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歌(簡稱“古詩”)一直以來就是高考語文的重點,因此,提高古詩復習的有效性是高三語文教師思考的課題。從目前的復習思路來看,教師要么按古詩題材分類復習,如田園詩、邊塞詩、詠物詩,要么按意象、意境、藝術手法等高考考點進行專題復習,要么就是上述兩種方法的結合;從講評古詩試題方法來看,基本上是先對古詩本身翻譯一下,然后對試題的答題思路、答案進行講評;從專題復習時間來看,前前后后加起來,短則二十天,多則一個多月。但從復習的效果來看,收效甚微,學生依然不知道如何讀懂古詩,如何鑒賞古詩。對此,教師常常抱怨“古詩復習與不復習沒什么兩樣”??梢哉f,古詩復習成為高考復習中難以跨越的欄桿,如何順利跨越這一欄桿,扭轉(zhuǎn)古詩復習的困窘局面呢?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曾這樣說畫竹觀:“畫竹意在筆先,用筆干淡并兼,從人不得其法,今年還是去年。”從人不得其法,今年還是去年,高三古詩復習也是此理,不得其法,古詩日日復習,日日低效。
那古詩復習的“法”在哪里?其實可以從激活學生想象思維著手。原因有以下兩個。
首先,這是由古詩的語言特點決定的。古詩是以語言符號作為媒介因素的文學樣式,因此鑒賞者要通過語言的刺激進行鑒賞。這樣古詩語言的特點決定了鑒賞的特點。眾所皆知,古詩篇幅短小,限于此,古詩在語言表達上往往追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追求“言在此意在彼”,因而古詩給鑒賞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如元稹的《行宮》,詩中的“說玄宗”留給鑒賞者豐富的想象空間。說玄宗什么呢?是說玄宗寵愛楊貴妃重色誤國嗎?還是玄宗時(安史之亂前)唐朝的繁華景象?還是兩者都不是呢?再比如漢樂府中的《陌上?!穼η厥狭_敷的描寫,羅敷美到什么程度,作者沒有正面具體勾勒,僅從側面即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烘托出羅敷的美。因而羅敷的美還是空白的,也正是這個空白,就留給鑒賞者以想象空間。
如前所述,古詩的語言留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學生要讀懂古典詩歌的語言,就必須要展開豐富的想象。那教師就有責任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
其次,這是由創(chuàng)作者與鑒賞者的聯(lián)結通道決定的。
俄國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認為,創(chuàng)作過程只有通過想象來完成。因為只有這樣,創(chuàng)作者才能打破上下古今的局限,把大量的生活素材提煉出最典型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意象。可以說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是通過想象把面濃縮成點。而藝術鑒賞“則是從具體感性的藝術形象出發(fā)去把握普遍的社會內(nèi)容,發(fā)揮藝術的社會功能,是由點到面”[1]。由點擴展到面,就需要通過想象來完成,只有這樣,古詩中的點才能達到化簡為豐的效果。如張旭的《山中留客》中的“山光物態(tài)”,它是創(chuàng)作者高度濃縮的。鑒賞者就要把這個創(chuàng)作者濃縮的點一點點的想象開來,成為一個面?!吧焦馕飸B(tài)”里面包含春天里很多內(nèi)容,如:陣陣芬芳的花朵,淙淙的溪水,百鳥的歡唱,青翠欲滴的綠葉。鑒賞者通過由點到面的想象才能還原創(chuàng)作者的原意。因此,可以說想象是創(chuàng)作者與鑒賞者的聯(lián)結通道。只有聯(lián)結通道順暢了,鑒賞者與創(chuàng)作者才會產(chǎn)生共鳴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就意味著鑒賞者“和作者對作品所反映的生活認識接近了”[2]。
因此,在高三古詩復習中,要讓學生讀懂創(chuàng)作者的原意,就應讓學生與創(chuàng)作者產(chǎn)生共鳴現(xiàn)象,而學生的共鳴的心理活動反應就要仰仗他們的想象。作為高三語文教師所想的就是該如何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
如何激活呢?
首先,引導學生閱讀詩詞鑒賞類書籍或文章。
艾青說:“想象是經(jīng)驗向未知出發(fā),想象是此岸向彼岸的張帆遠舉,是經(jīng)驗的重新組織?!盵3]這里的經(jīng)驗,在筆者看來應該是指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因此高三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多閱讀,做生活的有心人。從具體操作辦法來看,筆者偏向向?qū)W生推薦一些詩詞鑒賞類書籍,如《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文出版社)。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睂W生閱讀詩詞鑒賞類書籍,想想他們是怎么想詩的,日積月累,一定能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和鑒賞能力。當然,高三學生的學習任務重,教師可以分題材選一些經(jīng)典的詩詞鑒賞文章印給學生??傊?,要想方設法讓學生閱讀,從而為提升他們想詩的能力打下基礎。
其次,引導學生想詩。
(一)引導學生“添枝加葉”式想詩
古詩復習時,筆者贊成分題材對古詩進行“添枝加葉”的想象。以詠物詩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想物的全貌,物的局部,物的正面,物的側面,物的靜態(tài),物的動態(tài),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可以添加一下物的聲音,物的味道,概括起來,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感覺想象和動靜想象。如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進行想象。“無窮碧”“別樣紅”突出了蓮葉荷花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寫出了蓮葉的無際和荷花的絢爛生動。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在視覺的基礎上添加一些嗅覺、味覺、觸覺等方面的想象——微風過處,送來蓮葉荷花縷縷清香,彷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在這六月的酷暑,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再比如品讀2020年全國新高考I卷詩歌中的句子“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可從空間上想象“峨眉”與“峴首”之間的距離,再從時間上想象那個時代人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兩個人的分別很有可能成為永別,這樣學生讀詩時讀到的不僅僅是分別之情,更重要的是生離死別的悲傷之情。
(二)引導學生“聯(lián)想”式想詩
所謂聯(lián)想,就是指“被一定對象引起過感情反應的審美主體,在類似的或相關刺激下,而回憶起過去有關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想感情,……一般分為接近聯(lián)想、類比聯(lián)想和對比聯(lián)想三種”[4]。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這三個聯(lián)想角度想詩。如鑒賞2020年全國I卷詩歌中的句子“棲野鶴籠寬使織”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類比聯(lián)想(相似聯(lián)想),想起馮尊師的“閑云野鶴,豈管流年”的那份自由自在。再比如2020浙江卷詩歌閱讀,試卷選用了兩首詩,鑒賞時,教師可以圍繞兩首詩歌的末句“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引導學生對比聯(lián)想,體會結尾的妙處。
如果說“添枝加葉”式想詩是把在頭腦中的感性形象進行豐富,那“聯(lián)想”式想詩就是側重把不同事物聯(lián)系起來,兩種想詩一個側重內(nèi)部豐富,一個側重外部聯(lián)系,二者的結合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感情、意境。
再次,編制想象式試題。
如果說閱讀詩詞鑒賞類書籍或文章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基礎,教師引導學生想象是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的驅(qū)動器,那編制想象式試題就是對學生想象力的鍛煉。
想象式試題的編寫應該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古詩存在著豐富的想象空間。二是試題以名句名篇或近幾年高考詩歌題為主。
課標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高三古詩復習也應該重視學生思維的開發(fā)。當然高三古詩復習需要講講答題技巧等內(nèi)容,但這些只是古詩復習的次要方面,而主要方面就是引導學生去想象,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只有這樣,教師不僅對學生“授之以魚”,更是“授之以漁”。
參考文獻:
[1][2]王朝聞.美學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0.
[3]艾青.艾青選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26.
[4]王朝聞.美學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6.
[本文系福建省中小學名師工作室專項課題“‘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研究”(課題編號:GZS191013)階段性成果]
丁升華,福建省廈門外國語學校高級教師,廈門市高中語文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