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丹丹
【摘要】“暴躁行為”是指幼兒因為不同的心理情緒而突然出現(xiàn)的失控行為。幼兒不正確的心理疏導方式而形成的“暴躁行為”嚴重阻礙了幼兒健全心理的形成。要想解決這一問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教師應從“正向策略”“三方協(xié)作”“負向策略”三方著手,幫助幼兒梳理暴躁的情緒,控制內心的不安,引導幼兒進行良好的情緒表達,從而讓幼兒內心的情緒得到正面的疏導。
【關鍵詞】情緒暴躁行為;矯正策略;幼兒教育
中班幼兒正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他們剛走過小班懵懵懂懂的時期,還沒有到大班懂事的階段,渴望成長又不容易自控,而放任幼兒帶著這樣的“暴躁行為”成長,無疑不利于幼兒健康心理的發(fā)展,不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1]。因此,教師和家長都要加以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這一問題。
一、緣起:幼兒“暴躁行為”現(xiàn)狀
生活中,幼兒“暴躁行為”有很多,不管語言行為還是動作行為都是具有“殺傷力”的,這樣的幼兒大多被稱為“熊孩子”。這類幼兒在遇到困難或受到挫時,往往無法找到合理的解決方式。
二、剖析:幼兒“暴躁行為”產生的原因
幼兒產生“暴躁行為”的原因包括家庭教養(yǎng)、自身發(fā)展、幼兒性格、社會環(huán)境等,這些都會造成幼兒的“暴躁行為”,其中家庭和幼兒自身的情緒、性格發(fā)展是主要原因。
(一)家庭成因
1.缺乏有效的情緒引導
許多家長對幼兒不良行為反應過于激烈,用打罵等方式來制止孩子,沒有正確的引導,忽視孩子的心理情緒,導致孩子受到刺激后,采取更加激烈的方式來發(fā)泄內心的情緒。
2.缺乏有效的親子陪伴
很多家長工作很忙,很少照顧孩子,即使在家也很少陪伴孩子,這造成了孩子情感缺失。
3.缺乏和諧的家庭氛圍
當前家庭中,很多都是祖輩和父母共同養(yǎng)育孩子,家長與祖輩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法不一致,很容易造成孩子情緒波動大,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自身成因
1.不敢嘗試
幼兒的生活離不開“學習”,比如,自己穿衣服、疊被子、幫忙做家務等都是學習的成果。當不能掌握這些技能時,部分幼兒就會用暴躁的行為來掩飾自己不敢嘗試、害怕困難的心理。
2.倔強固執(zhí)
幼兒的生活范圍小,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尤其當一樣東西或是一件事不能滿足他們時,其情緒、行為就會變得激烈。
3.缺乏耐心
我們經??吹讲糠钟變涸谕瓿梢豁椨螒蚧蚴且豁椚蝿者^程中,缺乏耐心。當教師讓他繼續(xù)完成時,他會表現(xiàn)得很煩躁,往往因為欠缺耐心而發(fā)脾氣、扔東西。
三、實施:幼兒“暴躁行為”的干預措施
為了改變幼兒的“暴躁行為”,我們采取“正向策略”“三方協(xié)作”“負向策略”三種干預策略來幫助幼兒緩解、接納、疏導自己的情緒,提升其控制行為的能力。
(一)“正向策略”,情緒緩解
“正向策略”是指當幼兒“暴躁行為”發(fā)生時,我們應安撫幼兒情緒,緩解他內心的不安,給予他積極幫助,幫助他解決問題,了解他的愿望和需求。
1.安撫幼兒情緒
當幼兒產生“暴躁行為”時,首先教師應讓幼兒冷靜下來,然后采用行為安撫法、音樂安撫法、注意力轉移法、冷處理法幾種方式[2]。
2.探尋真實原因
幼兒行為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教師需要探尋事件背后的原因,了解后才可以對癥下藥,可采用語言溝通、繪畫表述、行為分析等方式來了解其行為背后的原因。
3.自我接納情緒
要想了解幼兒“暴躁行為”背后的情緒原因,教師還要學會讓幼兒認可、接納自己的情緒,可以采用沙盤療愈、OH卡牌、情緒繪本等方式來進行。
(二)“三方協(xié)作”,控制行為
幼兒學會自我控制離不開幼兒園、家庭、社區(qū)的共同努力,僅僅只是幼兒園或者家庭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三方要相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學會情緒管理,減少暴躁行為,促進幼兒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1.“三方協(xié)作”之幼兒園篇
幼兒園在幫助幼兒控制“暴躁行為”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和友愛團結的同伴都能給予幼兒很多的支持與發(fā)揮促進作用[3]。
(1)創(chuàng)設情緒宣泄區(qū)
讓幼兒進行情緒發(fā)泄,并不是要滋養(yǎng)幼兒的壞脾氣,而是讓幼兒對需要有正確的認識,使之產生恰當的情緒體驗,懂得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可以滿足;哪些需要是不合理的,不能滿足。
(2)“一對一”同伴結隊計劃
同伴在促進幼兒行為表現(xiàn)上具有兩大優(yōu)勢:第一,起到模范作用;第二,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為此實施“一對一”結對計劃,針對幼兒的情緒行為,教師可以同伴良好的榜樣作用,促使幼兒保持良好的情緒。
(3)趣味戲劇表演
戲劇表演對幼兒抒發(fā)情緒,了解正確的行為發(fā)泄,控制自身的行為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中班幼兒對戲劇表演非常感興趣,不論自我表演,還是觀看他人表演,他們從中都能夠學習到很多,這樣的經驗習得使幼兒更容易接受,并能內化成自身的經驗。
2.“三方協(xié)作”之家庭篇
幼兒“暴躁行為”的出現(xiàn)跟家庭關系、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都有關系,因此要想更好地幫助幼兒克服“暴躁”行為,家長也應積極參與進來。家庭正確的引導能夠促進幼兒情緒的疏導,使其減少暴躁行為。
(1)網絡媒介,交互式分享平臺
我們借助幼兒園宣傳平臺定期推送與情緒、社會性有關的文章;在班級微信群中互相討論如何處理幼兒的“暴躁行為”;把教師優(yōu)秀空間資源推送給家長,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2)定點追蹤,合作式監(jiān)督模式
我們定期走訪情緒暴躁的幼兒,與家長交談,提出正確的育兒方法;不定期地進行電話交流,詢問家長是否高質量地陪伴幼兒等;組織家長開展結對幫扶的活動,讓家長說出育兒中的困惑,并幫助其分析原因,找到解決方法。
3.“三方協(xié)作”之社會篇
幼兒辨別是非對錯能力較差,模仿能力強,社會中的各種不良行為都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因此,為了幫助幼兒樹立積極的情緒,我們應營造良好、寬松、溫馨的生活環(huán)境。
(1)幫助幼兒尋找快樂,營造有趣的社區(qū)生活氛圍
在節(jié)假日時,社區(qū)可以出面組織一些活動,讓幼兒參與進來,讓幼兒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放松自己。
(2)協(xié)同鄰居、社區(qū)居民,共同給予幼兒情緒調控的支持
社區(qū)定期發(fā)放有關“什么是暴躁情緒”“不良的社會行為帶來的影響”等宣傳知識冊,讓社區(qū)居民都了解這些專業(yè)的知識,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
(三)“負向策略”,加強控制
教育中的“正向策略”和“負向策略”應是相輔相成的,“負向策略”就是我們所說的懲罰,懲罰也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家長和幼兒園都應加以重視,當然對于有的這樣情緒問題、行為表征的幼兒,教師或家長采取的懲罰必須適度、有針對性,過度或是無效都不能促進幼兒行為的改善。
四、收獲:幼兒“暴躁行為”的成效
(一)幼兒的成長
在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后,當幼兒情緒暴躁時,幼兒知道如何控制自身的情緒,以及學會自我情緒的調控。這樣幼兒的社會性情緒得到良好的發(fā)展,他們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二)家長的提高
家長通過交互式的網絡分享平臺、互動式的交流經驗傳遞,面對幼兒“暴躁行為”不再束手無策。我們引導家長學習積極的引導策略,同時還對家長、幼兒進行合作式的定點追蹤,進行監(jiān)督、走訪、溝通,對引導的結果或他們過程中的疑惑,再次進行交流溝通,從而使他們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在我們的引導下,家長不僅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質量,還有了很多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時光,改善了親子關系。他們能夠運用正確的教育模式,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教師的積累
通過對“暴躁行為”幼兒的情緒安撫、行為分析、原因探尋,繼而采用“正向策略”來緩解幼兒情緒,通過“三方協(xié)作”來控制幼兒行為,同時還采取“負向策略”來加強控制幼兒不良行為的產生,教師知道了如何面對幼兒的情緒情感、行為問題,學會了正確的干預措施,專業(yè)技能不斷得到提升,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實現(xiàn)了自我成長。
通過實踐探索,我們認識到對幼兒“暴躁行為”進行干預是非常重要的,明白了“治標要治本”的概念。行為問題要從心理出發(fā),從幼兒的情緒出發(fā),從促進良好情緒發(fā)展出發(fā),從而解決幼兒行為問題,由內而外,促進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今后,我們還將不斷地學習摸索,嘗試將更多更新穎的方式應用到干預幼兒這一行為中,從而幫助幼兒形成健康心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韓玉鳳.讓幼兒學會宣泄情緒[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0(12):45.
葉素貞,曾振華.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