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廣輝,王 晶
(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信息中心,天津 300280)
評價模型指評價者對某一特定對象評價時建立的模型。評價過程遵循評價模型的順序,對研究對象進行評價。企業(yè)信息化評價系統(tǒng)包括以下步驟。①確定企業(yè)信息化績效評價的目的,在績效評價過程中明確此次評價的目的。②建立企業(yè)信息化績效指標體系。本文基于平衡計分卡理論,結合企業(yè)戰(zhàn)略規(guī)劃目標和信息化建設目標來建立企業(yè)的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③在滿足企業(yè)戰(zhàn)略規(guī)劃目標的前提下,各部門專家參與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完成后,需要對各指標進行賦權、打分。本文通過專家及問卷調查法確定指標權重。④企業(yè)管理層參與到設計企業(yè)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的環(huán)節(jié),根據指標權重運用評價方法對信息化績效進行評價,建立評價體系。⑤生成績效考核報告,反饋給上級管理層,檢驗是否滿足評價目的,并根據信息化考核報告,對企業(yè)信息化建設進行改善,重新按照以上步驟,再次對改良后的信息化建設進行評價。
針對下層指標的設計沒有統(tǒng)一標準的問題,應根據企業(yè)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相應指標,并且下層指標設計必須基于以下原則:整體性原則、重點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可度量性原則等。
①整體性原則。企業(yè)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必須符合整體性原則,設計的指標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分散不同評價目標的指標。②重點性原則??冃гu價指標根據不同因素分為不同類型、不同層級,不同種類的指標設計必須是該評價因素的重點指標。③層次性原則。企業(yè)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可以有多層級的指標,每個級別具有相應的層次性。企業(yè)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包含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各層次指標是遞進關系。④可度量原則。指標體系中的指標可以是定量指標,也可是定性指標,但無論是定量指標還是定性指標都是可以測量的,最終得到評價結果,并且所選取的指標應與企業(yè)生產運營情況相對應,符合企業(yè)實際情況,使該指標具有相應的數據支撐。對于新指標,必須給出具體定義,明確新指標的含義。⑤目的性原則。根據研究需要,要預先建立相應的研究目標。選取的指標必須符合評價目標,在選取指標中以目的性為原則。本文以信息化績效評價為目的,建立相應的研究目標,結合整體性、重點性等原則,選取符合本文研究目標的指標。⑥簡約性原則。指標選取過多、指標之間存在包含性都會影響后期評價工作,使工作量增加,因此在指標選取中要盡量選取較少的指標來全面的反映評價對象,并且選取的指標之間要有較強的邏輯關聯性,以簡潔、綜合、具有代表性的指標來描述評價對象。
權重是表明指標體系中各指標重要度的權數,表明指標的影響性。指標權重的確定對績效評價結果影響深遠,決定了評價結果是否具有科學性、真實性。確定權重的方法主要有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數理統(tǒng)計法、變異系數法、熵權法。企業(yè)信息化建設具有企業(yè)自身的特點,指標權重的不同對評價結果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因此權重的計算方式也是至關重要的。本文選取熵權法來確定企業(yè)信息化績效指標的權重。
對某種評價因素的某種特性Pi而言,觀測值xij屬于不同類別k的測度可以表示為(pi1,pi2,…,pijk),其特性值對應的熵為:
式中,常數U=1/ln(k)。當pijk=1/m時,其特性對應的熵H=1,熵值取得最大值,具有一定的否定程度,評價測度值pi下屬的每個類別xi的隸屬度都相同,那么觀測值pi對于測度值pi的貢獻值為零,所以pi無法對類別xi進行區(qū)分。
而如果其中一個指標的測度pijk=1,那么其他指標的測度值都是零,同時Pi指標對于分別xi的種類做出的貢獻最大。所以若(pi1,pi2,…,pijk)的取值范圍越窄,其xi指標對于xi種類的劃分所起的作用就越大;相反,包含的取值范圍離散化,xi指標于xi種類的劃分所起的作用就更小。設:
上文已對企業(yè)信息化績效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其指標體系中存在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而模糊綜合評價法是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的方法,因此本文選擇模糊綜合評價對企業(yè)信息化績效指標體系進行評價。模糊綜合評價方法能夠從各方面考慮評價對象的特征,給出一個綜合評價結果,它一般用來解決不確定性問題,能夠較好地解決評價中較為模糊、難以量化的問題,并且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是用模糊集合來刻畫模糊狀況。在企業(yè)信息化項目評價中,涉及不同評價因素,如若要確保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就要綜合考慮個方面的評價因素,不能只考慮主要因素,忽略其他關鍵因素,使得評價結果失去合理性。
在企業(yè)信息化建設項目中,大量評價指標是具有模糊性的,沒有明顯的區(qū)分標準和界限。在評價過程中,若能把這些非線性的指標進行分析匯總,就能得出可以相互比較、統(tǒng)一量化的可比結果。模糊評價法就是基于模糊數學的方法對難以辨別邊界的指標進行處理,從不同方面確定評價對象的隸屬度,并進行綜合評價的方法。
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基本步驟如下:①確定企業(yè)信息化評價的指標體系及評價集;②計算評價體系中指標的權重及確定指標的隸屬度向量、模糊矩陣;③通過模糊合成算子將模糊矩陣與指標權重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評價結果。
2.3.1 建立模糊因素集
上文已經通過平衡計分卡確定了企業(yè)信息的指標體系。模糊因素集是企業(yè)信息化指標體系中各種指標的集合,用P呈現。設一級指標包含k個指標,即P={P1,P2,…,Pk},而一級指標P(i=1,2,…,k)又包括m個指標,即P={Pi1,Pi2,…,Pim}(i=1,2,…,k),這些指標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
2.3.2 建立權重矩陣
根據熵權法建立指標權重,一級指標包含k個指標,二級指標包含n個指標,三級指標包含m個指標,企業(yè)信息化指標集對應的權重為W={wij1,wij2,…,wijm}(i=1,2,…,k,j=1,2,…,n)。
2.3.3 建立模糊評價集
評價集是評價對象對評價指標給出標準的集合。用集合V表示,即V={V1,V2,…,Vk},在實際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用不同的詞語、數值來表示評價結果。企業(yè)信息化評價集的級別為優(yōu)、良、中、合格、差五個級別,分別賦值為100、90、80、70、60,則V=(100,90,80,70,60)。
2.3.4 建立隸屬矩陣
隸屬矩陣就是評價對象模糊評價集的隸屬度。設集合P中元素Pij對評判集合Vt的隸屬度為Rijt,一級模糊矩陣為:
2.3.5 多級模糊綜合評價
(1)一級模糊綜合評價
一級綜合評價用E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2)二級模糊綜合評價
對指標進行評價,經過模糊矩陣把P的上級指標的向量W轉化為V向上的向量E,二級評價結果為:
本文基于平衡計分卡理論建立企業(yè)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在指標體系的設計過程中,要綜合考慮企業(yè)信息化的建設目標以及企業(yè)的戰(zhàn)略目標,選擇合理的指標確定方法,并通過平衡計分卡把企業(yè)的戰(zhàn)略落實為可操作、可衡量的指標,舍棄單一的基于財務指標的績效評價方式,構建以行動為中心的多元績效評價體系。模糊綜合評價能體現評價過程的合理性、科學性、綜合性,把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有機結合在一起,控制評價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干擾以及評價的主觀性。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幫助企業(yè)發(fā)現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