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區(qū)東方瑞仕幼兒園 顧燕妮
在“蘋果和橘子”的主題背景下,小班幼兒對于一些常見水果的基本特征、顏色、味道都有一定的了解。通過與孩子的交流分享,我們了解到孩子對于葡萄變成葡萄干的現(xiàn)象也好奇不已。
幼兒1:我最愛吃葡萄干了,吃起來甜甜的,我爺爺告訴我葡萄干就是用葡萄做的。
幼兒2:我也最愛吃葡萄干了,甜甜的,比葡萄還要甜。
幼兒3:我也想做葡萄干。從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喜歡吃葡萄干,也樂于觀察、了解葡萄干的相關知識。結合主題,教師抓住這一興趣點,開展“制作葡萄干”項目化學習探索活動。
當意識到幼兒對這一話題非常感興趣時,我們開始思考如果小班開展以“怎么制作葡萄干”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對幼兒發(fā)展有哪些價值和意義。查閱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開展該項目有以下價值。《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要“關注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兒童的發(fā)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fā)展”。
項目實施的過程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帶著問題和任務,我們圍繞驅動性問題開始了一場“制作葡萄干”的探索之旅。
1.項目前準備。幼兒各自從家里帶來了關于葡萄干制作方法的書籍,教師也幫忙收集了一些圖片和視頻等資料。幼兒利用課外的自由時間和個別化學習活動時間來閱讀、觀看。
2.師幼討論。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了各自對“制作葡萄干”方法的經驗和問題,確定幼兒對葡萄干制作的認知程度,擬訂了一份預期的項目架構圖。
幼兒1:昨天我和媽媽看了葡萄干做法的視頻,媽媽告訴我無籽的和沒破掉的紅葡萄最好。
幼兒2:我家里吃葡萄時,奶奶都是用剪刀一顆一顆剪下來的。
幼兒3:我要把葡萄放到太陽下面曬,曬干了可能就變成葡萄干了。
幼兒4:我想試一試把葡萄放到烤箱里直接烤。
幼兒5:把葡萄放鍋子里燒一燒就可以啦。
……
通過幼兒的對話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對制作葡萄干的原理概念進行了大膽假設和猜測,還對身邊的一些物品進行了思考和選定。接下來他們需要的是適當?shù)膶嵺`、探索以及積累經驗的時間。
幼兒前期嘗試對葡萄進行了洗、剪、剝皮(不剝皮)的處理方式,五個幼兒帶著疑問分別開始進行實驗,葡萄開始曬太陽了……
驅動性問題:怎么使葡萄干快速變干?
項目進行到第13天的時候,下起了小雨,幼兒緊張地把“實驗品”搬到了教室里。沒想到雨連下了兩天,在第15天的時候,幼兒終于忍不住抱怨了:
心心:老師,一直下雨我們的葡萄肉曬不到太陽了。
小寶:曬不到太陽就不能變葡萄干了,怎么辦呀?
孩子絞盡腦汁地出主意,為了便于孩子初步感知時間的長短,我提供了一個小沙漏(5分鐘),在雨天的這3天里,孩子嘗試了用電吹風機吹葡萄肉、用學校的微波爐烤葡萄等方式。經過操作,孩子一致認為用微波爐轉能加快葡萄變干的速度。
經過多次探索、操作,幼兒得出結論:去皮的葡萄在太陽底下曬12天左右,再借助微波爐小火轉就能縮短制作葡萄干的時間,并將制作好的葡萄干和少許鹽、面粉混入清水洗凈后,用吹風機吹干裝入密封瓶,可防止發(fā)霉、延長葡萄干的食用期限。項目成果的發(fā)布讓幼兒對自己的活動成果感到高興,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同時也滿足了不同幼兒的個性表達需要。幼兒在班級發(fā)布會和其他班級訂購數(shù)量的采訪過程中,提升了語言能力、社交能力、數(shù)學思考能力,增強了動手操作和堅持的品質。
1.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在幼兒尋找使葡萄干不發(fā)霉的實驗過程時,通過用電吹風機吹、微波爐轉、泡酒、撒鹽等方法探究,在過程中幼兒互相觀察、比較,用眼睛看、動手摸、鼻子聞多種感官或動作去觀察葡萄有沒有發(fā)霉現(xiàn)象的產生。通過這些方式,他們的觀察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2.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笨梢娕囵B(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是開發(fā)腦功能、發(fā)展智力極為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一日生活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缺乏自己動手做事情的意識,動手的能力也比較薄弱,但是通過這次項目,我看到了孩子會用剪刀把葡萄串剪成單顆、洗葡萄、剝葡萄皮、曬葡萄、裝葡萄干,整個過程沒有教師的任何幫助。
1.提升課程的敏感性?;仡櫞舜雾椖炕瘜W習,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小班幼兒比起中大班幼兒,無論在自主學習、動手操作還是問題思考方面都有所欠缺,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強烈的。自從開展STEM項目以來,教師會自主地將課程與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觀察結合起來,主動關注幼兒的問題導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以生成真實的課程。
2.改變教育機制。以往在小班科學活動中,除了提供大量、豐富的材料之外,當幼兒碰到問題向教師求助時,教師恨不得直接幫他們操作,甚至告知答案。但在這次的項目探究過程中,教師沒有預設剝不剝葡萄皮的問題,由此深刻意識到解決問題時無須及時給予幼兒答案,而是引導幼兒先實驗、觀察現(xiàn)象后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地找到答案。小班STEM項目化學習的開展,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收獲完成任務的快樂、品嘗勞動成果的幸福,真正做到了在觀察中收獲經驗,在操作中掌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