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卓欣 李甜甜 金婷婷 周紫薇 寧振勃 蔣 妮 甘志華
(北京化工大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北京 100029)
近年來,可降解聚合物,如聚乳酸(PLA)、聚己內酯(PCL)、聚羥基丁酸(PHB)、聚乙醇酸(PGA)等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PLA作為極為重要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之一,目前已被廣泛研究,其應用范圍包括食品包裝、一次性家用物品、農業(yè)薄膜、藥物遞送系統和植入式生物醫(yī)學設備等[1-3]。同時,它也存在缺陷,如成本高、脆性大、熱穩(wěn)定性差、結晶速率慢等[4]。物理共混是PLA改性的常用而經濟的方法[5],因此選用合適的改性劑就顯得尤為重要[6]。
木質素(lignin)是僅次于纖維素的第二大自然聚合物,具有抗氧化性和可生物降解性[7],能夠吸收紫外輻射,并具有阻燃性[8-9]。同時,木質素活性官能團的存在有利于進行化學改性[10]。已有的研究表明,木質素作為PLA的添加劑能夠提高其熱穩(wěn)定性[11]、彈性模量[12]等。但由于木質素在聚合物基體中分散程度低[13],容易出現聚集,影響復合材料的性能[14]。常用的改良方法是對木質素表面修飾,能有效改善其在PLA中的分散性進而提升復合材料的整體性能[15]。對木質素進行接枝聚合物改性是一種常用的化學修飾方法[16],Chung等[17]的研究表明,對木質素進行接枝修飾后制備的lignin-g-PLA能有效增強PLA的力學性能及紫外線吸收能力。另外,如果所接枝的聚合物為右旋聚乳酸(PDLA),則該改性劑具備與左旋聚乳酸(PLLA)形成立構復合晶的潛力,從而可以進一步調控材料的性能。這是由于立構復合晶的存在能夠提高聚合物的熱穩(wěn)定性[18],并且它還能作為PLLA的結晶成核位點促進PLLA的結晶,因此立構晶的引入能夠進一步拓寬PLLA的應用范圍[19-20]。Liu等[21]制備了木質素接枝PDLA并比較了接枝不同類型聚乳酸后對PLLA共混物性能的影響。但是木質素接枝PDLA材料自身的結晶行為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尤其是當木質素所接枝的PDLA的分子量發(fā)生變化時,木質素結構的存在對其自身結晶行為的影響需要進一步明確。
為此,本文制備了一系列木質素接枝右旋聚乳酸(LGPD),并通過調控接枝PDLA的分子量研究了LGPD自身的結晶行為,在此基礎上觀察了該改性劑對PLLA結晶性能的影響,為木質素的高值化利用以及聚乳酸的改性提供了依據。
1.1.1實驗原料
D-丙交酯,荷蘭PURAC公司,單體在乙酸乙酯中重結晶提純3次;1-溴代正十二烷(n-C12H25Br)、辛酸亞錫(Sn(Oct)2)、季戊四醇、乙酰丙酮、2-氯-1,3,2-二噁磷雜戊環(huán),分析純,Sigma- Aldrich公司;PLLA(2002D),美國Nature Works公司;木質素(相對分子質量1 100,純度95%,醇羥基含量4.625 mmol/g,酚羥基含量2.673 mmol/g),經酸析法提純后使用,Sigma- Aldrich公司;二甲基甲酰胺(DMF)、氯仿、碳酸鉀(K2CO3)、異丙醇(IPA)、環(huán)己醇、無水吡啶,分析純,北京化工廠有限責任公司。
1.1.2實驗儀器
AVANCE III HD型400 MHz核磁共振能譜儀(NMR),瑞士Bruker公司;1525型凝膠滲透色譜儀(GPC),美國Waters公司;Thermo Scientific Multiskan FC酶標儀,美國Thermo Fisher公司;Q2000型差示掃描量熱儀(DSC),美國TA Instruments公司;Optihot型偏光光學顯微鏡(POM),日本Nikon公司; Linkam THMS- 600型控溫熱臺,德國Leica公司。
1.2.1LGPD和4臂右旋聚乳酸(4a- PDLA)的合成
首先將酸析法提純的木質素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稱取一定量的n-C12H25Br溶于異丙醇溶液,再稱取適量木質素(與n-C12H25Br等質量)和K2CO3加入反應瓶中,在130 ℃加熱回流60 h。反應結束后,用去離子水沖洗去除異丙醇等溶劑,凍干后再用正己烷多次沖洗,除去未反應的n-C12H25Br,烘干后得到烷基化木質素。
在氬氣保護下,取一定量D-丙交酯單體和Sn(Oct)2加入反應管,再稱取一定量經甲苯共沸除水的烷基化木質素,在110 ℃下反應48 h(LGPD1、LGPD2、LGPD3中丙交酯單體與烷基化木質素的投料質量比分別為13.7∶1、62.5∶1和139.7∶1)。反應結束后,用二氯甲烷/甲醇對產物洗提3次,最后將產物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LGPD的合成路線見圖1)。用于對比的4a- PDLA由季戊四醇作為引發(fā)劑引發(fā)開環(huán)反應(D-丙交酯單體和季戊四醇的投料質量比為58.8∶1),采用相同方法進行合成和后處理。
圖1 LGPD的合成路線Fig.1 Synthesis route for LGPD
1.2.2LGPD/PLLA及4a- PDLA/PLLA共混物的制備
分別取不同分子量的LGPD與PLLA以5∶95、10∶90、15∶85、20∶80的質量比在氯仿中進行溶液共混,以上溶液的質量濃度均為20 mg/mL,溶解攪拌24 h后,澆鑄到培養(yǎng)皿中,過夜揮發(fā)溶劑后,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4a- PDLA/PLLA共混物按照與LGPD/PLLA共混物相同的方法制備。
根據共混物中LGPD或4a- PDLA質量分數的不同,將共混物簡寫為y% LGPD/PLLA或y% 4a- PDLA/PLLA,其中y%為LGPD或4a- PDLA的質量分數。
1.3.1NMR測試
31P NMR 用無水吡啶和氘代氯仿的混合液作為溶劑,環(huán)己醇作為內標,含有乙酰丙酮的溶劑作為弛豫溶液,2-氯-1,3,2-二噁磷雜戊環(huán)作為磷化試劑,進行磷化反應后半小時內測定31P NMR。
1H NMR 稱取5 mg樣品,用氘代二甲基亞砜(DMSO)充分溶解后測定1H NMR。
1.3.2GPC測試
分別稱取5 mg不同分子量的LGPD和4a- PDLA,加入到1 mL色譜級四氫呋喃流動相中,柱溫為40 ℃,流速為1 mL/min,以窄分布聚苯乙烯作為分子量標準物質,計算樣品的相對分子質量及其分布。
1.3.3紫外-可見光吸收分析
使用多功能酶標儀進行紫外吸收測試,配制樣品(木質素、烷基化木質素、不同分子量的LGPD和PLA)的DMF溶液或懸浮液(1 mol/L),設置波長范圍為100~800 nm,記錄所得曲線。
1.3.4DSC分析
非等溫結晶的熱歷史為:首先以40 ℃/min升溫至200 ℃并等溫3 min消除熱歷史,然后以5 ℃/min降溫至30 ℃,最后以10 ℃/min升溫至230 ℃,記錄降溫及最后的升溫曲線。
1.3.5球晶形貌觀察
通過POM觀察不同分子量LGPD和4a- PDLA的球晶形貌:首先以30 ℃/min升溫至200 ℃并等溫3 min消除熱歷史,然后以30 ℃/min降溫至120 ℃并等溫結晶一定時間。
圖2(a)為木質素和烷基化木質素的31P NMR譜圖,可以看到木質素的醇羥基和酚羥基的核磁共振吸收峰分別出現在150.6~145、144.6~137處,相對而言,烷基化木質素的酚羥基的共振吸收峰消失,說明木質素成功進行了烷基化修飾。從圖2(b)LGPD的1H NMR譜圖中可以進一步觀察到接枝產物在3.71(a.木質素甲氧基)、6.85(e.木質素苯環(huán))、4.2(f.聚乳酸端基次甲基)、5.1(g.聚乳酸重復單元次甲基)及1.5(h.聚乳酸重復單元甲基)處的核磁氫譜共振吸收,證實了LGPD制備成功。
圖2 木質素和烷基化木質素的31P NMR譜圖以及LGPD的1H NMR譜圖Fig.2 31P NMR spectra of lignin and alkylated lignin, and 1H NMR spectrum of LGPD
從圖3(a)中GPC曲線及表1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出,3種LGPD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小順序為:LGPD3>LGPD2>LGPD1;GPC曲線均為單峰,PDI均小于1.6,說明合成的聚合物的單分散性較好。LGPD在有機溶劑中的分散實驗結果(圖3(b))表明所有接枝聚合物在氯仿中的分散性良好,相對而言,純木質素在氯仿中靜置24 h后出現明顯的沉淀。以上結果進一步證實了接枝聚合物制備成功。
從圖4中可以發(fā)現PLA的最大吸收波長為264 nm;木質素的最大吸收波長在270~330 nm范圍內;烷基化木質素的最大吸收波長范圍改變,在277~305 nm之間;LGPD相對于PLA的最大吸收波長范圍擴大(263~283 nm),同時隨著LGPD分子量的減少,聚乳酸在LGPD中的含量減少,紫外吸收的強度逐漸增強。以上結果說明PDLA接枝到烷基化木質素后提升了PDLA材料的紫外吸收能力。
圖3 不同分子量LGPD的GPC曲線和在氯仿中的分散性Fig.3 GPC curves and dispersibility in chloroform of LGPD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表1 不同分子量LGPD和4a- PDLA的相關參數Table 1 Related parameters of LGPD with differentmolecular weights and 4a- PDLA
圖4 木質素、烷基化木質素、不同分子量LGPD和PLA的紫外- 可見吸收光譜Fig.4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of lignin, alkylated lignin, LGPD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and PLA
圖5(a)為4a- PDLA和不同分子量LGPD的非等溫結晶DSC曲線,結合表2可知,不同分子量LGPD的結晶溫度和結晶焓值不同,LGPD分子量越大,則結晶溫度和結晶焓值越高,結晶速率越快,結晶能力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與LGPD2分子量相近的4a- PDLA在降溫過程中難以觀察到結晶峰,說明木質素結構的存在相對于四臂結構更能促進PDLA的結晶。從圖5(b)中可以看出,隨著LGPD分子量的增大,其熔點升高,并且LGPD2的熔點和熔融焓值都明顯高于4a- PDLA,再次說明木質素結構的存在更有利于PDLA的結晶。
圖5 4a- PDLA和不同分子量LGPD的非等溫結晶和升溫熔融DSC曲線Fig.5 DSC curves of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and melting of 4a- PDLA and LGPD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為進一步對不同分子量LGPD的結晶行為進行研究,通過POM觀察了球晶形貌。從圖6中可以看出,LGPD1樣品難以結晶,經過100 min的等溫后觀察不到球晶形貌。LGPD2和LGPD3樣品均呈現出球晶形貌,相對于4a- PDLA,這2個樣品球晶的數目明顯增加,即成核點數量明顯增加。以上結果說明木質素的存在能夠促進PDLA的結晶成核,從而加快結晶速率。
表2 4a- PDLA和不同分子量LGPD 的非等溫結晶及升溫熔融DSC特征參數
圖6 不同分子量LGPD和4a- PDLA的等溫結晶球晶形貌Fig.6 Spherulitic morphologies of 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of LGPD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and 4a- PDLA
為了研究木質素化學結構的存在對立構復合晶形成的影響,比較了不同分子量LGPD和4a- PDLA分別與PLLA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共混物的非等溫結晶行為。雖然LGPD1自身的結晶能力低于4a- PDLA(圖5(b)中LGPD1沒有明顯的熔融峰,圖6(a)中難以觀察到球晶形貌),但是從圖7(a)中可以看出,LGPD1/PLLA共混物在非等溫結晶過程中,立構晶的結晶溫度明顯高于4a- PDLA/PLLA共混物的結晶溫度。而LGPD2/PLLA和LGPD3/PLLA的共混物在非等溫結晶過程中立構晶的結晶溫度也明顯高于4a- PDLA/PLLA共混物的結晶溫度。這說明木質素結構的存在相對于4臂結構更能促進共混物中立構晶的形成。圖7(b)和表3表明LGPD1/PLLA共混物體系形成的立構晶的熔點(211.4~219.1 ℃)高于4a- PDLA/PLLA共混物中立構晶的熔點(194.6~197.6 ℃)。在相同分子量LGPD/PLLA共混體系中,隨著LGPD質量分數的增加,形成的立構晶的量增加(見表3中ΔHm2值)。
圖7 4a- PDLA/PLLA和LGPD/PLLA共混物的非等溫結晶和升溫熔融DSC曲線Fig.7 DSC curves of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and melting of 4a- PDLA/PLLA and LGPD/PLLA blends
表3 4a- PDLA/PLLA和LGPD/PLLA共混物的非等溫結晶和升溫熔融DSC特征參數Table 3 DS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for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and heat melting of 4a- PDLA/PLLA and LGPD/PLLA blends
本文利用烷基化木質素表面羥基作為引發(fā)位點對D-丙交酯進行開環(huán)聚合,合成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LGPD;通過對其自身結晶行為的研究表明,在PDLA中化學鍵合的木質素的存在能夠促進PDLA的結晶,主要發(fā)揮成核點的作用,同時提高了聚乳酸吸收紫外線的能力;LGPD作為添加劑加入到PLLA中,有利于立構復合晶的形成,從而提高了材料的結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