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萍
【摘要】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選擇復雜的課外閱讀材料,進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語文素養(yǎng)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學生語言素養(yǎng)和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引導學生走近繽紛的閱讀世界,借助豐富的閱讀素材來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他們的語文積累,促進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借助故事遷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生非常喜歡聽故事,筆者結(jié)合學生的這一特點,每次給他們講故事時故意停在最精彩的地方,讓學生自己閱讀剩下的故事。比如,筆者推薦學生閱讀《城南舊事》時,給他們講述了英子和父母搬到北京生活所發(fā)生的故事。學生對惠安館里的“瘋子”產(chǎn)生了興趣,想知道這個“瘋子”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筆者說:“要想知道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你們可以從《城南舊事》這本書中找到答案!”課后,學生爭先恐后地閱讀這本書。剛開始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不要對學生要求過高,只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把書讀完,并能講出故事大概情節(jié)就可以了。
二、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促進學生閱讀
(一)情意感召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睂W生只有讀書多了,才會聚沙成塔、積少成多,在應用時才會文思泉涌。因此,筆者號召每位學生帶幾本自己的課外書放在教室的圖書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書,進而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爭取讓全班學生都愛上閱讀,進而逐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圖書館、閱覽室、班級圖書箱等平臺,使學生暢游書海,沉浸在書的世界里,養(yǎng)成愛讀、樂讀的好習慣[1]。
(二)時間保障
筆者每周開設一節(jié)閱讀課,把學生帶到學校閱覽室閱讀課外書,同時鼓勵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如進校到“晨讀”前、下午到教室至上課前的這些時間閱讀課外書籍,使他們真正做到入眼、入心,實現(xiàn)厚積薄發(fā)。
(三)作業(yè)布置
每次備課,筆者總是結(jié)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設計一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閱讀題,可以安排在教學前,也可安排在教學后。例如,教學《祖父的園子》一文時,筆者要求學生了解蕭紅的生平和她的作品,學生利用課內(nèi)學習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舉一反三,不僅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還掌握了大量的閱讀技巧。
(四)讀物推薦
課外讀物數(shù)量繁多,內(nèi)容也豐富多彩,但質(zhì)量良莠不齊。小學生的經(jīng)驗少,往往不能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為此,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自主性,還要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可以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推薦適合的讀物,如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或者科學、歷史等對學生有益的書刊,而且推薦范圍要廣,要讓學生集百家之長、釀萬花之蜜,真正讓學生博覽群書。
(五)傳觀筆記
有的學生可以從閱讀過的文章中找到精美的詞句并抄寫在專門的本子上;有的學生會記下自己從閱讀中獲得的經(jīng)驗。筆者會讓學生把整理的筆記在班級中進行展示,肯定他們良好的閱讀方式,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力爭讓每位學生愛上閱讀、學會閱讀,讓閱讀成為他們自覺的行為。
三、巧用超時心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
在教學中,筆者經(jīng)??吹剑行W生在教師布置完家庭作業(yè)后不久就悄悄地完成了;剛放暑假沒幾天,一些學生就完成了大部分的暑假作業(yè)……這是一種特殊的外在刺激學習心理,而且這種心理包含著自我激勵。這是一種“超時心理”,利用這種心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筆者給學生布置了每天選一篇好文章閱讀并做筆記的任務,有的學生兩三天就完成了一周的閱讀任務。筆者表揚了這些學生,夸他們與時間賽跑,學習效率高。很快,班級中就形成了一種“和時間賽跑”的良好閱讀氛圍,散發(fā)出濃郁的書香。為了防止學生不按時完成閱讀任務,筆者采用了紅花激勵法,學生超額完成閱讀一篇筆記就獎勵一朵紅花,每周利用一節(jié)課時間讓學生相互檢查閱讀筆記,交流讀書體會,分享讀書方法。此時,筆者趁熱打鐵,引入競爭機制,開展讀一本好書的演講比賽、閱讀交流會、“我”為圖書代言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由“要我讀”變?yōu)椤拔乙x”,這樣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推薦各種方法,指導學生閱讀
有的學生雖然有閱讀興趣,但不知如何“閱讀“。為此,教師有必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高效地閱讀文本。
(一)略讀和精讀共進
“略精”分別指“略讀”和“精讀”。略讀法的特點是閱讀書籍,快速翻看,了解大概;精讀法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和做批注,寫下感言,進行精細化閱讀。教師將略讀和精讀相結(jié)合,并在課外閱讀中綜合運用,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2]。
(二)讀思共存
閱讀讓人睿智,讓人明理。教師應教會學生用生活經(jīng)歷去分析書中的人物、書中的情節(jié)、書中蘊含的思想,記下閱讀時的點滴感想和心中的疑問。人們常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薄昂糜浶圆蝗鐮€筆頭?!苯處熢陂喿x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可以是摘錄式,如抄寫一些好詞佳句、優(yōu)美段落;可以是提綱式,側(cè)重提煉作品的內(nèi)容;還可以是心得體會式,著重寫自己閱讀后的感想體會。學生可以將摘錄下來的好詞、好句、好段按照人、事、景、物等分類,并根據(jù)教師的要求經(jīng)常誦讀??傊?,“讀思共存”將使學生的閱讀變得更有實效。每當指導學生作文時,筆者就要求學生翻翻自己的摘抄本,使他們從中積累一些寫作素材,以豐富自己的寫作內(nèi)容。學生學習效果良好,在做讀書筆記的過程中,掌握了方法,讓“巧婦為有米之炊”,他們也不再畏懼寫作。例如,筆者班一位學生的習作“有趣的辯論會”就刊登在《快樂語文》雜志2019年4月上;每學期學校舉辦的習作比賽中,筆者班學生均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五、開展各類活動,強化閱讀
為防止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虎頭蛇尾的現(xiàn)象,筆者運用剪報來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閱讀。
(一)趣字入手,誘導閱讀
教師不要給剪報設置門檻,只要是學生喜歡的,無論笑話還是腦筋急轉(zhuǎn)彎,無論插圖還是名人名言,都可以成為剪報的內(nèi)容。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剪下來,貼在本子上,還可以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從中獲得了滿足感,對閱讀充滿了興趣。
(二)確定專題,廣泛閱讀
在學生可以獨立制作小報的基礎上,筆者每月進行一次小報評比,并將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班級的“爭奇斗艷角”,讓大家欣賞和學習。這一舉措激發(fā)了全班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們從圖書館、網(wǎng)絡,獲得豐富多彩的材料,制作了一本本“自制小報”。在提高辦報能力的同時,學生閱讀量也有所增加,產(chǎn)生了滿足感和成就感,進一步提高了閱讀興趣。
(三)資源共享,推動閱讀
在課堂上,只要學生掌握了相關的知識,筆者就盡量讓學生介紹閱讀過的文本,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交流閱讀信息、分享資源。這種即時的現(xiàn)場交流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由“要我閱讀”變?yōu)椤拔乙喿x”,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閱讀主動性,開闊了他們的閱讀眼界,同時在交流中又取長補短,達成在交流中閱讀、在閱讀中成長的目標。
閱讀活動可以歸納為“三會”“三賽”“一展評”。“三會”即故事會、佳作欣賞會、讀書交流會,其中“讀書交流會”是教師指導課外閱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組織學生交流課外閱讀的收獲或體會,也可以讓學生對所讀書刊的內(nèi)容進行專題評論或綜合評論?!叭悺本褪撬僮x賽、朗讀賽、讀書知識競賽?!耙徽乖u”即展出并評比好的讀書報,指導學生定期將自己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優(yōu)美文段摘編成“小報”,欄目有“新書架”“故事插圖”“人物介紹”“作者逸事”“請您欣賞”“風鈴叮當”等,既有文字,又配插圖,圖文并茂、相得益彰,這也是課外閱讀的魅力。
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使人增長見識,使人開闊視野,使人氣質(zhì)優(yōu)雅,使人益智靈秀。閱讀能力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因此,語文教學應當打破課堂的束縛,開辟一個廣闊的課外閱讀世界,讓學生一生受益。
【參考文獻】
華紅.我班課外閱讀現(xiàn)狀及對策[J] .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11(06):109.
吳敏.從閱讀走向悅讀:略論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2015(4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