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榮 姚軼 卓明 王浙明 孫佳蓉
(浙江省生態(tài)環(huán)境科學設計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7)
目前,我國對于工業(yè)油煙的污染認識仍有待深化。一方面是對其研究相對偏少,不像生活源餐飲油煙,已開展了揮發(fā)性有機物生活源貢獻比例[1]、排放特征[2-4]、排放清單[5]、排放標準[6]等系列研究,而相關工業(yè)油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監(jiān)測分析方法[7-8]以及一些特定行業(yè)的廢氣治理,如紡織染整[9-10]。另一方面是工業(yè)油煙定義不清。在對工業(yè)油煙的定義方面,安國安[7]提出工業(yè)油煙是指在工業(yè)生產過程中有機介質在受熱過程中揮發(fā)的油脂、有機質及其加熱分解或裂解產物的統稱,其相比于飲食業(yè)油煙,原料比較復雜,不僅有直鏈烷烴,而且還可能有芳香烴等。直到《固定污染源廢氣油煙和油霧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HJ 1077—2019)的發(fā)布,正式明確了工業(yè)和飲食業(yè)油煙的定義及名稱。工業(yè)油煙被定義為油霧(以下工業(yè)油煙稱為油霧),即指工業(yè)生產過程(如機械加工、金屬材料熱處理等工藝)中揮發(fā)產生的礦物油及其加熱分解或裂解產物[11]。當然,油霧的原料不僅僅是礦物油,還包括植物油、合成酯以及其他表面活性劑。此外,對油霧的排放監(jiān)管也較為缺乏,現階段國家層面只有《軋鋼工業(yè)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8665—2012)對軋制機組提出了油霧管控的要求[12]。部分省市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油霧管控要求,如上海市的《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 31/933—2015)[13],浙江省的《紡織染整工業(yè)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 33/962—2015)[14]。但總體而言,針對油霧的研究、管控及排放要求是十分薄弱的,因此有必要針對浙江省典型涉油霧排放行業(yè)進行系統性的分析研究與總結,基于現行可行治理技術及可達濃度情況,提出適宜的管控要求,為后續(xù)地方排放標準的制定奠定基礎。
浙江省民營經濟發(fā)達,行業(yè)門類眾多,其中涉及油煙排放典型行業(yè)為紡織染整中定型機油霧排放,化學纖維中紡絲、后加工中油霧排放,機械加工中熱處理油霧排放(典型的如緊固件)等。上述行業(yè)都是浙江省的重點行業(yè),行業(yè)產量更是在全國舉足輕重,各行業(yè)占比情況見表1。
表1 浙江省典型涉油霧排放行業(yè)占全國比重情況 %
結合相關統計年鑒,紡織染整方面,2018 年浙江省布產量位居全國第一,約170 億m,占全國的25.5%[15-16],而實際上印染布的加工量遠遠超過生產量,僅紹興市2018 年印染布加工量就近164 億m[17],杭州60 億m[18],遠遠超過其本身布產量;化學纖維方面,2018 年浙江省合成纖維產量占全國的50.2%,且以滌綸為主[16];典型的機械加工緊固件方面,嘉興市是全國最大的緊固件出口基地,2018 年產量約120 萬t,約占全國產量的16.5%[15,19]。區(qū)域分布方面,紡織染整行業(yè)主要集中在紹興、杭州、金華和嘉興等市;化學纖維則主要集中在杭州、嘉興、紹興和湖州等市(見圖1);緊固件則主要集中在嘉興、寧波、溫州等市。
圖1 2018 年浙江省布與化學纖維產量分布情況
油霧的成分與生產工序的溫度和油劑的組成成分有密切的關系。一般認為紡織染整定型過程中油霧主要源于相關印染助劑的揮發(fā),化學纖維紡絲工序中油霧主要源于紡絲油劑,機械加工中成型工序油霧主要源于各類潤滑油,相關助劑、油劑、潤滑劑等組成情況見表2。
表2 助劑、油劑、潤滑劑等組成成分
由表2 可知,雖然不同行業(yè)之間名稱不一致,但其主要成分基本類似,涉及多元醇類、白油、礦物油類以及各類醇胺類、醇醚類物質。相類似的物質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發(fā)生熱裂解、聚合等反應,形成了油霧。為此,其所產生的揮發(fā)性有機物主要包括醛類、醚類、醇類、硅氧烷類、酯類等[20-22]。
目前油霧治理技術是比較成熟的,主要包括過濾、噴淋、靜電處理以及相關組合工藝。其中,過濾法已被廣泛應用于機械加工中軋制油霧處理[23],噴淋和靜電處理法被廣泛應用于紡織染整定型機油霧廢氣處理[24]。另外,噴淋+靜電、冷卻+靜電等組合工藝,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傮w而言,油霧的治理工藝方面十分成熟。
基于機械制造、化學纖維相關標準未規(guī)定油霧指標項目,而DB 33/962—2015 中規(guī)定了紡織染整油煙指標項目,在日常監(jiān)測中積累了大量的相關監(jiān)測數據,為此優(yōu)先以DB 33/962—2015 中相關紡織染整油煙排放濃度來分析行業(yè)油霧排放情況,見圖2。
圖2 定型機油霧排放濃度及其區(qū)間分布情況
由圖2 可知,定型機油霧的排放濃度整體偏低,基本在10.0 mg/m3以下,約占統計總數的91%。另外,也有極個別濃度偏高,超過了DB 33/962—2015中15 mg/m3限值要求,最高可達60.0 mg/m3左右。此外,從分布的區(qū)間來看,近50%的油霧濃度低于2.5 mg/m3,約20%的油霧濃度介于2.5~5.0 mg/m3之間,合計約有70%的油霧濃度低于5.0 mg/m3,意味著目前油霧排放濃度已經遠低于DB 33/962—2015中特別排放限值10 mg/m3要求。
通過查閱文獻對軋鋼油霧的排放濃度情況進行了匯總分析[25],見圖3。
圖3 軋鋼油霧濃度排放情況
由圖3 可知,軋鋼油霧的排放濃度均低于10.0 mg/m3,介于5.3~9.2 mg/m3,平均約為7.3 mg/m3。對比定型機油霧排放濃度可知,可歸集到≤10 mg/m3范圍,甚至可歸集至≤7.5 mg/m3的范圍。另外,考慮到軋鋼油霧仍采用過濾的處理工藝,未采用更為先進的高壓靜電處理工藝,其排放濃度可進一步降低。
考慮到對工業(yè)油霧排放的管控仍局限于少數行業(yè),且對油霧影響的認識仍十分不足,為此借鑒餐飲油煙來分析工業(yè)油霧排放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及標準制定的必要性?,F行的研究表明,飲食業(yè)油煙不僅是細顆粒物(PM2.5)、顆粒物(PM10)一次貢獻源,也是揮發(fā)性有機物(VOCs)的貢獻源,排放系數分別達到了6.4,8,5.60 mg/m3[26]。工業(yè)油霧也具有類似的環(huán)境影響,其油霧粒子的直徑范圍介于2~10 μm[27],也涉及VOCs的排放[28]??紤]到浙江省的紡織染整、化學纖維以及緊固件等行業(yè)在全國的比重情況,其產生的油霧對環(huán)境的影響不可忽視,十分有必要制定專項排放標準。
考慮到油霧涉及多個生產型行業(yè),建議標準為通用型排放標準,即適用于多個行業(yè)的通用設備、通用操作過程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適用于工業(yè)生產過程中涉及油霧排放的生產工序或工段;地方標準名稱可建議為《工業(yè)油霧排放標準》。另外,考慮到部分行業(yè)已有相關的地方標準(如DB 33/962—2015),建議與已有規(guī)定的標準不交叉執(zhí)行。
重點考慮污染物指標項目與濃度限值。在污染物指標項目方面,以油霧為主要管控指標。另外,參考《餐飲業(yè)油煙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29]以及結合油霧成分分析,應增設非甲烷總烴指標,以管控VOCs 污染物。在濃度限值方面,結合現階段實際排放情況,建議分階段設置管控要求,其中I 階段油霧控制濃度為10 mg/m3,確?,F有未收集治理的生產工序得到有效收集和治理,鼓勵采用靜電的處理工藝。II 階段油霧控制濃度為5 mg/m3,確保處理工藝得到進一步提升,從現有的過濾、水噴淋等單一工藝向過濾+靜電、水噴淋+靜電等組合工藝過渡,實現與DB 31/933—2015 管控要求相一致,確保長三角環(huán)境保護標準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