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瑪拉措
摘要:小學數(shù)學課程屬于基礎課程,對整體學習水平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同時數(shù)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認知能力和學習基礎等方面有著不同,所以就出現(xiàn)了學困生這個群體,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差,學習興趣缺乏。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該重視開展學困生轉化教育工作,結合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其成因,在實際教學中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關心,在教學中要找對切入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以建立互幫小組學習模式,這都有助于促進學困生的數(shù)學學習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轉化教育;有效途徑
引言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困生這一群體的存在,使得整體教學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使所有學生都能實現(xiàn)學習進步,教師就必須要做到面向全體,加強對學困生的關注力度,通過轉化班級中的學困生來提升教學質量。學困生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月兩月形成的,而是困難問題和懼怕情緒長期積累的結果,他們的學習興趣沒有得到及時疏導,再加上疑難問題堆積越來越多,難以消化,形成了學習障礙。因此,教師只有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提高他們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才能轉變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態(tài)度和現(xiàn)狀,最終擺脫“學困”。
1 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關心,建立和諧融洽師生關系
數(shù)學學困生在數(shù)學學習方面的成績不太理想,在與其他同學比較的過程中,一般會很自卑,自尊心比較弱,在學習和生活中害怕受到他人貶低歧視,更加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和關注,否則會在學習上嚴重降低熱情。對于這樣的實際情況,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平時就應該更多地給予學困生充分的尊重和關心,不要總是嚴肅地對他們,不妨多一些和藹肯定的微笑,多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努力走進他們的內心,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真正做學生們的良師益友,獲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只有在這一前提的基礎上,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對策,才能幫助他們彌補不足,提高學習能力,實現(xiàn)學困生的有效轉化[1]。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困生提供更多回答的機會,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要求他們回答,在正確回答之后要對他們不吝贊美之詞,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困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而且還有助于使得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2 找對教學切入點,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知樂知者”。可見,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掌握知識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要我學與我要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多地注重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試圖用如下方法激發(fā)他們的興趣:(1)創(chuàng)造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意美以感興;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比如利用圖片,實物展示,幻燈片,錄音,音樂烘托,語言描述等,都可以對學生產(chǎn)生強烈感官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2)創(chuàng)造激發(fā)情感共鳴的情境。如,老師運用謎語,故事,電影等,或者通過動手操作,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此外,還可以創(chuàng)造寓教育于娛樂的情境。教育家王夫之認為:學習的進程有知學,好學和樂學三個境界,教育家陶行知也多次強調寓教于樂的原則,因此,我們就必須在教學與教育的過程中,既要有教育性,知識性,又要有趣味性,愉悅性。如教師利用猜謎語,角色扮演,或游戲,或講述身邊的真人真事小故事等等,這樣能營造輕松學習的氛圍的方法,不但能主動拉近師生距離,更是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以及寓教于樂的愉悅性[2]。例如,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就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如何求解長方形的面積,然后進行小組合作討論,通過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實踐方式進行探究,最終推導形成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會充分發(fā)揮,在自主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3 建立互幫小組學習模式,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面對班級中的很多學生,教師的教學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不能及時了解并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的困難,因此面對這樣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建立互幫小組,讓優(yōu)秀生或者普通生幫帶學困生,兩兩結伴為組,平時多對學困生在學習及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認真細致講解,直到他們弄懂掌握為止[3]。與教師的能力相比,雖然互幫小組的學生在解答和教學上不夠專業(yè),不夠深入,但也具備了獨特的優(yōu)勢,那就是同學之間更加容易相處,學困生更愿意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問題也能夠及時被解答,并且也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和提升。教師也要定期對互幫小組的成果進行檢查,可以獎勵那些幫帶學困生成果突出的學生以“小雷鋒”榮譽稱號,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確保學困生轉化工作取得良好的實效。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來抓。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找準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轉化工作。在實際教學中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過分側重某一類學生而忽視了一部分學生,采取更為直觀易懂的教學方式方法,多關注學困生的學習表現(xiàn),給予必要的幫助指導,這樣才能促使所有學生都喜愛學習數(shù)學,提高所有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曉英.淺析如何有效轉化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J].學周刊,2018(09):92-93.
[2]李亞睿.小學數(shù)學教學經(jīng)驗分享之學困生轉化[J].中國教師,2018(05):89.
[3]李忠華.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的成因及應對分析[J].教育理論研究,2018(12):51.
(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第二民族完全小學?青海?玉樹?815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