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魏國佳公子』,繼承其父趙孟頫的文化基因,二十歲時便贏得書畫大家柯九思的贊嘆。他書畫俱佳、才藝超群,卻被過于耀眼的父名所掩,被視為『亦步亦趨』的模仿者。
佳公子的藝術追求
趙雍(1289—1369年),字仲穆,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qū))人,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魏國公趙孟頫的次子。他“姿貌雄偉”“有父風”,自少年時便顯露出過人的聰慧。
趙雍書畫皆承繼家學,繪畫方面,于山水、花鳥、鞍馬、人物、界畫無所不能;書法方面,真、行、草、篆諸體兼擅。相傳他還曾為父親趙孟頫代筆寫書作畫,明代汪珂玉在《珊瑚網(wǎng)》中記載:趙孟頫見“山下有乘駿馬者,出沒于其間,乃天然一圖畫。心有所得,以目疾未愈,不能舉筆,因命子雍代之”?!稌窌贩Q趙孟頫“嘗為幻住庵僧寫《金剛經(jīng)》,未及半。雍足成之,其聯(lián)續(xù)處人莫能辨”。此外,趙雍還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書畫鑒賞家,宣文閣鑒書博士王沂贊其“諸公貴人間問海內(nèi)精賞鑒可召用者,余曰:吳中趙仲穆與生、淮南陳新甫而已”。
元代科舉考試一度斷廢,舉薦和獻畫是文人步入仕途的重要渠道。相較于大部分文人,趙雍無疑是幸運的,作為南宋宗室之后,他早年以父蔭入仕,被授昌國州知州,累遷集賢待制、湖州路總管府事,并以畫藝得到元皇室的優(yōu)待,晚年辭官歸隱家鄉(xiāng)湖州直至去世。書畫創(chuàng)作貫穿了趙雍的藝術生涯,也是他個人魅力的集中展示。他與友人雅集時曾自信地表示:“斯氣象殆非有聲畫而已,然畫當屬之我也?!惫试娙送醴暝讷@贈其畫時有感而發(fā)“魏國佳公子,煙波小釣徒”,此言不虛。
趙雍尤擅長人馬畫。人馬畫是一個古老的繪畫題材,即人物與鞍馬相結合的復合繪畫形態(tài),成熟于晉唐時期,出現(xiàn)了曹霸、韓幹、韋偃等一批名家。北宋李公麟以白描作畫,拓展了人馬畫的表現(xiàn)形式。南宋時期,人馬畫一度衰微。到了元代,蒙古族通過馬上征戰(zhàn)建立政權,人馬畫再次得到復興。對于元代人馬畫的發(fā)展,奎章閣侍書學士虞集有過一段精妙的總結:“吾聞良馬之德比君子,畫圖往往形骸似。昔傳韓幹曹將軍,繼有龍眠李居士……當代吳興趙榮祿,筆精墨妙驚流俗……吳興可嘉相繼者,仲穆聲名絕瀟灑……”趙雍把其父趙孟頫的技藝演繹得爐火純青,我們從其存世代表作《三世人馬圖》《挾彈游騎圖》和《駿馬圖》中可以直觀地了解他的個人風格。
家風承繼的象征:《三世人馬圖》
《三世人馬圖》(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由趙孟頫、趙雍、趙麟祖孫三代分別繪制的三段人馬畫組合而成。從畫面表現(xiàn)來看,這三段畫均無背景,以線描為主,淡設色而成,構圖簡潔,筆墨精練,風格源于唐宋以來的人馬畫傳統(tǒng)。實際上,趙氏三代對于唐宋名家確實有過刻意仿學。元人陳鎰在《題院判石末公見惠趙仲穆雙馬圖》一詩中寫道:“流傳韓幹舊墨跡,湖州公子親臨摹。”凌云翰在《題仲穆畫馬》詩中亦有“吳興自得曹韓法,父子丹青更一家”之說。可見趙氏一門專學過傳統(tǒng)畫法。有文獻記載,李公麟的傳世名作《五馬圖》曾被趙孟頫和趙雍一再臨摹研習。
在《三世人馬圖》上,趙雍顯示出對白描技法的熟稔駕馭能力。仔細對比后發(fā)現(xiàn),他所繪形象源自《五馬圖》的第一匹馬“鳳頭驄”。但與之不同的是,趙雍所繪的人與馬均透露出一股溫和安靜的氣質:牽馬的胡人鷹鉤鼻、絡腮胡,拱手站立,神態(tài)恭敬,所著服帽具有元代特色;身旁的白馬身量略顯嬌小肥碩,眼神平和,松散下垂的紅色韁繩暗示了此馬溫順可親。
據(jù)題跋可知,趙孟頫落筆于元貞二年(1296年),趙雍和趙麟父子再題時為至正十九年(1359年),已經(jīng)過去了六十三年之久,因此趙雍不禁感慨“拜觀之余,悲喜交集,不能去手”。在精妙的藝術演繹之外,一家三代的筆墨傳承在此卷得以集中展示,更顯得此畫彌足珍貴。
古雅文意的抒發(fā):《挾彈游騎圖》
除了繼承父親的筆墨技法,趙雍在風格方面也沿襲了趙孟頫的“復古”旨趣,他堅持“作畫貴有古意”和“畫人物以得其性情為妙”,《挾彈游騎圖》即為一個精彩案例。
《挾彈游騎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描繪了一位烏帽朱衣的貴公子,手持長弓,騎于一匹黑斑花馬上,似乎被鳥鳴吸引,正勒馬回望身后樹蔭的場景。趙雍故意留有懸念,沒有畫出飛鳥,這種場景安排使得畫面增添了跌宕的情節(jié),吸引著觀者探尋的目光。此畫在人物鞍馬之外加入了豐富的背景,這是對傳統(tǒng)人馬畫構圖的創(chuàng)新。畫面元素的增加突顯出趙雍對細節(jié)刻畫的深厚功力。黑斑花馬的鬃毛以暈染而成,黑白分區(qū)層次分明,一粗一細的兩棵樹分別使用夾葉法和點葉法完成,樹葉排布整齊。盡管畫面使用了紅黑重色,但工整細膩的線條和大面積赭色的過渡,使得畫作色彩富于層次感,整體氣息古雅含蓄,絕無夸張外露之嫌。
《挾彈游騎圖》中馬的形象依然是驕肥而溫順的,騎馬者身著唐制官服,神情閑適從容,氣度不凡,正契合了右上角迺賢的題詩“長安少年豪俠者,茜紅衫色桃花馬”。畫面古意盎然,具有唐人遺風。值得一提的是,古今游獵題材多表現(xiàn)的是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而在《挾彈游騎圖》秀妍靜穆的畫面里,畫家想要傳達的是一種悠閑瀟灑、向往平靜的狀態(tài),這或許也是趙雍內(nèi)心所期盼的理想生活。
宮廷趣味的表現(xiàn):《駿馬圖》
當趙孟頫于1322年逝世后,吳興趙氏家族依然與元代宮廷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魏國公子”趙雍接替其父成了核心人物。趙雍因書畫才藝得到元惠宗詔見,并擔任集賢待制一職,步入元代宮廷繪畫機構。同時他擁有進入內(nèi)府觀覽、臨摹古畫的特權,這對于其畫藝增長大有裨益。元代著名詩人、書法家楊維禎在《題趙仲穆臨黃筌秋山圖》中形容:“吳興小趙精天機,出入內(nèi)府閱秘奇。親摹此本第一幅,閉戶三月忘朝饑?!壁w雍出色的書畫鑒賞能力或許便是在京任職十余年的過程中歷練而成,在內(nèi)府臨摹古畫的獨特經(jīng)歷也讓他的繪畫“復古”實踐有據(jù)可依。
在與貴族的交往過程中,趙雍的繪畫逐漸將“復古”實踐與宮廷趣味兩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富麗華貴的格調,深受宮廷上層人士的喜愛。
作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的《駿馬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是工筆人馬畫與青綠山水結合的典范,此畫是趙雍為色目官員孛顏忽都所繪。畫面背景是元代流行的“一河兩岸”式構圖,由橫貫的河流將畫面分為前后兩部分。在前景坡岸上,茂密的樹葉和青綠的坡岸暗示這是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夏時節(jié)。右方一位烏帽白衫的奚官正倚樹小寐,任由所牧五匹毛色各異的駿馬自由閑走于草地上。趙雍對五匹駿馬的動作進行了精心設計:左上方的黑白二馬交頸嬉鬧,一前一后的棗紅馬和黑馬正低頭默默進食,四馬的環(huán)形站位突出了畫面中心—正在倚樹擦癢的白馬,它正仰頭弓腰,倚靠在一棵彎曲的樹干上,活靈活現(xiàn)的神態(tài)令觀者忍俊不禁。深究畫面背后的寓意,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擦癢馬”的出現(xiàn)與受畫人孛顏忽都正待重返沙場的現(xiàn)實狀態(tài)息息相關。趙雍以此畫相贈,暗喻著孛顏忽都正如同這匹千里神駒一般,靜極思動,必將會在沙場上大有作為。以這幅筆墨精致、色彩富麗又寓意吉祥的繪畫作為禮物,趙雍的繪畫特長承載了一定的社交功能,為他贏得了元廷統(tǒng)治階層的禮遇。
承平氣象與文人情懷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寫實技巧上,趙雍的人馬畫似乎未能超越前人,馬的形體結構甚至有時會略顯失準。唐宋名手筆下的駿馬往往外形高大健碩、筋骨外露,展現(xiàn)的是驍勇雄強的氣魄。而趙雍筆下的馬,正如元人張昱所形容“趙家富有曹韓樣,摹出承平氣象來”,馬的神態(tài)趨于安靜、溫順,體形相對嬌小,表現(xiàn)的是“承平氣象”里懶散悠閑的狀態(tài)。這種富于文人情懷的人馬畫,也正是趙雍的個性所在。
趙雍的人馬畫在繼承唐宋傳統(tǒng)和家學的基礎之上大膽創(chuàng)新,他不僅將人物與鞍馬置于特定的背景之中,還通過細膩的工筆刻畫出人與馬的內(nèi)在個性,拓寬了人馬畫的表達意涵。通過細致的線條描繪、多層的色彩渲染,趙雍將人馬畫和山水畫有機結合,豐富了畫面的視覺內(nèi)容,并使繪畫具有象征意義,最終實現(xiàn)借“馬”抒情的效果。
趙雍顯赫的家世讓他的藝術天賦能夠自由舒展,但他的個人才藝又往往被過于耀眼的父名所掩,被視為“亦步亦趨”的模仿者,不為后人所熟悉。然而,當我們回溯歷史會發(fā)現(xiàn),同時代人對他的評價已超出想象,奎章閣鑒書博士、書畫家柯九思在觀看年僅二十歲的趙雍所作《江山秋霽圖》時竟會自嘆不如,發(fā)出“筆底秋山那可及”的贊嘆。我們也由此可知,趙雍的能力絕不僅限于人馬畫題材,在元朝日薄西山、氣數(shù)將盡的時代,趙雍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為畫壇上不凡的絕響。
汪映雪,就職于浙江省文物鑒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