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共產黨與五四話語體系的多個面向*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

2021-06-21 22:34
觀察與思考 2021年5期
關鍵詞:五四運動紀念話語

王 強 林 琳

提要:五四運動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但那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所蘊含的話語體系、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已深深融入到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fā)展進程之中,成為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入口與關鍵。五四運動百年話語的思想譜系有著豐富的內容,從以愛國主義為中心的文化話語體系,到以新民主主義為核心的五四話語體系,再從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話語體系,再到以民族復興為中心的精神話語體系,呈現(xiàn)出五四運動與時代主題之間關聯(lián)的歷史圖景,反映了五四精神對于我們黨解決中國不同時期所面臨時代問題的價值意義。

在中國思想史上,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文化運動所主張的價值觀為社會所接受,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觀念和社會政治秩序受到沖擊,新的思想正在以不同方式予以建構,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并成為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之間的分水嶺。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政治、思想、社會重大轉變的關鍵時刻,使得五四運動囊括了百年來中國思想界的基本主題:中華民族的復興、革命、現(xiàn)代思想等,成為中國現(xiàn)代史的開端。1920 年,李大釗在紀念五四運動時說:“歷史上的事件與人物,是只過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但“此一回的演行,乃永久存在”。①《李大釗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年版,第489 頁?!懊磕暝谶@一天舉行紀念的時候,都加上些新意義?!雹凇独畲筢撊罚ǖ谌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292 頁。中國共產黨是五四精神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百年來根據不同時期的歷史使命建構關于五四精神的話語體系,以此來鼓舞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信心。

一、以愛國主義為中心的文化話語體系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五四時期,從思想文化的深處尋找中華民族向何處去,是先進分子思考中國問題的邏輯前提。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明確表明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時代焦慮,對于民族存亡的憂慮成為整篇文章的思想基調。在他看來,在亡國滅種的情況下,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是中國青年的歷史選擇。①參見陳獨秀:《敬告青年》,《青年雜志》,1915 年第1 期。這種對國家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是五四話語體系的邏輯起點,構成了五四運動得以被不斷闡釋的前提,至今仍然影響著中國思想文化的歷史走向。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國家主義派、國民黨內各派人士、左翼進步黨以及自由主義者都以不同的方式紀念五四運動,在與政治立場、政治利益發(fā)生關聯(lián)后,逐漸演變?yōu)橐粓鲫P于“五四”話語權的爭奪之戰(zhàn)。

一是愛國主義的面向。五四運動爆發(fā)之初,即被視為是一場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1919 年5 月,羅家倫在 《“五四”運動精神》一文中,把“五四精神”概括為犧牲精神、社會裁判精神和民族自決精神,并認為“五四精神”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②參見毅(羅家倫):《山東問題:“五四運動”的精神》,《每周評論》,1919 年第23 期。1919 年6 月,仲九在《五四運動的回顧》一文中也概括了五四精神,即學術的自覺、民眾的運動、社會的制裁。③參見仲九:《五四運動的回顧》,《建設》,1919 年第3 期。李大釗也鮮明提出,五四精神是“愛國”“直接行動”“人類自由”。④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五四運動回憶錄》(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年版,第216-217 頁。陳獨秀則認為,五四精神是直接行動和犧牲精神。⑤參見 《陳獨秀最近之演說》,《時報》1920 年4 月22 日。在這種歷史情勢下,全國學生聯(lián)合會在上海成立,孫中山發(fā)表演講高度評價了這場愛國主義學生運動,他指出:“此一運動倘能繼長增高,其收效一定更為偉大而長遠?!雹蕖吨猩较壬W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 年版,第46 頁。此外,五四運動不能簡單地看作是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1919 年10 月12 日,李大釗在《國民》月刊上撰文強調,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對大東亞主義和侵略行徑的而非仇恨日本人的”運動,是相對籠統(tǒng)的“人類解放的一部分”。⑦李大釗:《在〈國民雜志〉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國民雜志》,1919 年第2 卷1 號。在五四運動一周年之際,五四事件已經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普遍認為這是一場全國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1920 年,《申報》發(fā)表了《五四紀念日敬告青年》一文,旗幟鮮明、高度評價了五四愛國精神。⑧參見黃炎培:《五四紀念日敬告青年》,《申報》1920 年5 月4 日。

二是文化運動的面向。知識界高度贊同五四運動中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但很多思想家對于學生這種所采取的政治運動方式持懷疑甚至批評的態(tài)度。1919 年6 月20 日,文化保守主義者嚴復在《與熊純如書》一文中激烈批評了學生運動干擾了政治,他說:“咄咄學生,救國良苦,顧中國之可救與否不可知,而他日決非此種學生所能濟事者,則可決也?!雹嵬鯑蛑骶帲骸秶缽图罚ǖ谌齼裕本褐腥A書局,1986 年版,第695 頁。進步黨派的梁啟超同樣認為五四運動是文化運動,負有文化建設的重大使命,并指出五四運動今后發(fā)展,“宜以文化運動為主而以政治運動為輔”⑩梁啟超:《“五四紀念日”感言》,《晨報》1920 年5 月4 日。。幾年后,他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更加極端,“中國現(xiàn)在并沒有政治,現(xiàn)在凡號稱政治活動的人,做的都不是政治活動”,“所謂政治是萬惡淵藪,現(xiàn)在所謂政治活動是誘惑青年一大坑陷”,并認為自己代表了自由主義者的立場和觀點。①參見梁啟超:《學生的政治活動》,《晨報副刊》1925 年5 月4 日。身為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勸誡學生以課堂為重,務學業(yè)之本,對學生介入政治有一種警覺感,他說:“學生對于政治的運動,只是喚醒國民注意他們運動所能收到的效果……不必要學生獨擔其任,現(xiàn)在學生方面最要緊的是專心研究學問。”②蔡元培:《一年來學潮之回顧和希望:去年五月四日以來的回顧與今后的希望》,《新教育》,1920 年第5 期。1922 年,他在《申報》發(fā)表了《五四運動最重要的紀念》,再次強調關于五四運動的紀念不能過于拔高,而更多地應該關注路權、用工權和平民教育權等實際問題。③參見蔡元培:《五四運動最重要的紀念》,《申報》1922 年5 月4 日。

三是思想啟蒙的面向。救亡圖存是五四運動的歷史主題,也是整個五四時期的精神內核。思想啟蒙與人的覺醒,科學與民主的時代主題,不僅是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新的思想內容,也構成了五四運動展開的思想背景和核心內容。正是基于試圖擺脫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的歷史困境,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問題,才展開了民主、科學的思想啟蒙。五四運動發(fā)生一個月后,蔣夢麟把五四運動與歐洲文藝復興聯(lián)系起來闡述,認為五四運動最大的價值在于“解放情感,解放思想,爭取人權”④蔣夢麟:《改變我們的人生態(tài)度》,《新教育》,1919 年第5 期。。自由主義者認為,五四運動是一場“新的現(xiàn)代歷史批判與研究的方法論加以研究的人所領導”的人文主義運動,以自由反傳統(tǒng),以民主反權威,以頌揚人的價值來反對壓抑人性的運動。得益于理性主義和自然主義在五四運動中盛行,自由主義者將五四運動視為18 世紀法國啟蒙運動,強調個人解放。其實,當時多數中國知識分子認為,五四運動的價值在于將一種西方現(xiàn)代文明的核心觀念植入中國,并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進行了反省與批判。

四是革命運動的面向。五四運動是政治上革命的運動。⑤參見君度 :《五四運動之革命的涵義》,《晨報副刊》1924 年5 月5 日。1919 年6 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發(fā)表《立憲政治與政黨》,主張人的獨立解放必須依賴于革命運動。“我們只有聯(lián)合全國人努力國民運動,以革命手段去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世界帝國主義,然后可以使人人不靠出賣人格以換取生活?!雹奕炅迹骸度烁衽c國事》,《中國青年》,1924 年第2 卷第30 期。1919 年9 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發(fā)表《實行民治的基礎》,提出人民直接的實際的自治與聯(lián)合。⑦參見陳獨秀:《實行民治的基礎》,《新青年》,1919 年第1 期。1920 年的《民國日報》登載:“五四運動以后,新文化的潮流滾滾而來,‘勞工神圣’的聲浪也就一天高似一天?!雹唷秳诠す?jié)的北京》,《國民日報》1920 年5 月1 日。1920 年8 月16 日,由周恩來領導的覺悟社主持的“五團體會議”在北京陶然亭召開,會議發(fā)所起的“改造聯(lián)合”,不僅要求組織起來,而且喊出了“到民間去”的口號。鄧中夏領導的平民教育講演團也已經把原來市區(qū)的范圍局限,擴大到“鄉(xiāng)村講演、工場講演”。種種跡象表明,青年知識分子覺察到了許多自身不易克服的弱點,只有深入工農群眾,深入到斗爭中去,才可能逐步得到克服。五四運動之后,輿論界開始廣泛討論中國的政治、經濟改革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群眾性運動與文化運動的二重變奏的背景下,傾向于文化運動,“五四”“群眾運動”的一面也非常凸顯,“雖然許多人都說五四運動是文化運動”,但“所謂‘文化運動’的成績,比我以上所說群眾運動的成績還少”。⑨章廷謙:《“五四”的我感》,《晨報》1921 年5 月4 日。

經過問題與主義、科學與玄學等思潮的論爭,左派知識分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立場與國民黨對北京政權采取政治革命的主張較為相近;而進步黨留在北京政權之內;自由主義者則在他們對軍閥政權批評和抗議無效之后,逐漸退入學術工作的領域中。①參見周策縱:《五四運動史》,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6 年版,216 頁。20 世紀20 年代開始,關于五四運動的話語已經分化,并且分化出來的主題,歷經百年依然鮮活,超出一般意義的政治、文化事件。這些話語背后的階級并未真正從歷史退場。五四話語的分化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走向何方的不同思考。也正是因為如此,多重面相的五四話語蘊含的問題意識及在知識分子中所形成的集體記憶,都可以在五四這一母體中找到表達的空間。當時傳入中國的種種西方思想觀念之間本身存在分歧,在中國思想文化制度發(fā)生變革之際,各種各樣的西方觀念,如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民主主義、實驗主義、人道主義等,都在自由思想市場上自由角逐。

二、以新民主主義為核心的五四話語體系

五四運動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開啟了中國社會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變的歷史進程。在這個意義上講,誰掌握了五四運動話語的主導權,誰就能引領中國革命的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為了適應爭取民族獨立和推動革命事業(yè)發(fā)展的歷史使命,迫切需要建構一套關于五四運動的獨立話語體系。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重要條件,也為國民革命的興起奠定了基礎。②參見《毛澤東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403 頁。五四運動成為中國革命正當性的源頭,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提供了歷史根據與理論邏輯。

一是喚醒無產階級政治覺悟的五四運動。早期的中國共產黨對五四的認識是學生運動,并且將五四與工人運動、民族覺醒、反帝反封建放在一起,強調五四的“民族革命”性質和“世界革命”背景。1924 年4 月19 日,中共中央第13 號通告要求各地黨團組織開展五四紀念和宣傳活動,標志著我們黨開始利用紀念“五四”的活動做政治動員。對此,李大釗對學生參與政治的正當性提出了理由,“因為政治不澄清,使我們不能不犧牲求學之精神,而來干涉政治”③李大釗:《紀念五月四日》,《晨報》1923 年5 月4 日。。大革命失敗后,以在學生中開展五四紀念來反對國民黨。1929 年是五四運動的10 周年,共青團機關報《列寧青年》刊登少峰《今年“五四”紀念節(jié)對于青年學生之希望》一文,揭露國民黨用革命紀念節(jié)遮掩他們反革命行為的卑鄙行徑,希望通過舉行紀念運動,喚醒廣大民眾的革命覺悟,“提高廣大民眾直接斗爭的精神和運動”④少峰:《今年“五四”紀念節(jié)對于青年學生之希望》,《列寧青年》,1929 年第1 卷第14 期。。1929 年5 月8 日,《紅旗》刊發(fā)的《“五四”運動與中國無產階級》一文提出,要借鑒國民黨對五四運動紀念的做法,重視五四運動對于革命運動的重大意義。⑤參見毛達:《“五四”運動與中國無產階級》,《紅旗》,1929 年第20 期。在這種歷史背景下,1931年共青團中央局會議通過的《紅五月工作決議》指出,要善于利用“五四”的意義激發(fā)學生舉行各種活動,揭破國民黨禁止學生參加政治運動的圖謀。⑥參見《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第九冊),內部發(fā)行,1961 年,第118 頁。

二是局限于資產階級性質的五四運動。1927 年大革命的失敗,引起了中國共產黨對五四運動價值與意義的重新思考。從工人階級成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力量”出發(fā),把五四運動解釋為一場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小資產階級的學生運動。這就意味著,在五四運動以及后來的中國革命中起過重要作用的學生力量,與五卅運動所代表的工人力量相比,已經漸次失掉它的重要地位了。當時,從階級成分來分析對比五卅運動與五四運動,學生不能成為獨立的革命力量,自然而然五四運動在革命中的地位要讓位于工人運動。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在中國共產黨5 月份紀念日的紀念譜系中,關于五四運動的紀念顯得微乎其微,以致于在關于“紅五月運動”的決議中沒有提到“五四”。瞿秋白曾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參加者,在他的“左聯(lián)成立大綱”中號召“脫下五四的外衣”,人民應該“埋葬”五四運動。①參見瞿秋白:《“自由人”的文化運動》,《瞿秋白文集·文學編》(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 年版,第498-503 頁。這種現(xiàn)象并不是偶發(fā)的,曾經把五四運動作為理想的茅盾,盡然也提出應該徹底拋棄五四遺產。②參見丙申(茅盾):《“五四”運動的檢討——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會報告》,《文學導報》,1931 年第2 期。為了與國民黨爭奪關于五四運動的話語權,中國共產黨準備發(fā)起一場“無產階級的五四”,徹底批判資產階級對“五四”文藝和白話的“歐化”,與國民黨意識形態(tài)化的“五四”劃清界限。隨著全面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逐步形成,部分左翼人士改變了共產黨人自1920 年代末以來否定五四的價值判斷,以“資產階級的啟蒙運動”為五四運動定性,發(fā)動了一場旨在普及馬克思主義的“新啟蒙運動”,進而批判繼承五四“啟蒙”“愛國”的思想資源。

三是新民主主義理論形態(tài)的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共產黨人以抵制外敵侵略、國家民族獨立為時代使命,重新思考五四運動的歷史定位,并逐步將五四運動置于革命話語體系中加以考量。1938 年,艾思奇在《新中華報》刊發(fā)了《完成五四文化運動的任務》一文,強調由于封建勢力的長期存在和新文化基礎的不牢固,五四運動所追求的民主和科學精神尚未完成。③參見艾思奇:《完成五四文化運動的任務》,《新中華報》1938 年第434 期。1941 年,毛澤東在五四運動22 周年之際,分別撰寫了《五四運動》和《青年運動的方向》兩篇文章,重新評價五四新文化運動,以革命話語方式闡釋五四運動的性質與意義,為我們黨評價五四運動奠定了歷史基調。1942 年,毛澤東在中央學習組的講話中鮮明指出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歷史聯(lián)系,他指出:“五四運動時中國無產階級開始有了覺悟,五四運動發(fā)生在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一年便產生了中國共產黨?!雹堋睹珴蓶|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403 頁。在毛澤東對五四運動評論的整體性結構中,形成了以論證五四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為中心的五四觀,賦予了中國共產黨成立新的意義。在這一關頭,毛澤東為回應內外各方對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和方向的質詢,連續(xù)發(fā)表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完整系統(tǒng)地論述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動力、對象、前途等問題,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這一理論的形成,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具備了一套完整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也標志著它已經在理論形態(tài)上擁有了與國民黨進行斗爭的嶄新武器,更標志著國共兩黨已經徹底在政治上分道揚鑣。

三、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話語體系

話語體系的變遷,以紀念日為載體,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時代目標、中心任務的變遷。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對五四話語體系進行了調整,以激發(fā)青年愛國熱情為中心,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精神力量。改革開放40 多年來,隨著國家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中國共產黨對五四話語體系進行了重構,以更為鮮明的思想引導,推動青年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奮發(fā)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四精神從革命時期向建設時期的轉變。新中國成立后,青年群體是建設新世界的生力軍,愛國主義依然是五四話語的主色板。1950 年,恰逢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五四”紀念日,全國舉行了隆重的慶典活動。在這個特殊的歷史節(jié)點,毛澤東有兩次重要題詞,一是為上海青年揮筆寫了“前進!前進!進!”的題詞,二是為《北大周刊》寫下了“團結起來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的題詞。5 月4 日,北京市青年走上街頭慶祝“五四”青年節(jié),黨和國家領導人集體檢閱了游行隊伍。與此同時,由上海市委直接領導的《文匯報》,發(fā)表題為《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革命》社論,強調“新中國革命史要求我們重新估定五四運動的價值”,這一評論意味著中國共產黨開始思考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弘揚五四精神,為社會主義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12 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把5 月4 日作為中國青年節(jié)。1959 年是五四運動發(fā)生40 周年。4 月13 日,中共中央批轉了團中央書記處《關于紀念五四運動四十周年的請示報告》,中央批示特別強調,各地應通過各種紀念活動,通過革命傳統(tǒng)教育,引導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年鼓足干勁、大力推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4 月17 日,多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紀念五四運動四十周年的聯(lián)合通知》,要求全國各地開展較大規(guī)模的紀念“五四”40 周年活動,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和青年學生的革命熱情,迅速掀起一個新的勞動高潮和學習熱潮。5 月3 日,首都各界人民舉行盛大節(jié)日集會,郭沫若致開幕詞,胡耀邦發(fā)表題為《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旗幟前進》的講話。夜晚,北京兩萬多青年舉行盛大的游園晚會,以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與群眾共同慶祝五四運動。1959 年5 月4 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 建設偉大祖國》的社論,《中國青年報》發(fā)表《做共產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社論。

五四精神偏離了理性軌道。“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紀念活動,表面看似承繼五四精神,實際運動卻偏離了理性軌道。1969 年,迎來了五四運動50 周年,正值最初的極“左”狂熱退潮期,全國開始由大亂向所謂大治的轉變。5 月4 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fā)表毛澤東于30 年前寫就的《青年運動方向》一文。第三版刊發(fā)題為《五四運動五十年》的社論,文章旗幟鮮明地提出,在中國歷史上,五四運動意味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因而成為一個完全新時代的標志。知識分子要下定決心,長期地、老老實實地以工農兵為師,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在這條社會主義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關于青年如何接受“再教育”的問題,文章強調要把毛主席指出的方向,作為青年運動唯一的正確方向。

五四精神的重新回歸。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以實事求是的精神,重構五四話語體系,引領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激發(fā)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精神動力。改革開放,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兩個凡是”的打破,可以說是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歷史上一次重要思想啟蒙運動。這場啟蒙是20 世紀“五四”精神在當代的拓展和演繹,是經歷極“左”和“文化大革命”之后的思想文化啟蒙思潮。這次“五四”的思想啟蒙,科學、民主、人權、真理等再次成為人們所追求的核心思想觀念。“一切都令人想起‘五四’時代。人的啟蒙,人的覺醒,人道主義,人性復歸——都圍繞著感性的個體從作為理性異化的神的踐踏蹂躪下要求解放出來的主題轉換。”①李澤厚:《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論》,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 年版,第192 頁。1979 年,又是五四運動“逢十”的年份。5 月3 日,共青團中央隆重召開紀念五四運動60 周年大會,黨中央發(fā)表重要講話,在歷次革命運動中青年始終是“黨和人民可以信賴的一支英勇善戰(zhàn)的隊伍”,“全國青年一定能夠繼承和發(fā)揚五四運動的革命精神,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為現(xiàn)代化事業(yè)貢獻力量”。①《在紀念五四運動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1979 年5 月4 日。1984年,習仲勛在五四運動65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青年勇于改革,敢于創(chuàng)新,在各個領域的改革中表現(xiàn)了極大的熱忱和可貴的創(chuàng)造精神。”②《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紀念五四運動六十五周年》,《人民日報》1984 年5 月4 日。1989 年,在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下仍然舉行了五四紀念大會。5 月4 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發(fā)揚五四精神,推進改革和現(xiàn)代化事業(yè)》。

話語體系的變遷,以紀念日為載體,服務于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總的來說是由革命到建設。貫穿于五四運動全過程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等精神是五四精神之所系。“五四”紀念因“時”而變,其宣傳重點、言說方式,也在不斷調整中重塑著時人對歷史的敘述和想象。1998 年5 月4 日,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 周年大會上,江澤民同志發(fā)表題為《繼承和發(fā)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tǒng)》的重要講話,強調五四運動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同志強調,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五四運動也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2009 年5 月2 日,胡錦濤同志在同中國農業(yè)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進一步指出,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

四、以民族復興為中心的精神話語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歷史方位上,把五四運動構建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不僅表現(xiàn)為中國共產黨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文化自信,而且表現(xiàn)為對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道路的積極探索,更是奏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壯麗樂章。

構建五四運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歷史地位。五四運動的偉大歷史意義在于它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漫長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把五四運動的性質與意義概括為三個“偉大”,他指出:“五四運動,爆發(fā)于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wèi)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③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9 年4 月30 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思想深邃、博大精深,體現(xiàn)了宏大的歷史視野,從中華民族5000 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80 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100 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五四運動的最大意義和歷史價值,揭示了五四運動是近代以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起點?!敖⒅袊伯a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fā)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④《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第721 頁。在這里,意味著把五四運動與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聯(lián)起來,具有了新的歷史高度和歷史內涵。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以全民族的行動激發(fā)了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和“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斗的偉大傳統(tǒng)”,①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9 年4 月30 日。推動了中國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是當代中國承前啟后的重大事件。這三個“偉大”的概括,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首次明確提出,標志著我們黨進一步對五四運動性質、歷史地位和歷史意義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

構建五四精神在偉大民族精神譜系中的歷史地位。百年五四運動話語體系的一個不變主題,是富有鮮明的愛國主義,民主、科學、進步、人權、自由、啟蒙、理性、個性解放等價值理念在中國深入傳播的一個前提,就是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從偉大民族精神譜系的高度思考五四運動的歷史地位,“五四精神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追求的先進價值觀。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都是我們今天依然應該堅守和踐行的核心價值,不僅廣大青年要堅守和踐行,全社會都要堅守和踐行”②《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2 頁。。這清楚地表明,五四運動不僅是中國現(xiàn)代以來青年思想的一次自覺,而且它與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和國家選擇的道路牢牢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五四成為現(xiàn)代中國走向獨立、富強、民主的一個歷史關鍵點,而它孕育的五四精神,早已融入了現(xiàn)代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血脈,留下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先進價值理念,尤其是思想自覺的進步青年在這場運動中展現(xiàn)出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坐標。

構建五四運動在中國共產黨回歸初心使命中的歷史地位。新時代關于五四運動的話語體系表現(xiàn)出新的時代特點,我們黨把五四運動與初心使命聯(lián)系起來,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chuàng)造了條件?!雹哿暯剑骸对诩o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9 年4 月30 日。我們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28 年的浴血奮戰(zhàn)史、新中國成立以來70 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史,特別是40 多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史,一再證明新時代帶著五四精神走來,五四精神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是一脈相承的,五四精神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譜系的邏輯起點,因而也成為我們黨初心使命的真正歷史原點。以大歷史觀審視五四運動,從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相統(tǒng)一來考察五四,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五四運動的時代內涵提出了明確要求,“講清楚為什么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講清楚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夠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的指導思想,講清楚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擔負起領導人民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講清楚為什么社會主義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并不斷完善發(fā)展”④《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激勵廣大青年為民族復興不懈奮斗》,《人民日報》2019 年4 月21 日。。這“四個講清楚”,內在聯(lián)系緊密、邏輯不可分割,體現(xiàn)出我們黨對中華優(yōu)秀歷史文化和優(yōu)秀傳統(tǒng)的高度重視和戰(zhàn)略考量,標志著我們黨對五四運動的科學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理論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守“五四”的初心與使命,就是堅守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

猜你喜歡
五四運動紀念話語
紀念九一八
畫與理
百年大黨 壯闊歷程 《五四運動》
特別的紀念
《五四運動》教學設計
《漫漫圣誕歸家路》中的敘述者與敘述話語
為紀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雷人話語
雷人話語
95年前的“五四運動”
双辽市| 定西市| 墨玉县| 赞皇县| 毕节市| 全椒县| 板桥市| 丰宁| 新干县| 贺兰县| 抚松县| 郴州市| 耒阳市| 玉林市| 吉首市| 夹江县| 黄平县| 库尔勒市| 邯郸县| 高雄县| 石棉县| 雅安市| 炎陵县| 奉化市| 黄大仙区| 辉南县| 同心县| 福安市| 莫力| 寿光市| 博乐市| 兖州市| 体育| 铅山县| 潼关县| 抚松县| 枣阳市| 饶平县| 盈江县| 墨脱县| 万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