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長江流域水柴生成和利用研究

2021-05-11 03:18黃權(quán)生羅美潔
關(guān)鍵詞:燃料河流長江

黃權(quán)生, 羅美潔

(1.三峽大學 文學與傳媒學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2.三峽大學 機械與動力學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薪炭在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無與倫比的普遍、實用和可再生性,為中國先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光明、動力和溫暖?!盵1]龔勝生從歷史的角度研究薪炭的供銷問題。藍勇先生和筆者合作的燃料更替研究產(chǎn)生了一定的學術(shù)影響[2]。本文關(guān)注來自長江流域水上的薪柴:水柴。它是樹木通過河流尤其洪水的自然動力到達人們“取薪”的地方,并被利用,因而又叫“水柴”與“自來柴”。本文就水柴進行文獻和田野考證,希望從歷史的角度,填補這方面研究的空白。

一、“水柴”名稱考

1.自來柴(薪)

中國傳統(tǒng)文獻記載或普通人眼里,薪柴必然取自山林,人們走林道、唱樵歌、運薪柴以度生計。《漢書·溝洫志》記載:“東郡燒草,以故薪柴少?!彼抉R遷《史記·貨值列傳》記載諺語曰:“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彼抉R遷講的就是販樵距離不能太遠。孰不知中國南方山多河多,許多生活在河谷的人,不用跋山進林就可以在家門口的河流中獲取薪柴。這種在河流中取薪的形式,成為長江各干支沿岸居民特殊的取薪、用薪的來源之一?!白詠硇健泵Q鮮見,但“自來柴”常見。如乾隆《辰州府志·山川考》記載瀘溪縣秤砣潭:“每逢水漲,上流竹木雜下,沿河居民取以為薪。諺云:‘清水白米,自來柴?!且病!盵3]這里乾隆《辰州府志》“沿河居民取以為薪”說的是“官話”,是書面語,“自來薪”被民間俗稱為“自來柴”。又如嘉慶張曾敏《馬湖竹枝詞》描寫:“深巖有木不知珍,老干枯枝積水濱。一夜?jié)暣簼q下,江干人拾自來薪?!盵4]該竹枝詞稱金沙江漲水后,將上游的老樹、枯木沖下山來,江邊兩岸的人們便在江邊拾取,名曰自來薪。古代西南深山林木十分豐富,河流漲水后,老的樹木沿江而下,人們便取來作為薪柴燃料。在明清之前,長江中上游各干支森林豐富,這種“自來薪”極其豐富。清王昌南《老人村竹枝百詠》記載:“紫柏森森大十圍,傳聞秦樹是耶非。深山不獨人多壽,古木千年綠尚肥?!盵4]46《三省邊防備覽》載秦地“枯木朽枝頑石之橫梗于道?!盵5]枯木被洪水沖到山下的溪流中,形成了自來柴。如乾隆彭淑《長陽竹枝詞》描寫道:“暴雨黃流浪拍天,漂流巨木滿江邊。爨桐薪桂知多少,不信年來草值錢。”[6]長江支流清江山洪暴雨造成漂木產(chǎn)生自來柴,由于洪水造成清江巨木滿江,這也影響到了整個長陽的柴薪市場情況。三峽江河沿岸有大量自來柴供沿岸人們撈取,除了作為自家薪柴燃料外,還可賣錢資家生計。宜昌是長江中上游的交匯之地,或分界點,長江上游各支流和川江匯聚于此,在洪水來臨之時,也是長江自來柴泛濫之日。

圖1 巫溪大寧古鎮(zhèn)水柴垛 圖2 巫山平河鄉(xiāng)農(nóng)家水柴垛 圖3 巫溪大寧古鎮(zhèn)街道上晾曬的水柴

2.水柴(薪)

水柴雅稱水薪。如乾隆《屏山縣志·風俗》記載:“屏邑山高路險,樵采維艱,城市柴薪不敷,多有燒煤及草者,惟五六月間金沙泛漲,有枯木朽株,從各溪壑隨漲而下,男婦雜沓取之謂之‘水薪’?!盵7]乾隆時期位于川西屏山縣城市柴薪不敷,樵采維艱,于是人們使用煤炭和草代替薪柴,更有甚者到金沙江取水薪彌補燃料的不足。造成屏山縣城缺薪的原因是在清中期人口增加后,森林破壞,城周柴薪生物質(zhì)資源逐漸匱乏,城市燃料開始使用礦物質(zhì)燃料煤炭,也促進了人們使用水薪作為補充。清代全國各地森林減少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也造成了薪柴市場的巨大波動。如《永順府志》記載炭:“客民或土民設廠筑窯,燒販他境,取用者多,山漸童,而薪亦漸桂(貴)矣?!盵3]359西南缺薪只是個案,事實上“清代中葉以前長江上游在使用傳統(tǒng)的生物質(zhì)燃料時期燃料總體十分富足”。如《華陽國志·蜀志》載:“岷山多梓、柏、大竹,頹隨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饒。”[8]就薪柴而言,巴蜀成為天府之國,豐富的薪柴資源功不可沒。

二、產(chǎn)生水柴的原因

1.長江水位落差大是水柴產(chǎn)生的地理條件

水柴產(chǎn)生的自然條件至少有兩個:其一,河流上游自然生長的樹木;其二,上游和下游之間有水位落差。如嚴如熤《三省邊防備覽·民食》記載:“每當夏秋之時,山水暴漲,挾沙擁石而行?!盵5]341周天爵《查勘江漢情形酌擬辦法疏》指出:“襄漢形勢,水性善曲,多有悶溜,挖刷根腳。又復挾沙帶淤、多灣多灘,倍于大江。每遇汛漲,一日可長二丈許,洶涌奔騰?!盵9]長江上游各干支,尤其三峽水位落差十分劇烈,這有利于自來柴從西而東的順流而下。對于長江上游的被洪水裹挾的自來柴而言,這是其“自然”運輸?shù)那疤釛l件之一。川江最佳取水薪位置在河流回旋之地,這些地方往往為水薪所聚、所停之地。故古代川江和荊江-常江段顯然是打撈長江上游水柴的最佳地段。當然不光長江干流有大量水柴,在長江各干支水位落差的河流,人們利用夏秋拾取或打撈水柴的情況也是極其普遍的。川江驟發(fā)的洪水對荊江而言,大多是災難,但對于乏薪的川江和荊江民戶而言,能在江水中“免費”獲得水柴則是利益不小的“饋贈”。

2.長江上游多樹是水柴產(chǎn)生的物質(zhì)基礎

在秦巴和川江各干支,原始森林多稱老林。事實上“老林”處好“打柴”,許多木廠和柴廠都設在老林旁邊。嚴如熤《老林說》指出:“林無所謂老也。古木幽篁,叢生懸?guī)r峭壁,林旁地氣高寒……木得以地之無用,長其天年。柴廠、木廠開設萬山之中,飛車填塹,工本不貲。然必澗谷尚有出路,乘山水大發(fā),始可運放?!盵5]312

嚴如熤《老林說》指出了柴廠和木廠都設在有溪流澗谷的老林旁,老林旁有了溪流澗谷,柴廠和木廠就有了運輸?shù)某雎?,這樣“乘山水大發(fā),始可運放。”這樣才能節(jié)約人力和物力,在人力的組織下,實現(xiàn)柴薪和木材的水運(力)運輸。當然這種運輸完全出于商貿(mào)的目的,是人為組織的薪柴水利運輸。顯然這種運輸主要不屬于“水柴”或“自來柴”之列。“自來薪”的特征主要還是來自自然界的力量,從薪柴的產(chǎn)生、流動直到被人拾取利用前,均屬于自然現(xiàn)象。如《三省邊防備覽·險要上》記載巴東巫山、房縣交界地區(qū):“朽木狼藉,橫塞山巔,緣木而過,登跋維艱。”[5]319在大山多樹的地方,樹木老死,形成“朽木狼籍,橫塞山巔”,洪水漲發(fā)時就將山上這些朽木枯枝“自然”運輸?shù)叫枰讲竦娜丝诰劬訁^(qū)。故被山水帶入河流的朽木和枯枝,是水柴產(chǎn)生的最主要來源。

3.“自生自滅”樹木是水柴主體來源

古代長江中上游各干支河流森林資源豐富,如民國《瞻化縣圖志》記載森林“青蔥彌漫,蒼翠蔽天?!薄八a(chǎn)有松、柏、杉、檜、楊、柳、榆、槐等,濯濯山麓以待自生自滅而已?!盵10]清代甚至民國時期雅礱江兩岸“青蔥彌漫,蒼翠蔽天”,因為無人利用,只能“自生自滅”。當這些樹枯萎后,部分化為泥土,回歸自然;一部分就沉入江底,部分爛掉為泥;一部分堅木上千年后逐漸碳化,變“烏木”;還有一部分被水沖入河流,隨江流而下,成為“自來薪”,變成人類的燃料。這些上游無人采伐的森林區(qū)就成為“水薪”的出發(fā)點,或原料提供場所。在古代瞻化縣的這種“水薪”提供區(qū)地域是非常廣闊的。民國《巴安縣圖志》記載川西北森林:“松柏蒼翠,雜樹參天?!薄巴寥朔プ魅剂希箺澚褐?,無有用武之地,以待自生自滅?!盵11]

巴安縣今為巴塘縣,縣城就在金沙江流域。民國之時,金沙江沿江兩岸森林“彌漫成材”,“松柏蒼翠,雜樹參天”。當時的金沙江流域除了少部分被利用為建材和作燃料外,絕大部分“自生自滅?!钡@些金沙江兩岸的古木枯枝,早在清代中期,可能就有自來柴,漂到金沙江下游的屏山縣,被當?shù)厝藫迫樾讲裰?。當然,屏山縣就在宜賓的金沙江畔,整個長江上游和長江中游的沿岸城市將自上游“萬年老林”的老樹枯木都撈取過來。對這些水柴的利用不獨屏山縣所獨有,而產(chǎn)生這些“萬年老林”的老樹枯木形成的水柴始源地也不是今新龍和巴塘兩縣。整個長江中上游各地這種現(xiàn)象都很普遍。如民國《瀘霍縣圖志》記載該縣森林:“悉為松、杉、其樹之大有四五圍者,郁若龍蚺,濯濯山麓,以待自生自滅,此塞上森林之概也?!盵12]爐霍縣在雅礱江支流鮮水河上游,瞻化縣(新龍)在雅礱江干流,兩縣之間雖有部分地區(qū)因為海拔高而無法生長喬木,但在沿江(河)海拔稍低的地方,均是參天古木,而這些都是整個“塞上”即四川川西、川北以及西藏金沙江沿岸甚至青海通天河下游玉樹地區(qū)的普遍現(xiàn)象。又如民國《道孚縣圖志》記載該縣森林:“由縣治銅佛山沿河兩岸,雜樹參天,以至雅江縣森林不斷,所產(chǎn)松、柏、杉、檜、楊、柳、榆、槐,青蔥密茂,以供人民之燃料而矣?!盵13]民國《定鄉(xiāng)縣圖志》記載當?shù)厣郑骸跋闂澚褐?,乃無用武之地,在深山者自生自滅。近于人民者伐作燃料。本地風俗皆以碎柴堆壘院墻以寬大為富,所謂百里柳蔭盡柴扉?!盵14]由此可見,民國以前雅礱江、金沙江兩岸都是密茂森林。整個長江上游多森林地區(qū),都成為源源不斷向下游輸送自來柴的森林“工廠”,或曰森林“自生自滅”“水柴加工場”。古代川西、川北大木“自生自滅”,成為長江沿岸的“水薪”輸送源地。地處云貴高原的云貴一些地方也是如此。如嘉慶檀萃輯《滇海虞衡志·志草木》記載當?shù)厣郑骸扒f年來朽老于空山?!盵15]如道光《昆明縣志·物產(chǎn)志》記載:“滇池北入金沙江,而道久塞,木之產(chǎn)于滇者,雖宗生族茂,詎少長材,然無有匠石過而問之,老朽空山,終以不用,豈不惜哉?!盵16]由此可見明清以來到民國,部分金沙江和雅礱江流域的人們也逐漸使用薪柴為燃料,整個長江上游的燃料使用方式出現(xiàn)了變化。正是長江上游有豐富森林資源,這些“深山老林”地方人跡罕至,樹木自生自滅、老死山中,一遇暴雨,老木隨流而下,是形成屏山縣所謂水柴的主要來源。

4.自然災害“毀木”是水柴補充來源

大風吹斷樹木是常發(fā)生的事情,這在方志中的祥異中常常有記載?!肚嗪V韭浴ち謽I(yè)》記載:“青海多天然森林……大者在合圍以上,柏子可為食料……深山辟地,大木為風所拔,日炙風吹,每至秋后燒荒,同歸于燼?!盵17]青海南部所在的金沙江、雅礱江、瀾滄江等河流河谷附近被風災折損的大木,因為這些地方人跡罕至,絕大部分不會被人們燒荒,而部分會被水沖入江中,成為“水薪”重要的來源。地震也是導致水柴形成的原因之一。如民國《丹稜縣志》載民國六年(1917)六月丹稜縣西順龍鄉(xiāng)地震:“山林房屋俱沉?!盵18]又如同治《會理州志》記載乾隆五十一年地震造成山崩:“壅塞大渡河,斷流十日,五月十六日沖決。水忽決,高數(shù)十丈,一涌而下。沿河居民悉漂以去……沿河溝港,水皆倒射十里,至湖北宜昌勢始漸平。舟船遇之無不力覆,敘瀘以下,山邨房(木)料擁蔽江面,幾同竹簰?!盵19]除了地震還有大雪折木,如民國《夾江縣志·祥異》載同治壬申年十月朔大雪:“壓折竹木甚多?!盵20]光緒《敘州府志·祥異》載宜賓縣冰雹后:“林木被拆皆枯。”[21]這些被大風、大雪、冰雹、地震所毀林木,也成為河流的水柴來源之一。

5.洪水是水柴流動“動力”

長江的洪水客觀上幫助了整個沿江兩岸水柴資源的自然運輸。林木因為各種原因脫離了自然生長軌跡,或死、或枯、或倒、或斷、或折。此時山中爆發(fā)的洪水將這些木質(zhì)“水薪”原料帶入溪流,溪流帶入大河,其有一個自然循環(huán)和運動的軌跡和過程。如《三省邊防備覽·水道》記載:“水必源于山,水必從山澗流出,始至平壩、秦中山多石土相雜,其形方而削,遇霖雨過多,石土中酥,則土石坍堆山溝溪河之中?!盵5]312由此可見大雨形成的“洪水”是各種物質(zhì)(包括松土、碎石、各種木質(zhì)等),被流動的水帶到山下,乃至河之下游。又如同治《宜昌府志·疆域志》記載歸州魚倉:“與米倉口相連,水漲則沒,水落時其中必聚細柴,土人拾此,以占魚之多寡。”[22]這里所謂的“細柴”實際就是水柴,水柴多寡成為占卜和預測江河中魚的數(shù)量。筆者小時候捕魚經(jīng)驗,實際是魚在游動中常常躲聚在水中的樹木枯葉和草叢中,宜昌米倉口可能為江水回旋之地,上游的水柴漂浮于此,而長江之魚群躲避于水柴之下,漁民自然可以憑借水柴“以占魚之多寡”了。由此可見水柴的來源之一,就是上游的自然災害造成樹木倒塌,春夏隨暴雨漂流而下。這種本質(zhì)上還是屬于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災害造成的。長江上游山谷自然環(huán)境是山高,樹多林密,在遇到暴雨,形成山洪或泥石流后,樹木隨流而下,形成江中漂流水柴現(xiàn)象。

當然許多江中漂流水柴也可能是山地或江河上游人們生產(chǎn)、生活產(chǎn)生的生物質(zhì)遺留物,甚至是建筑物本身(而非廢棄物)。如伐木、砍柴留下的遺留物,傳統(tǒng)手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木廠、炭廠、紙廠、鐵廠留下的木質(zhì)廢棄物;還有房屋、寨堡、橋梁因地震、洪災等原因被毀壞,隨著洪水漂流而下形成的,被人們拾取為水柴的情況也是常常發(fā)生,但其產(chǎn)生的數(shù)量有限,不是長江水柴的主體來源。

三、利用水柴的原因

燃料出現(xiàn)匱乏是人們使用水柴的主因,古代長江中上游地方燃料缺乏的原因有幾個。

第一,城鎮(zhèn)燃料消耗的重地存在著薪柴資源與人居空間距離,而距離產(chǎn)生薪柴燃料的空間性缺乏。如前面討論過乾隆《屏山縣志·風俗》記載:“屏邑山高路險,樵采維艱,城市柴薪不敷,多有燒煤及草者?!盵7]786這里屏山主要是存在山高路險,樵采維艱,造成城市薪柴缺乏,故拾取水薪成為屏山縣人民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故當?shù)厝藢⒅浫氲胤街?。又如咸豐《閬中縣志·物產(chǎn)》記載:“柴則處處有之,然近日,人煙益密,附近之山皆童,柴船之停泊江干者,亦大抵來自數(shù)百里外矣。”[23]

第二,因為水運的季節(jié)性原因,造成冬春水運薪柴運輸出現(xiàn)季節(jié)性缺薪。因為城鎮(zhèn)薪柴主要都是通過深入山林的溪流河流運輸,這些河流水量存在季節(jié)性漲落問題,因而造成居民季節(jié)性缺薪。正如咸豐《閬中縣志·物產(chǎn)》所記載,數(shù)百里之外的取薪之地,必然受到河流的漲落的影響,也影響薪柴市場的價格。鄂西詩人彭淑的《長陽竹枝詞》就從側(cè)面反映了各地因為季節(jié)性水量的影響薪柴的運輸問題,影響了薪柴的市場價格。

第三,長江流域存在長江上游、中游、下游之間存在薪柴結(jié)構(gòu)性的問題,長江中下游,主要是以秸稈和蘆葦薪柴為主。這需要長江上游或長江中下游河流的支流木質(zhì)薪柴的補充,即整個長江就存在著結(jié)構(gòu)性“缺薪”。而水柴恰恰可以彌補這個因為區(qū)域薪柴結(jié)構(gòu)性缺薪的問題。造成燃料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司馬遷《史記·貨值列傳》所說“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边@里主要針對薪柴的陸路運輸而言,如果水運“販樵”顯然不受百里的限制,而水薪千里漂流更是沒有距離的限制。

第四,長江上游因為城鎮(zhèn)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也會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出現(xiàn)缺薪的情況?!队详栔彪`州總志·物產(chǎn)志·財貨》記載以煤炭代薪柴的情況:“石炭也,三縣(彭黔酉)皆有之,酉陽向以柴薪易得,故燒煤者絕少,今則開辟殆遍,故木桶蓋,巴羅,大白巖等地挖煤為業(yè)之人亦漸多矣?!盵24]柴薪易得,故武陵山區(qū)的人燒煤者絕少,但林地“開辟殆遍”自然資源森林消耗光后,人民不得不掘地取煤,是森林減少的反映。在一般情況下,森林植被十分豐富的情況下,生活用煤代薪,是在迫不得已情況下發(fā)生的。而當煤炭價昂后,人們又不得“以柴代炭”,如光緒《墊江縣志》記載煤炭:“近年人煙稠密,炭深見水,艱于海底綱珊瑚矣。人家漸因價昂,以柴代炭,而兩山林木亦日見其濯濯焉?!盵25]因為“用煤代薪”都是城鎮(zhèn)和手工業(yè)集中的地區(qū),同時這些地區(qū)往往是處于低海拔和近河流的地區(qū)。當這些低地和近河流的薪柴難覓而煤炭價昂后,水柴顯然是對燃料匱乏的極有利的一個補充。故古代也存在多種原因缺薪,這也造成水柴的產(chǎn)生和成為我國長江各干支流燃料的極其重要的補充來源。

四、水薪使用的變遷

在宋元以前,長江流域的水柴極其豐富,但因為各地植被茂密,沿江利用水薪的情況較少。明清時期長江流域上的生態(tài)植被整體還是非常良好的,但因為城鎮(zhèn)的發(fā)展和手工業(yè)用薪的增加,長江和支流沿岸局部出現(xiàn)了薪柴的斷絕,水柴逐漸被充分利用。故明清甚至民國時期,長江沿岸使用水柴的數(shù)量比較大。因為長江上游有著天然的森林儲備,長江一旦發(fā)洪水,整個長江沿岸的“薪柴”市場便會受到波動,價格下降。在古代甚至三峽工程建設之前,民間有自發(fā)組織的“打漂隊”,將這些“漂浮物”打撈上岸,水柴成為薪柴資源。如今這些木質(zhì)生物質(zhì),反而成為交通的障礙,是長江的“垃圾”,成為沿江地區(qū)沉重的社會和經(jīng)濟負擔和環(huán)境污染源。

進入21世紀,以巴蜀的河流為例,由于三峽水庫的建設,沿江農(nóng)戶搬遷,許多原來常常使用水柴的傳統(tǒng)用戶被遷走。更為重要的是,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等河流被一個個水電站截流,原來自然流淌河流不復存在。而電站建設后形成了水庫,水流緩慢,也造成了木質(zhì)生物質(zhì)難以向水柴的轉(zhuǎn)換。隨著以煤代薪、天然氣(液化氣)代薪、以電代薪等燃料更替,加之水電站的建設,還有水電站建設帶來沿江人口的遷徙,長江流域的各干支使用水柴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基本不復存在。在長江截流之前,西陵峽兩岸民眾所取水柴能作半年以上的燃料,在三峽截流后,這種情況逐漸消失。

首先,長江流域各干支由于薪柴資源的不平衡,薪柴多寡存在著空間和地域的差異,明清時期,在長江各河流沿岸由于城鎮(zhèn)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人口富集區(qū)周邊薪柴資源匱乏,于是長江流域因自然的動力而形成的水柴成為缺薪地域薪柴燃料的重要補充形式。

其次,長江上游明清時期森林資源豐富,枯木和朽枝成為水柴最主要來源,加之地震、雨雪、山崩、泥石流等災害,也加速了上游的木質(zhì)生物質(zhì)燃料順流到河谷和河流下游地區(qū)。各地之間通過河流運輸薪柴,形成了薪柴的貿(mào)易網(wǎng)絡圈。

第三,水柴的多寡,除了是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的標尺外,還是反映長江流域社會穩(wěn)定的一個標尺。當水柴豐富的時候,整個長江流域的上游生態(tài)環(huán)境好,人們生活生產(chǎn)壓力小。

第四,水薪現(xiàn)象可能會消失。隨著長江三峽工程建設,也隨著長江流域支流的各項水利設施建設,自重慶到秭歸三斗坪的長江兩岸取“水薪”的現(xiàn)象幾乎消失了,但長江三峽局部和長江支流還有局部使用水柴。由于水柴成為電站的巨大生態(tài)威脅,人們對水柴的態(tài)度已發(fā)生了改變。

猜你喜歡
燃料河流長江
廢棄植物制造生物燃料
來自沙特的新燃料
導彈燃料知多少
長江之頭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長江之歌(外二首)
長江圖(外二首)
If We Burne d All the Fossil Fuel in the World
當河流遇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