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伊麗莎白·尼克斯
馬克·吐溫是舉世聞名的作家,但你知道他的領航員事業(yè)以悲劇收場嗎?你知道誰是現實生活中哈克貝利·費恩的人物原型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關于馬克·吐溫的八件趣事。
1835年11月30日,塞繆爾·蘭霍恩·克萊門斯出生于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的一個小鄉(xiāng)村。由于早產兩個月,直到7歲他一直體弱多病??巳R門斯家里一共七個孩子,只有三個活到成年,他排行第六。父親約翰·馬歇爾自學成才做了律師,同時經營著一個雜貨店。1839年,為了追求更好的商機,父親帶著一家人搬到密蘇里州的漢尼拔鎮(zhèn)。馬克·吐溫的兒子認為《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發(fā)生的背景都以漢尼拔鎮(zhèn)為原型。約翰·馬歇爾后來做了漢尼拔鎮(zhèn)的治安官,但一家人的生活仍然拮據。克萊門斯11歲時,49歲的父親因肺炎去世了。
1848年,父親去世一年后,克萊門斯在漢尼拔一家報社做全職的印刷學徒,1851年開始在哥哥奧利安經營的當地報紙做排版工作,同時也為報紙撰寫一些諷刺小短文。1853年,17歲的克萊門斯離開了漢尼拔,在紐約、費城和艾奧瓦州的基奧卡克郡等地做過幾年印刷工作。
1857年,克萊門斯在密西西比河做了輪船領航員學徒,第二年便在“賓夕法尼亞號”客輪上工作,他給弟弟亨利也在船上謀了一份職??巳R門斯一直工作到6月初,就在6月13日那天,船上發(fā)生了一場悲劇?!百e夕法尼亞號”在航行到孟菲斯附近時,鍋爐發(fā)生了爆炸。這次事故奪走了很多船員的生命,其中就包括19歲的亨利。弟弟的離去讓克萊門斯極為悲慟。1859年,他獲得了領航員執(zhí)照。直到1861年美國內戰(zhàn)爆發(fā),密西西比河沿岸的貨運交易中斷,他的領航員生涯才就此告終??巳R門斯的筆名“馬克·吐溫”意思是水深12英尺(約3.6米)——這是蒸汽船的安全水深術語。
1861年6月,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不久,25歲的克萊門斯加入了民兵隊伍“馬里恩游騎兵”。馬克·吐溫年幼時家里也有黑奴,但他本人并不是這場戰(zhàn)爭的狂熱追隨者,主要是出于對自己家鄉(xiāng)的忠誠(該游兵隊隸屬南方聯盟),他才加入了這個民兵組織。但他的軍旅生涯好景不長。所在的游騎兵隊僅訓練了兩周,就聽聞尤利西斯·格蘭特帶領聯邦軍隊朝著他們的方向過來了(事后證明了這是事實),恰巧此時軍隊缺乏補給,便就地解散了。一個月后,哥哥奧利安要去內華達州任職,克萊門斯便隨哥哥一同前去,這才遠離了硝煙四起的密蘇里州。在內華達,他曾嘗試開采銀礦來發(fā)家致富,可惜未能如愿。1862年的秋天,他去弗吉尼亞的一家報社當起了記者。次年2月,他首次使用了馬克·吐溫這個筆名。此前他也用過其他筆名,比如W. 伊巴密濃達·阿德拉斯托斯·布拉布(W. Epaminondas Adrastus Blab)和托馬斯·杰弗遜·斯諾德格拉斯(Thomas Jefferson Snodgrass)。
無巧不成書,后來克萊門斯和尤利西斯·格蘭特成了朋友,還在1885年出版了這位前總統(tǒng)的回憶錄。這本《格蘭特將軍回憶錄》一度暢銷,在格蘭特經商失敗、耗盡家財后,其遺孀因為巨額稿酬而免于貧困。
1864年5月,馬克·吐溫在報紙上發(fā)文炫耀自己諷刺挖苦的本事,引起了內華達州一名記者的不滿。馬克·吐溫本想與他一決高下,后來也許是害怕違反當地的反決斗禁令,于是臨陣脫逃了。他去了舊金山,在那兒找了一份記者的工作,但很快便失去了興趣,最后被解雇了。同年,馬克·吐溫為一個在酒吧斗毆被捕的朋友交了保證金,此人卻逃走了,馬克·吐溫無力償還欠款,決意暫時離開舊金山。他打算到西部礦區(qū)去,投奔在加利福尼亞州圖奧勒米縣的朋友,他們住在公驢山地區(qū)采礦的小木屋內。1849年淘金熱期間,公驢山的淘金者絡繹不絕,但馬克·吐溫去的時候,只剩下為數不多的礦工了。有一次,在鄰縣卡拉維拉斯安吉爾營的酒館里,馬克·吐溫聽人講了一個跳蛙比賽的故事。1865年2月,當馬克·吐溫重回舊金山時,收到了一封紐約作家朋友的來信,請馬克·吐溫為他籌劃的書貢獻一個故事。馬克·吐溫決定改編跳蛙的故事,可是等他編好時,朋友的書已經出版了。不過,出版商把《吉姆·斯邁雷和他的跳蛙》寄給了紐約的星期六出版社,后者在1865年11月18日將這篇文章刊登了出來。幽默的小故事在讀者中引起了巨大反響,并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轉載,最終定名為《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以南北戰(zhàn)爭前的南部地區(qū)為背景,主人公哈克貝利·費恩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少年,小說講述了他和逃亡的奴隸吉姆結伴,沿著密西西比河漂流的故事。早在馬克·吐溫1876年的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哈克就作為湯姆·索亞的小伙伴首次亮相了。哈克的原型是一個叫湯姆·布蘭肯希普的男孩,比馬克·吐溫大四歲,在漢尼拔長大。布蘭肯希普家境貧寒,父親是一名普通勞工,也是個公認的老酒鬼。正如馬克·吐溫在他的自傳中所說:“哈克貝利·費恩這個角色是完全根據布蘭肯希普本人來寫的。他沒有受過教育,吃不飽、穿不暖,但他心地非常善良,這是別的男孩身上沒有的。”沒人知道布蘭肯希普后來怎么樣了,據說他成了蒙大拿州的治安官,但也有其他資料顯示他因偷竊入獄或死于霍亂。
毋庸置疑,《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自出版后便備受爭議。1885年在美國出版僅一個月,就被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圖書館下架了,理由是其所謂的粗俗語言和低劣的道德基調。20世紀中期,評論家們指責這本書宣揚種族主義,接下來的幾十年里,有些學校甚至把它從閱讀書目中刪去。然而,也有很多學者為這本書正名,認為它是對種族主義的批判。
成為著名作家之后,馬克·吐溫做了很多無用的投資,并以破產告終。說起那些失敗的投資,自動排字機絕對算一個。排字機耗費了他大約二十萬美元的巨款,而在1890年的美國,大多數家庭全年的收入還不到一千兩百美元。后來,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邀請馬克·吐溫投資電話時,傳言他竟拒絕了這位偉大的發(fā)明者。馬克·吐溫自己也有很多發(fā)明,賣得最好的是自粘剪貼簿,褲子松緊帶就無人問津了。
從1874年起,馬克·吐溫一家就居住在哈特福德莊園,這里有二十五個房間。1891年,他們不堪生活重負,搬到了日?;ㄤN相對便宜的歐洲。另外,馬克·吐溫也希望換個環(huán)境能有益妻子的健康。1894年,他創(chuàng)辦了十年的出版公司倒閉了,馬克·吐溫也因此宣告破產。為了賺錢償還債務,他開始在全世界做巡回演講,幾年后終于還清所有欠款。
1870年,馬克·吐溫與奧利維亞·蘭登結婚,妻子奧利維亞在紐約埃爾邁拉的一個廢奴主義家庭長大。1867年,馬克·吐溫搭乘“貴格城號”前往歐洲和圣地耶路撒冷時,在船上結識了奧利維亞的弟弟,由此邂逅了妻子奧利維亞。(關于這次遠行的見聞,馬克·吐溫記述在他1869年最暢銷的旅行集《傻子國外旅行記》中。)馬克·吐溫育有四個孩子,一個兒子蹣跚學步時就夭折了,兩個女兒在20多歲時也離他而去。妻子奧利維亞于1904年去世,享年58歲。六年后,馬克·吐溫病情日益惡化,4月21日在康涅狄格州雷丁的家中病逝,這位偉大的文學巨匠一生坎坷,享年74歲。1962年,馬克·吐溫僅存的女兒克拉拉于88歲高齡也離世了。由于克拉拉的孩子尼娜·加布里洛維奇一直沒有生育,在她1966年離世后,馬克·吐溫便再無直系后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