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小偉 肖琴 黎芷搖 吳雙
【摘要】失眠是一種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主觀體驗,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病程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中醫(yī)外治法已廣泛應用于失眠患者,可明顯減輕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減少該病對患者的不良影響。故本文從中醫(yī)外治法治療該病的研究方面作一綜述。
【關鍵詞】中醫(yī)外治法;失眠;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25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1--01
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是以入睡和(或)維持睡眠困難、早醒、易醒,并影響日間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會嚴重影響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亦可能誘發(fā)抑郁癥、心腦血管等疾病。其治療主要以巴比妥類、苯二氮卓類、非苯二氮卓類和褪黑素類等具有鎮(zhèn)靜催眠效果的藥物來促睡眠,但其毒副作用大,易上癮,甚至停藥后會出現(xiàn)反跳性失眠,效果欠佳。失眠可歸于中醫(yī)學“不寐、目不暝、不得臥”等范疇。中醫(yī)整體把握,辨證治療,且文獻報道中醫(yī)外治法具有簡便易接受、不良反應小、無成癮、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可有效改善失眠癥狀,防復發(fā)。故本文從中醫(yī)外治法對本病的治療方面綜述如下。
1針灸
Huangfu等收集60例脾胃不和型失眠患者,設干預組(30例,調胃安神針治療)、對照組(30例,假針刺治療),結果示治療4周后干預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及失眠嚴重度指數(ISI)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張明明等對23例安眠藥物依賴性失眠患者用針刺背俞穴+透灸法治療,穴位: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太沖穴,結果表明5個療程(1次/日,6次/療程)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1.3%及PSQI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張瀚元等將146例肝郁脾虛型失眠患者分為對照組(n=73)、觀察組(n=73)。對照組針刺神門、三陰交、心俞、脾俞穴(1次/日,5次/周),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聯(lián)合八段錦。治療4周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總有效率98.6%、PSQI評分、復發(fā)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推拿
唐洪亮等將80例失眠患者分為樞經推拿組40例,藥物組40例。樞經推拿組選用足少陽經循行路線行掃散法,結合按揉陽白、本神、正營、天沖、風池等穴,藥物組口服艾司唑侖(睡前服,1mg/次),1個月后,發(fā)現(xiàn)樞經推拿組總有效率高于藥物組(P<0.05)。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腹部推拿、頸部推拿及足部推拿等亦可治療失眠。
3穴位貼敷
項佳麗等等研究老年陰虛火旺型失眠病患,設觀察組(中藥穴位貼敷,日1次)、對照組(勞拉西泮片,睡前服,0.5mg/日), 55例/組,療程均為4周。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睡眠總時間、深度睡眠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SQI、SDS及SAS評分低于對照組;治療組總有效率96.4%明顯高于對照組81.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穴位貼敷可治療失眠,且減輕患者抑郁、焦慮情緒。陳穎等對中風恢復期失眠患者用中藥穴位貼敷(用藥:黃連、肉桂、五味子、吳茱萸等,穴位:神門)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其具有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高睡眠效率的作用。
4拔罐
王政研等選用肝俞、期門穴處行刺絡拔罐法,結果示總有效率達63.33%,有效改善失眠。姚嘉永在研究中運用針刺配合“大椎穴”刺絡拔罐法治療失眠,結果表明刺絡拔罐結合針刺治療優(yōu)于單純針刺治療。另有文獻報道,通過中藥竹罐療法刺激膀胱經,達到調理氣機,健腦安神效應,從而促睡眠。
5刮痧
閆雪將卒中后失眠患者分為觀察組(n=36)針刺百會、四神聰、神門、印堂、太沖、懸鐘、太溪穴,并于印堂、百會、手少陰經、足太陽經部分穴位行刮痧,對照組(n=36)予右佐匹克隆片(睡前服,1mg/次)。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Barthel指數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文獻報道刮痧結合子午流注的治療對該病在有效率、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及日間活動等方面均有改善,其療效更佳。
6其他外治法
王瑤瑤等在研究中將失眠患者設對照組(地西泮片,睡前服)、治療組予芳香藥枕,結果示對照組總有效率70.6%明顯低于治療組總有效率88.2%(P<0.05)。寧飛在常規(guī)針刺基礎上加用俞募穴法埋線治療,研究發(fā)現(xiàn)加用俞募穴法埋線治療,其總有效率、PSQI總分均優(yōu)于單純針刺患者(P<0.05)。李琳青認為耳穴貼壓+五行音樂療法,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縮短患者入睡時間。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中風后失眠患者予足浴方治療4周后,能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狀況,提升睡眠質量,減輕身心痛苦。
7總結
本文從針灸、推拿、穴位貼敷、拔罐、刮痧及藥枕、穴位埋線、五行音樂、中藥足浴等中醫(yī)外治法方面進行綜述,且大量文獻表明上述方法可改善失眠患者的狀況,提升睡眠質量。但失眠辨證論治指導下的中醫(yī)外治法的實施方面仍需進一步探索,且外治法治療本病并不是單一的,是相輔相成的,是需要相互協(xié)同才能增效,進而切實地提高本病的療效及可信度。故仍需在辨證論治指導下,不斷挖掘中醫(yī)外治法的優(yōu)勢,從而提高失眠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Javaheri S,Redline S.Insomnia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hest,2017,152(2):435-444.
[2]瞿萍,陳貴海.失眠的藥物治療[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2,10(2):50-54.
[3]閆雪麗,于遠東,楊丹丹.針刺結合香附湯加減治療圍絕經期失眠肝郁氣滯證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20,45(6):1460-1464.
[4]姚文強,趙宇浩,鄭亞威,等.酸棗仁類中成藥治療原發(fā)性失眠癥的網狀Meta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21,46(17):4541-4554.
[5]溫玉成,蔡堅雄,吳大嶸.中醫(yī)外治法治療小兒腹瀉的研究現(xiàn)狀[J].中醫(yī)藥導報,2016,22(9):96-99.
[6]游偉杰,詹文吉.中醫(yī)外治法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癥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刊,2020,22(8):553-555.
作者簡介:寧小偉,1991年10月,女,漢,河北省唐山市人,碩士研究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研究方向:中醫(yī)內科學
398150190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