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嬙
【摘 要】 漢字學習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學生掌握好良好的漢字學習方法才能對漢字的字形、字音進行正確的理解學習,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傳統(tǒng)文化教學有利于樹立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傳承意識,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識字學習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重要內容,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語文識字教學中,有利于豐富識字的教學內容,加強漢字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對漢字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從中收獲更多的漢字知識。本文就從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進行分析討論,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 傳統(tǒng)文化? 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學生都會經(jīng)歷低年級識字課程這一階段,這一課程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必修課,為以后學生的寫作閱讀都打下基礎。低年級的學生沒有較強的自我約束力,學習效率注意力都比較低,也就增加了識字課程開展的難度,但是如果把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識字課程中,既激發(fā)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讓低年級的學生對漢字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著重重視識字教學,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講授,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對漢字的學習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漢字的感悟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營造一個高效的課堂模式。
一、傳統(tǒng)文化滲透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中國漢字飽含著悠久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具有內涵的文字,它代表著我國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因此,將傳統(tǒng)文化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漢字背后蘊含的歷史文化,通過學習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傳統(tǒng)文化,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為語文寫作提供素材,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提高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學生成績和教學質量就都會有所提升。在小學語文識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漢字的字形特點入手,給每一個漢字都賦有獨特的意義,使課堂變得豐富生動,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好奇心和欲望,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對于低年級學生識字有很大的幫助。
二、傳統(tǒng)文化滲透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
(一)借助傳統(tǒng)人物、傳統(tǒng)典故輔助識字教學
由于小學的學生思想發(fā)育不夠成熟,對周圍的事物都抱有一顆好奇心,喜歡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將漢字在中國發(fā)展進程中蘊含的歷史典故和傳統(tǒng)人物加以利用,增加學生對識字學習的好奇心,增加對漢字產(chǎn)生興趣,讓學生深深感受到文字中蘊含的文化底蘊。比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天地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將三字經(jīng)中的“三才”典故講給學生。三才思想在中國文化思想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三才思想在創(chuàng)世神話盤古開天辟地中就表現(xiàn)出來,在《周易》中也是明確的將“天、地、人”這一偉大的思想表現(xiàn)出來。這個思想貫徹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培育出對天地擁有一顆敬畏之心。教師在講解結束后,引導學生自行對“天地人”這一思想進行思考,最后做出總結。引導學生意識到人類若想改造世界就要先認識世界,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秉承“天地”這一思想,尊重天地,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以文字演化的過程或圖片的方式輔助識字教學
漢字是屬于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每一個漢字都被賦予特殊的含義,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漢字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許多漢字都有演變的過程。比如象形文字,教師可以查閱相關資料,為學生講解教材中這些文字的演變過程,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深入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比如在學習“木”字時,教師引導學生“木”字中間就像一棵大樹一樣,兩邊的撇、捺就像是樹杈,當學生看到大樹時,頭腦中就會不由自主的浮現(xiàn)出“木”字。再比如在《耳目口》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貼卡片的方式進行教學,在黑板的左邊展示一幅小女孩的卡通圖片,但缺少了部分器官,而黑板的右邊是小女孩的器官圖片,并加上了文字。教師通過結合圖片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口、目、耳、手、足”進行學習,以這種直觀的圖片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器官漢字的認識更加深刻。
(三)采用科學的造字法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認識
由于中國漢字復雜多樣,學生在學習中就會產(chǎn)生畏懼的情緒。但是這些復雜的漢字也都是由簡單的造字法形成的。學生在日常漢字的學習中遇到復雜難寫的漢字產(chǎn)生焦慮的情緒時,教師要及時安撫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能夠正確的看待漢字的結構。另外,教師要采取科學造字的方法讓學生輕松的學習漢字。這些漢字的方法主要有形聲法、象聲法、會意法、指示法等。教師可以為學生舉例引導學生理解造字法的內涵。比如,教師在講解象形造字法時,可以列舉“人”這個字,“人”字就像是一個人的兩條腿只走路,這樣學生會很快就記住這個字的寫法。再比如“傘”字,就像我們下雨撐傘一樣,傘的上面有個蓬,人在傘的下面走,這樣就不會被雨淋濕,通過形象化的漢字讓學生聯(lián)想到具體的事物,讓學生明白象形字就是可以用筆勾勒出來的具體形象。
總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漢字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要結合傳統(tǒng)文化開展相關的識字教學,讓學生通過歷史的典故加深對漢字的理解,既培養(yǎng)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又提高了語文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純.試論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17):139-139.
[2] 陳姣.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8):55-55.
[3] 李硯萍.運用傳統(tǒng)文化豐厚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山海經(jīng):教育前沿,2020(4):146-146.
[4] 陳蘭玉.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滲透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