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沂水縣姚店子畜牧獸醫(yī)工作站,276400)
6月齡內(nèi)犢牛免疫機能尚不健全,抗病力差,在遇到氣候突變等情況時,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并快速傳播全群,影響犢牛生長和奶牛生產(chǎn)。
1.1病因分析 犢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多發(fā)于氣候寒冷的冬季或晚秋、早春等氣候多變的季節(jié)。由于氣候寒冷、晝夜溫差大、氣溫高低多變,牛舍保溫效果差,不注意加強對犢牛保健、保溫護理,一旦遇到冷風、雨雪侵襲,體質(zhì)較差的犢牛就會染上流行性感冒,并快速的在牛群中感染、傳播,造成牛場犢牛流行性感冒的暴發(fā)和流行。
1.2臨床癥狀 發(fā)病初期,病犢牛僅表現(xiàn)精神稍萎靡,常臥地不喜運動;清晨偶有輕微咳嗽;隨病情發(fā)展,見精神不振,弓背、乍毛;鼻鏡干燥無汗、鼻流清涕,流淚,時有咳嗽;病重犢牛體溫升高到40℃以上,不吃奶,糞少而干;臥地不起,咳嗽、氣喘,有時腹瀉,較少死亡。
1.3治療 發(fā)現(xiàn)病犢牛,立即隔離治療。板藍根注射液0.10~0.20 mL/kg體重,肌內(nèi)注射,1次/d,連用3~5 d,或柴胡注射液0.05 mL/kg體重,肌內(nèi)注射,1次/d,連用3~5 d。高燒不退的病犢,每頭6月齡內(nèi)患病犢??捎?0%安乃近10 mL或復方氨基比林15 mL,肌內(nèi)注射,2次/d,連用3~5 d;咳喘嚴重者,可增加肌內(nèi)注射5%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2 mL;為防止繼發(fā)感染,可同時使用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0.05~0.10 mL/kg體重,肌內(nèi)注射,1次/d,連用3~5 d;或適當進行補液,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20%維生素C 20 mL,青霉素320萬~400萬IU靜脈注射,1次/d,連用3~5 d。
中藥可用金銀花20 g、野菊花20 g、一枝黃花10 g、紫蘇10 g、薄荷10 g、陳皮10 g。加水800 mL,煎煮到300 mL,候溫給病犢牛分2~3次灌服,每天1劑,連用3~5劑。
1.4預防 寒冷季節(jié)來臨前,修繕牛舍,增設擋風板,用切碎的柔軟秸稈鋪設牛床,使其能保溫防寒,不吹賊風。加強犢牛飼養(yǎng)管理,初生犢牛盡早吃上并吃足初乳;保證充足干凈的清潔飲水。
患病犢牛遵循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原則,及時、有效治療。牛舍要經(jīng)常清掃并消毒,用0.2%~0.5%過氧乙酸每天帶牛消毒,對運動場、牛床、走道等地方,要用3%氫氧化鈉每周1~2次徹底消毒。
腹瀉是因腸蠕動亢進、內(nèi)容物吸收不全,導致未被吸收的腸內(nèi)容物和多量水分排出體外的一種疾病。臨床上可分為因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和因飼養(yǎng)管理不當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瀉兩種。犢牛中10日齡左右多發(fā),初冬到早春,氣候寒冷季節(jié)多見。
2.1病因分析
2.1.1犢牛管理不當 犢牛腹瀉多發(fā)生在吸吮母乳不久,或出生后1~2 d內(nèi)。犢牛沒有及時吃上初乳,初乳喂量不足,母牛患有乳腺炎導致初乳不潔,均可使犢牛體內(nèi)缺乏足夠的免疫球蛋白,抗病力低,引發(fā)本病。
2.1.2妊娠母牛營養(yǎng)不全價 母牛在妊娠期,日糧粗劣,缺乏蛋白質(zhì)、維生素、礦物質(zhì),導致營養(yǎng)代謝紊亂,胎兒發(fā)育受阻,出生后犢牛發(fā)育不良,體質(zhì)衰弱,抗病力低下;母乳中缺少必要的營養(yǎng)。
2.1.3環(huán)境條件差 圈舍內(nèi)部溫度低,不能透光,陰冷潮濕,通風不良,是犢牛腹瀉重要誘因。
2.1.4感染性腹瀉 犢牛感染了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以及冠狀病毒、輪狀病毒或球蟲等,均可引起感染性腹瀉。
2.2臨床癥狀
2.2.1一般癥狀 無論是感染性腹瀉還是消化不良性腹瀉,犢牛發(fā)病初期排出黃白色、粥樣糞便,惡臭;體溫有時升高到41℃,喜臥,肺部聽診可能會出現(xiàn)干性啰音;糞便惡臭,帶有膠凍樣黏液、血絲、血塊等;病的后期,病犢牛脫水明顯,表現(xiàn)皮膚彈性喪失、眼球下陷,消瘦致死。
2.2.2感染性腹瀉 感染大腸桿菌后引起的腹瀉多發(fā)生于10日齡內(nèi)、尤其是1~3日齡內(nèi)的新生犢牛。常在犢牛未及時吃足初乳或發(fā)生消化障礙時突然發(fā)病,母乳不足或質(zhì)量不佳、牛舍衛(wèi)生條件差、溫暖的小氣候控制不利等均可誘使本病的發(fā)生。急性病例多發(fā)生于2~3日齡內(nèi)的出生犢牛,呈急性敗血型變化,發(fā)熱,間有腹瀉,病程2~3 d即死亡。10日齡內(nèi)的犢牛多呈慢性經(jīng)過,臨床癥狀較輕,食欲減退或廢絕,排水樣稀糞,而后呈現(xiàn)出明顯的鼻黏膜干燥,皮膚彈性下降,眼球凹陷等脫水癥狀,有時出現(xiàn)不安、興奮等神經(jīng)癥狀,隨后昏迷。嚴重病例體溫下降,虛脫,衰竭,繼發(fā)肺炎而死亡。
感染沙門氏桿菌后引起的腹瀉多見于1月齡左右的犢牛,也叫犢牛副傷寒。常突然發(fā)病,體溫升高到40 ℃左右,下痢帶血,混有黏液、纖維素性絮狀物,后肢踢腹。嚴重者脫水,衰竭,5~6 d后即死亡。
新生犢牛病毒性腹瀉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腹瀉綜合征。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多發(fā)生于1周齡內(nèi)的牛犢;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犢牛腹瀉,多發(fā)生于2~3周齡的犢牛。病犢牛表現(xiàn)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或廢絕,嘔吐,排黃白色稀糞。
犢牛球蟲病多見于1月齡以上的犢牛、4至9月份溫暖潮濕的季節(jié)。感染球蟲后的犢牛,下痢,里急后重,便中帶血,惡臭。后期食欲廢絕,被毛粗亂無光,可視黏膜蒼白,貧血,喜臥甚至臥地不起。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患病牛犢的糞便,可檢出球蟲卵囊。
2.2.3消化不良性腹瀉 常見于12~15日齡犢牛。病犢腹瀉,糞便呈灰白色、褐色或黃色粥樣稀薄,有時混有未被消化的凝乳塊;有時呈水樣腹瀉,甚至水槍樣從肛門排出,排糞次數(shù)多,臭味小,沾污后軀。慢性病例因腸內(nèi)容物過度發(fā)酵,會產(chǎn)生自體中毒甚至繼發(fā)腸炎,腹瀉癥狀加劇。
2.3治療
2.3.1細菌性腹瀉 選用廣譜抗生素或敏感抗生素治療;脫水嚴重的病犢,強心補液,配合使用維生素B1、維生素C,糾正酸中毒;糾正低血糖、低血鉀和代謝性酸中毒。
①青霉素80萬~160萬IU,鏈霉素100萬IU,或氨芐青霉素80萬IU,或恩諾沙星注射液20 mL,一次肌內(nèi)注射,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xù)注射3~5 d。
②脫水嚴重的腹瀉病犢,在應用抗生素治療的同時,還要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1 500~3 000 mL,加入5%碳酸氫鈉注射液150~300 mL,靜脈注射,每天1~2次,連用3~5 d。也可用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00 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5%碳酸氫鈉注射液250 mL,配合10%安鈉咖注射液10 mL、10%維生素B1注射液20 mL、10%維生素C注射液20 mL。危重腹瀉患病犢牛需要大量補液時,加入10%氯化鉀注射液50~80 mL。靜脈注射,每天1~2次,連用3~5 d。
口服補液可用氯化鈉3.5 g,氯化鉀1.5 g,碳酸氫鈉2.5 g,葡萄糖粉20 g,常水1 000 mL,混溶后口服,每次50~100 mL∕kg體重,每天服用3~4次。
③每頭病犢每天每次口服氟哌酸2.5 g,每天2~3次;同時用6%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碳酸氫鈉注射液各250 mL,氫化可的松注射液100 mg,10%維生素C注射液 20 mL,混溶后一次靜脈注射。輕癥每天1次,重危癥每天2次,連用3~5 d。
④如果病犢有抽搐、昏迷等神經(jīng)癥狀時,可同時靜脈注射25%硫酸鎂注射液40 mL。
2.3.2病毒性腹瀉 在應用上述細菌性腹瀉方法治療的同時,用中藥治療。熟地10 g、黃柏15 g、黃芪12 g、黃芩15 g、罌粟殼15 g、茯苓10 g、黨參10 g、白芍10 g、石榴皮12 g、澤瀉10 g、地榆12 g、神曲10 g、山楂14 g、麥芽10 g、當歸10 g、甘草20 g。加水1 000 mL,煎煮到300 mL,候溫給病犢牛分2~3次灌服,每天1劑,連用3~5劑。
2.3.3寄生蟲性腹瀉 內(nèi)服5~8 mg/kg體重阿維菌素片,每天2次,連用3 d。
2.3.4消化不良性腹瀉 先禁乳8~10 h,改用口服補液鹽;用液狀石蠟油150~200 mL,1次灌服,排出腸內(nèi)容物;次日用磺胺脒、碳酸氫鈉各4 g,1次喂服,每天服用3次,連服2~3 d,控制繼發(fā)感染和酸中毒;腹瀉而脫水者,盡快補充5%碳酸氫鈉注射液250 mL,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00 mL,1次靜注,每日1~2次,連用2~3 d,以補充電解質(zhì)。下痢帶血的病犢,還可用維生素K3注射液4 mL肌內(nèi)注射,每天2次,直至便中無血。
2.4預防 剛出生的犢牛要盡早吃足初乳;妊娠母牛后期要補充全價日糧,保證充足的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牛舍要保溫防寒,牛床鋪設墊料,保持干燥、清潔、衛(wèi)生;加強臨產(chǎn)母牛護理,產(chǎn)前要用溫熱的濕毛巾擦洗乳房,除去污物,再用淡鹽水洗凈并擦干。對運動場、牛舍、牛床、走道、周圍環(huán)境等,用3%氫氧化鈉溶液每周進行1~2次徹底消毒。發(fā)現(xiàn)病犢牛要立即隔離治療,并加強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