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肖
摘要:一直以來,傳授知識點是中學語文教育目標之一。尤其是初中語文教育,對基礎知識的講解是重點之一。雖然新課改以來,中學語文教育將情感和知識目標結合起來的三維目標的活動已經(jīng)開展了一段時間。但是,在缺乏美育的中學語文教育,已經(jīng)面臨一個瓶頸,難以突破這個困境。究其原因,筆者認為,美育對中學語文教育作用重大,或許可以嘗試用美學知識解決語文教育中的一些困境。本文將從美育和語文教育兩個方面進行論述,以期將兩者結合起來,為中學語文教育出一份力。
關鍵詞:美育;語文教育;美學理論;德育
通過整理資料,筆者發(fā)現(xiàn),目前論及將美學理論應用到中學語文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見。這些研究大多是將美育與語文教育結合起來,并未具體將美學理論引入到中學語文教育之中,即使涉及,也都是將美學理論與中學語文教育中的德育和美育結合起來論述,并未從真正意義上將美學理論建構之于中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凸顯出來。涉及的相關文章分別有:《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朱建軍)、《論語文課程目標的人文性內(nèi)涵》(李山林)、《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林虹橋)、《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楊道麟)、《淺談美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李淵行)、《讓語文課堂充滿美感和生機——論語文教學的審美轉變》(葉懸冰)、《談新課標下的中學古詩詞審美教育》(王勤)。
對于大多數(shù)中學語文教育者來說,美學是一門生僻的學科,更別說將美學理論應用到中學語文日常教學當中來了。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我想是因為美學理論過于抽象,不容易被學生理解,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容易忽略這一點。筆者在整理中學語文教科書的時候發(fā)現(xiàn)。許多初中和高中語文教科書上的文章都涉及美學知識,甚至有很多被選課文的作者本身就是美學、哲學家。
筆者通過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發(fā)現(xiàn),以下美學概念與中學語文教育有密切的關系,比如,“優(yōu)美”、“崇高”、“意境”、“意象”等,這是與中學語文課文直接相關的美學概念。筆者在講泰戈爾的《金色花》這一課時,就有學生提出這篇文章具有宗教意味??上攵?,并不是我們的中學生不愿意去思考這些生僻難懂抽象的理論知識,只是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閃光之處,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學生就可以養(yǎng)成思考的好習慣。實際上,在實際操作過程之中,只有少數(shù)學生真正理解了這一維度,但是,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的的確確在認真思考這一維度,從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的豐富性方面,為不同基礎的學生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教學內(nèi)容。我相信,學生的思維得到了一次升華和鍛煉,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或許從此就多了幾個渠道,不再禁錮在狹小的課文內(nèi)容的字面意思上,他們學會了去思考課文文字之外的更為深層次的文章的意蘊。
實際上,這也為第四單元學習哲理化的散文作了鋪墊。我們在第四單元學習席慕蓉的哲理散文《貝殼》和小思的散文《蟬》的時候,就有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和對生命的體悟。這兩篇文章的內(nèi)容都十分淺顯,學生都能讀懂,但是,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進入到更為深層次的對生命的厚度的感悟。也只有將學生的思維帶到更為抽象的美學哲學層面,學生才會體會為什么一件平常的小事,就能夠引發(fā)作者的一系列的思考,甚至由一只小小的蟬和貝殼,就能夠聯(lián)想到人的生命。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將貝殼圖片和蟬的生長過程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的眼睛能夠去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與此同時,再讓學生從自己看到的美與作者用文字傳達出來的美,做一個比較聯(lián)想,讓學生對作者語言的選擇和使用都有一個實際操作上的理解。只有通過這種比較,學生才能實際地明白整篇文章的語言美和作者的匠心獨運。若再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美,那么學生的理解力也會更為獨到與深刻。
將美學理論帶入中學生的思維之中,可以影響他們的審美觀,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具有鑒賞美的能力。而一個完整的人,他的審美能力必須具備兩個方面,即審丑和審美的能力?,F(xiàn)在許多中學生只喜歡美的東西和文章,對丑的不屑一顧,甚至唾棄和厭惡。其實,這是不正常的。著名的藝術家羅丹說過:“丑到極致也是一種美?!敝挥挟斨袑W生具備審丑的能力,他們才能從他人身上發(fā)現(xiàn)閃光點,才能從自然之中發(fā)現(xiàn)獨特之處,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中學語文教育不能忽視的一點,恰恰是培養(yǎng)學生審丑能力。作為教育者,一定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將美好的東西傳達給學生,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以不同視角,不同緯度教會學生思考,培養(yǎng)他們獨立的思維能力和思考方式。著名學者陳寅恪先生說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蔽覀円o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開闊的思維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獨立鑒賞美,發(fā)現(xiàn)美,實踐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中學語文教育任重道遠,將美學思維和美學理論應用到中學語文教育實踐中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只有打開一扇門,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思考,去參與,才能將中學語文教育推向一個制高點,才能讓中學語文教育不斷前行,才能讓中學語文教育更為豐富,才能讓中學語文教育走向精彩。
參考文獻:
[1]朱建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語文學刊,2013.
[2]李山林,《論語文課程目標的人文性內(nèi)涵》,【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5.
[3]林虹橋,《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D】2006.
[4]楊道麟,《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D】2011.
[5]李淵行,《淺談美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研究,2010.
萬州區(qū)萬州三中 重慶 萬州區(qū) 4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