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王祖英 鄢木銀
圖解法是地理教與學的實踐中重要的方法和工具之一。在地理解題的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圖解法,能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下面就2020年全國卷Ⅰ的部分試題,談談如何結合圖解法化解地理難題。
【例1】(2020年全國卷Ⅰ,4,5題)為獲得冬季防風、夏季通風的效果,我國東北平原的某城市對一居住區(qū)進行了相應的建筑布局規(guī)劃,規(guī)劃建筑物為高層(7層以上)和多層(7層或以下)。下圖示意在該居住區(qū)內規(guī)劃的兩個居住片區(qū)、道路、出入口及當地盛行風向。據此完成4,5題。
4.下列建筑布局中,適合居住片區(qū)Ⅱ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材料“我國東北平原的某城市……”可知該區(qū)域位于我國東北,我國東北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偏南風。根據圖中所示的風頻圖可知,該地夏季盛行的是西南風?!跋募就L”表明該地夏季盛行的應主要為西南風(所謂通風是指使風沒有阻礙,可以穿過)。
圖中的居住片區(qū)Ⅰ位于圖示的東北部,居住片區(qū)Ⅱ位于圖示的西南部,由于該地夏季盛行西南風,則居住片區(qū)Ⅰ位于居住片區(qū)Ⅱ夏季盛行西南風的下風向。在圖中作出該地區(qū)夏季盛行風的風向,如下圖所示(圖中的箭頭代表該地區(qū)夏季盛行風的風向)。
在四個備選項所示建筑布局圖中繪出夏季盛行西南風的風向,見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看出,②橫向錯列排布的建筑東、西之間的樓空地的連線(或通道)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與夏季盛行西南風的風向大致平行,有利于西南風吹入居住片區(qū)Ⅱ內,同時也能使更多的西南風由居住片區(qū)Ⅱ到達居住片區(qū)Ⅰ,收到較好的夏季通風的效果。
【答案】B
5.相對居住片區(qū)Ⅱ,居住片區(qū)Ⅰ的建筑布局宜
(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層建筑為主 ④以多層建筑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由材料“我國東北平原的某城市”可知該區(qū)域位于我國東北,我國東北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盛行偏北風。根據圖中所示的風頻圖可知,該地冬季盛行東北風。由“冬季防風”可知冬季防御來自高緯度寒冷的東北風,即降低冬季盛行風(東北風)的風速以減輕其寒冷的程度。由于該地冬季盛行東北風,則居住片區(qū)Ⅱ位于居住片區(qū)Ⅰ冬季盛行風(東北風)的下風向。在圖中作出該地區(qū)冬季盛行風的風向,如下圖所示(圖中的箭頭代表該地區(qū)冬季盛行風的風向)。
眾所周知,建筑物具有阻滯氣流、降低風速的作用。在高度相同的情況下,密集的建筑阻滯氣流、降低風速效果比稀疏建筑要好;在密度相同的情況下,高大的建筑阻滯氣流、降低風速效果比矮小要好,即高層(7層以上)建筑物降低風速的效果優(yōu)于多層(7層或以下)。因而要達到降低經過居住片區(qū)Ⅰ到達居住片區(qū)Ⅱ東北風的風速(冬季防風)的良好效果,相對居住片區(qū)Ⅱ,居住片區(qū)Ⅰ的建筑布局宜建筑密度大,以高層建筑為主。①③正確。
【答案】A
【例2】(2020年全國卷Ⅰ,36(2)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下圖為某坡度較大的地方采用順坡壟方式種植葡萄的景觀。該地位于52°N附近,氣候濕潤。
(2)指出該地種植葡萄宜選擇的坡向,并分析與梯田相比,順坡壟利用光照的優(yōu)勢。
【解析】本問可分為兩小問,有的考生不注意審題,易出現(xiàn)漏答。
第一小問要求判斷該地種植葡萄宜選擇的坡向。“葡萄喜光”——葡萄的生長需要獲得較為充足的太陽光照,因而葡萄種植宜選擇在山地或丘陵光照充足的坡向,即向陽坡?!霸摰匚挥?2°N附近”——北半球溫帶地區(qū),由于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作往返運動(回歸運動),對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的山地或丘陵而言,每天正午(地方時12時)太陽光從正南方射來,南坡接受太陽輻射的時間長,南坡為向陽坡,即該地葡萄種植宜選擇在南坡,如下圖所示。
第二小問要求分析與梯田相比,順坡壟利用光照的優(yōu)勢,可從兩者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植株和壟獲得太陽輻射多少兩個角度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得出順坡壟利用光照的優(yōu)勢。
對于該地的任何一天而言,若地平面(梯田的田面可視作為地平面)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α,如圖1所示,向陽坡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α+β(β為向陽坡地的坡面角),如圖2所示,向陽坡地的坡面角越大,其正午太陽高度角就越大。
圖1
圖2
“該地位于52°N附近”——緯度較高,太陽高度較小,而“葡萄喜光”,所以該地如果在平地上種植葡萄,則往往光照不足。從上面兩圖對比可看出,該地采用順坡壟方式種植葡萄與平地相比,可增大太陽高度角,確保葡萄在生長的過程中可獲得較充足的太陽光照。因此與梯田的田面相比,順坡壟接受陽光照射的角度較大。
該地位于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由于該地緯度較高,因而白晝時間較長。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太陽從東、西兩側照射來的時間較長。圖中顯示順坡壟方式種植葡萄呈縱向即南北向,且壟與壟之間東、西間隔距離較大,這樣就使得順坡壟的植株和壟接受光照的面積較大,可獲得較多的太陽輻射,而梯田作物多為橫向種植,因為橫向種植能更好地起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且田面又比較平坦或起伏不大,植株和壟接受光照的面積相對較小。
【答案】葡萄喜光,所以種植葡萄宜選擇向陽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陽坡,如南坡)。
該地緯度高,太陽低(正午太陽高度小)。與梯田相比,順坡壟接受陽光照射的角度較大,植株和壟接受光照的面積較大。
【例3】(2020年全國卷Ⅰ,37(2)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噴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如下圖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查發(fā)現(xiàn),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于不同噴發(fā)時期。
(2)根據侵蝕程度,指出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說明判斷理由。
【解析】由材料“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噴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可知,巖漿噴出冷凝后形成玄武巖臺地,地形平坦,面積大,說明玄武巖臺地在剛形成(形成時間最晚)的時候,受到流水侵蝕等外力作用的時間較短,侵蝕較弱。玄武巖臺地在形成之后受到流水侵蝕等外力作用,地表起伏加大,臺地面積變小,會逐漸演變成平頂山(其平頂就是昔日的臺地面)。隨時間的推移,平頂山進一步受到流水侵蝕等外力作用,頂部逐漸變小,坡度逐漸變大,最后演變成尖頂山,圖中尖頂山的起伏最大、面積最小,說明該玄武巖臺地在形成之后,受到流水侵蝕等外力作用的時間最長,侵蝕最為嚴重,故形成時間最早。如下圖所示。
圖中A代表尖頂山所在時期形成的玄武巖臺地,B代表平頂山所在時期形成的玄武巖臺地,C代表剛形成不久的玄武巖臺地。
【答案】形成的先后次序: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構成平頂山的玄武巖、構成臺地的玄武巖。
理由:地貌侵蝕程度越嚴重,說明巖石暴露時間越長,形成時間越早。臺地受侵蝕輕,構成臺地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晚;平頂山保留臺地的部分特征,構成平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較晚;尖頂山已經沒有臺地的特征,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早。
(3)說明玄武巖臺地上有平頂山、尖頂山分布的原因。
【解析】流動性好的巖漿噴出后會填充之前地勢較低的溝壑(河谷),冷凝后會形成起伏較小、地形平坦的玄武巖臺地。在圖6中作一條輔助線X,假設輔助線X代表最新(晚)一期噴出的巖漿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如下圖所示。
由材料“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可知,玄武巖平頂山比新形成的玄武巖臺地高出200米左右,玄武巖尖頂山比新形成的玄武巖臺地高出400米左右,原先因侵蝕作用形成的平頂山、尖頂山,由于地勢較高,它們不能被新生的玄武巖所覆蓋,仍然高聳于地表,即位于玄武巖臺地之上,故而在玄武巖臺地上有平頂山、尖頂山的分布。
【答案】早中期噴出的巖漿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后,大部分被侵蝕,殘留的部分為山體。最新(晚)一期噴出的巖漿未能完全覆蓋殘留山體,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