張哲
[摘 要]語文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的學科。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閱讀成了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在閱讀活動中加強對話的策略研究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閱讀活動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時間,了解學生實際的閱讀狀態(tài),并根據學生對話的情況展開課堂評價,不斷加強對話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閱讀活動;對話教學;閱讀時間;閱讀狀態(tài);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7-0051-02
傳統的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對閱讀活動中加強對話教學的認識比較缺乏,結果導致閱讀活動中,教師沒有組織對話交流環(huán)節(jié),也沒有研究相關的管理技巧,而只是自編自導自演,完全沒有顧及學生的感受。這種情況下,學生在課堂中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仍然沒有改變,學習能力仍然無法提高。在小學語文閱讀活動中加強對話是時代的要求,符合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是課改的要求,符合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雖然小學語文閱讀活動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只要教師找出應對方案,做到有的放矢,讓對話活動在閱讀中發(fā)揮出強有力的作用,就能讓閱讀教學事半功倍,讓每個學生對閱讀都興趣倍增。
一、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時間后再加強對話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遍喿x也是同樣的道理。閱讀活動中的對話最終是為了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所以說,我們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時間,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這樣的課堂中,再展開對話,效果定會事半功倍。
比如,在講老舍先生的《貓》這篇課文時,絕大多數教師會選擇先介紹老舍的生平,然后讓學生展開對話,而如果學生并未深入閱讀《貓》這篇課文,那么他們對于課文的理解就會過于表面化,此時的對話就會顯得形式化、無效化。最后,對話的效果也只能停留在“老舍是著名的人民作家”“老舍寫過許多作品”上面,而對于其作品就難有深層次的挖掘。反之,如果給予學生足夠多的自主閱讀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老舍先生的文字,從字里行間理解其對“貓”的感情,然后再進行對話,效果會更好。
加強對話是一種讓學生展開思考,鍛煉語言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含義的好方法,而此種方法必須要實施有效方可稱為“良策”。那么,實施的前提便是給予學生足夠多的自主閱讀時間。這個時間也不是越長越好,要恰到好處。在學生讀得興趣正濃,讀得意猶未盡時,展開有效對話,就可以收到非常棒的教學效果。
比如,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主閱讀《貓》這篇課文,當教師看到學生們一個個胸有成竹的樣子時,就是進行有效提問的好時機。
教師可用和藹的語氣問學生:“讀了老舍先生的《貓》這篇課文,你讀出了作者都寫了哪些貓?”這個問題一拋出,全班學生立刻沸騰起來,個個舉起了小手,爭先恐后地搶答。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愉快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參與的快樂。此時,教師可以讓一個表現最積極的學生站起來回答。學生的答案準確無誤,即大貓和小貓。 為了讓對話更加深入,更加精彩,教師乘勝追擊,繼續(xù)拋出問題:“你們在閱讀的時候發(fā)現作者寫的大貓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而小貓又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經過教師這么一引導,學生的思維更活躍了,這就是經過充分自主閱讀后的效果。教師讓一個表現最主動、最迫不及待的學生回答問題,該生答道:“大貓的性格特點是實在古怪,而小貓則更可愛?!边@種連續(xù)的加強式對話,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思考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時間,能讓課堂對話事半功倍。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而在對話環(huán)節(jié)中,更主要的是發(fā)揮“解惑”的技能。但這種“解惑”的技能并非所有教師都懂,都能做到位。只有教學經驗豐富,懂得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設置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師,才能夠將“解惑”的職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學生也才能跟著受益,獲得思維上的拓展,獲得興趣上的提升。
二、了解學生實際的閱讀狀態(tài)后再加強對話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教師若想把學生教好,就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夠創(chuàng)建“公平”的對話氛圍,才能讓對話有效。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面對的是全體學生,每個學生的實際狀態(tài)不盡相同,此時的教師應該先了解學生的實際閱讀狀態(tài)后,再采取循序漸進的對話方式,由易到難地逐級增加對話難度,以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對話活動中。仍然以統編教材中《貓》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態(tài)以及課文內容設置具體問題。
比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閱讀時間,當看到學生們一個個都信心滿滿、熱情高漲的時候,就讓閱讀活動戛然而止,隨后拋出問題,讓學生展開思考。
比如,第一個問題:
(1)在文章開頭的第一句,作者說:“貓的性格實在古怪”,當你讀到這一句話時,你是怎么想的?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這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這個問題屬于主觀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力量,讓他們可以自由發(fā)揮。
隨后,教師提出第二個問題:
(2)文章接著便寫了貓的性格的古怪,請問,它古怪在哪兒?
這個問題也可以從原文中找出答案,考查的是學生的篩選能力。所以,在學生狀態(tài)都在線的時候,這個問題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游刃有余,手到擒來的。
之后,教師又拋出第三個問題:
(3)現在我們先來看一下第一部分,邊讀邊思考,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了貓的哪幾種不同形象?
這個問題屬于歸納概括題,只要學生認真讀文本,是可以回答得上來的,即使回答得不全面,也可以回答出一點兒,這就給了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
以上三個問題的設置難度是由易到難的,即使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也可以根據難度的逐漸增加而逐步答出問題。所以說,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實際閱讀狀態(tài),循序漸進地將問題由易到難地推出,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接受的過程,一個思考的過程。這樣,教師的“傳道授業(yè)”職能才能很好地實現。如此加強對話,才能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興趣盎然。
三、根據學生對話的情況進行評價后再加強對話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小學階段,每個學生內心都是柔軟而敏感的,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從而更有信心地面對學習和生活。我們教師在語文閱讀活動中針對學生的對話內容進行點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點。教師的一句或好或壞的評價可能直接影響學生參與對話的熱情。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多運用鼓勵和表揚的口吻,多給予學生表揚,這樣他們會變得更為自信,更為優(yōu)秀。當然,對于學生在對話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教師也應及時委婉地指出,并引導其邁向正確的方向。
仍然以老舍的《貓》為例設置問題:“文中作者對貓的描寫運用了擬人手法,把對貓的喜愛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通讀全文后,作者筆下的貓給了你怎樣的印象?”
這個問題的設置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思考,懂得去辨別真善美、假惡丑。當然,針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千人千面,眾口不一。但是教師絕對不能輕易否定任何一個學生的答案。而應先對答案進行肯定,然后繼續(xù)提問,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課文,從而將問題完美地回答出來。如果有的學生直接就回答正確了:“它的無憂無慮、盡職盡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時,教師就應給予學生一個大大的贊,并表揚其用心與認真。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后,再加強對話活動,可以使整個課堂氛圍變得和諧而溫馨。此時,每個學生的心里都是暖暖的,沒有絲毫抵觸感。如此,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文章中說‘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從這個‘更字,你讀出了什么內容?”
這樣加強對話,學生的專注力一下子都集中了起來,信心滿滿地舉起了小手。有的學生回答:“‘更字體現出作者喜愛貓,更喜愛小貓?!苯處熇^續(xù)提問:“那你是從文中的哪些文字中得以印證的呢?”該生仍然十分自信地回答:“一般而言,‘不哭‘打秋千‘生氣勃勃‘天真可愛這些詞語是用來形容小朋友的,而作者用在文中就體現出了對小貓更為喜愛之情。”
經過這樣的加強對話訓練,相信學生們都對閱讀活動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并且得到教師的表揚和肯定,那感覺定是十分美好的。在這種愉悅的氛圍中,學生信心十足地應對著教師的提問,對答如流,收獲多多。
對話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活動中要加強對話策略的研究,面對問題要及時地想辦法,及時地去解決,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讓學生都愛上這課程,并真正地喜歡上閱讀。
[ 參 考 文 獻 ]
[1] 李歡,劉惠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對話的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8(08).
[2] 吳翔,賈曰平.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整合的內涵探析[J] .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05).
[3] 曾祥芹.新課標的閱讀學闡釋[J] .語文建設,2017(04).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