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茜雅 方正
當前學界對微課的定義聚訟不已,主要分為三種:微課是一種課程;微課是教學活動;微課是一種學習資源。筆者比較認同第一種觀點,“微課程是指在10分鐘以內(nèi),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1]本文立足此觀點,重點探討語文微課教學內(nèi)容確立的三個關鍵點。
微課雖短小精悍但強調(diào)“一課一得”,其教學內(nèi)容凝練生動,表現(xiàn)為片段化、主題化、集中化的特點。而當下許多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設計時不能較好地把握微課的特點,只滿足了教學時間短的硬性要求,卻丟失了“小”“精”“悍(撼)”的特色,教學內(nèi)容繁多而空洞,沒有趣味性甚至偏離文本學習的重點,在知識學習和情感教育上對學生沒有多少啟發(fā)意義和價值。確立微課教學內(nèi)容,我們需注意切入點要“小”,聚焦點要“精”,升華點要“撼”。
一、選好切入點
切入點是我們開啟閱讀教學的入口,選好切入點閱讀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它能幫助教師避免犯“什么都想講,什么也都講不好”的錯誤。選取一篇文章的切入點有多個角度、多種方法,本文主要從文體特點、重要語句、選文題目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1.從文體特點切入
文體不同的文本對應不同的文本因素如表達手法、題材性質(zhì)、結構類型等,以及不同的社會因素如時代精神、民族傳統(tǒng)等。潘新和曾指出:“閱讀離開了文體,必定不得要領,讀,等于未讀。”[2]由此可見,閱讀教學要有一定的文體意識。歷來對于文體分類沒有明確的標準,依據(jù)葉圣陶先生和王榮生教授對文體分類的劃分,通過分析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選文體裁和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下冊的選文體裁,可以將中學語文選文文體總結概括為:文學類文體、文章(實用)類文體和文言文類文體。其中,文學類文體包含小說、散文、詩歌和戲劇;文章(實用)類文體范疇比較廣,被選入教材中的文章(實用)類文體主要有說明文、議論文和新聞等。下面以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占比相對較大的文體舉例: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不同文體的文本教學內(nèi)容側重點不同,但也有相交的。事實上不同文章是各具特色的,我們要在把握文體特點這個大方向下針對特定的選文,再做具體分析,選擇恰當?shù)那腥朦c。
2.從重要語句切入
重要語句沒有確切的限定,教師可以根據(jù)選文特點以及教學目標達成的需要自行選定,可以是文章的中心句、存在矛盾的語句、情感強烈的語句、描寫生動的語句等等,還可以是多個語句甚至一個段落。但是選取的語句要體現(xiàn)引領作用,能夠在微課教學中起到統(tǒng)攝全文學習的作用,突出教學重點。如在《小石潭記》教學設計中,教師從“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切入,帶領學生品析精煉優(yōu)美的語言,體悟景物描寫中蘊含的情感,感受作者與景物融為一體,舒暢歡快的情感。再如《孔乙己》微課教學設計,教師選取以下語句作為分析內(nèi)容: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笨滓壹罕銤q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nèi)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分析作者對“酒客”的描寫,結合社會現(xiàn)實探討背后的看客心理,體會其中的現(xiàn)實意義。以此為切入,不僅能讓學生深刻領會當時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zhì)以及“一般社會對苦人的涼薄”,還能由此聯(lián)系實際進行反思學習。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突出作品中心思想,挖掘其現(xiàn)實意義是具有很大難度的,因此,抓住重要語句進行切入尤為重要。
3.從選文題目切入
我們在閱讀時最先讀的就是文章的題目,題目本身就是高度提煉的語句,它既是文章寫作的生發(fā)點也是落腳點。題目如同“文章”這棟房屋的窗戶,透過窗戶窺其內(nèi)部,它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文章體裁,指示文章內(nèi)容,表達文章情感,還可以作為串聯(lián)全文的線索。[3]在微課教學設計中,將題目作為切入點,緣著題眼展開教學,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中,“壯”正是這首詞的風格特色,前九句每句詠一事,節(jié)奏緊湊,寫聲繪色,描繪出壯觀豪邁的軍營生活和戰(zhàn)斗景象;最后結句“可憐白發(fā)生”戛然而止,以簡短的五個字道出現(xiàn)實,推翻前九句所描繪的夢境,形成強烈轉(zhuǎn)折,全詞的情感由雄壯走向悲壯。從題眼“壯”字切入,引導學生品味“壯”字的特殊含義,并且結合分析詞中語句,多角度賞析辛詞的豪放風格,從而體會詞人壯志難酬的愛國情懷。再如《愚公移山》一文歌頌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偉大精神力量,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驚人毅力和偉大氣魄。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歌頌對象的命名卻是帶有貶義的“愚”,于是我們從題眼“愚”切入,再次深入文本,我們又可以發(fā)現(xiàn)文中自作聰明的反對派“智叟”的命名用了帶有褒義的“智”。結合晉朝張湛的注釋“俗謂之愚者,未必非智也;俗謂之智者,未必非愚也”[4]文章隱含的反諷風格也就能高效習得了。
二、找準聚焦點
微課雖然時間短但其教學內(nèi)容是完整的,要實現(xiàn)“一課一得”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集中化就需要找準其聚焦點。聚焦點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一發(fā)”,找準聚焦點是在選好切入點下的精細活。[5]前文我們探討了選取切入點的三個主要方式,要在多個切入點中找準帶動全文教學的聚焦點實屬不易。這需要我們對多個切入點進行分析和選擇,結合選文內(nèi)容與形式特色以及教學目標、實際學情等找準“聚焦點”,使教學內(nèi)容得以集中。例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若從首聯(lián)“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切入,這是對詩人的生平遭遇進行的詳細描寫,聚焦的則是詩人被貶在外二十三年,滿腔報國之志無法實現(xiàn)的哀嘆。而該詩不僅有詩人對仕途艱辛、知交零落的哀嘆,更有面對當下挫折的樂觀精神。掌握詩歌內(nèi)容對于九年級學生來說難度不大,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蘊含的復雜情感和深刻哲理對于生活閱歷尚淺的學生來說仍有理解難度,需要教師聚焦文本關鍵點和學生疑難處,幫助學生把握詩人的情感脈絡。從頸聯(lián)“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切入,詩詞就會聚焦“沉舟”“病樹”“千帆”“萬木”等意象的品析,每個消極意象后面緊跟著生機勃發(fā)的意象“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讓學生領會意象不僅能營造意境,展現(xiàn)畫面,還是詩人情感的外化。接著以頸聯(lián)為抓手再次回顧全詩,短短的14個字,就將詩情、畫意、哲理融于一身,頸聯(lián)作為全詩情感的轉(zhuǎn)折點,全詩情感也由沉郁走向高昂,隱含的深刻哲理也隨即而出。
三、挖掘升華點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講課亦如此。一節(jié)課的結尾部分就是其收口,若收口沒有處理好,不能稱為完整的一節(jié)課。對于微課這樣教學時間短、教學內(nèi)容集中的課來說,精彩的收尾是教學的高潮,需要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甚至能夠震撼其心靈,啟迪其心智。而課堂教學高潮的產(chǎn)生,教師是關鍵,教師要善于挖掘升華點,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更深邃、更崇高的境界。結尾部分內(nèi)容要有深度,語言要有力度,方式要巧妙多樣??梢?,升華點不僅是微課教學設計里最能拓展知識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一個關鍵點,也是微課教學設計教師最難深挖的一個動情點。升華點與前面我們設計的切入點、聚焦點實際是相輔相成、前后關聯(lián)的。教學高潮的到來是由教師精心設計的切入點在教學過程層層推進中,引發(fā)了學生共鳴,最后才會推向升華點。所以,挖掘升華點總的一個原則就是與切入點保持關聯(lián),在切入點的基礎上向外生發(fā),切不可牽強附會。如上文提到的《孔乙己》,教師從“看客心理”切入,明確魯迅對看客的揭示和鞭撻,為的是警醒愚昧麻木的國民,改變他們的冷漠態(tài)度。教師再聯(lián)系實際挖掘其現(xiàn)實意義,連用兩個反問讓學生陷入沉思,“疫情來了,武漢封城,我們能不能做看客,為什么?”“中國疫情得到控制,國外蔓延,中國能不能做看客?為什么?”最后延伸至課外活動,讓學生以社區(qū)居民身份寫一篇“我們不是看客”倡議書。這樣一來,文本主題得以深化,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升華。
微課教學內(nèi)容的確立在以上三個關鍵點的指導下,需要教師細讀文本、明確教學目標、分析教材和實際學情,因文而異,因?qū)W而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依據(jù)具體情況作更深入的分析。
參考文獻:
[1]黎家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2013(4):10-12.
[2]潘新和.閱讀與寫作是一種文體思維[J].語文教學通訊,2006(08):4-6.
[3]楊小紅.巧用“題眼”讓語文課有“語文味兒”——以《找駱駝》一課的教學為例[J].貴州教育,2020(11):46-47.
[4]劉思遠.為《愚公移山》正名[J].語文教學通訊,2019(17):40-41.
[5]方正,龍芳琴.文言文教學須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J].語文建設,2018(34):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