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穎穎
(金華市湯溪鎮(zhèn)婺城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金華 321075)
下肢骨折是骨傷科常見疾病,手術治療后常因局部滲出、炎癥反應、微循環(huán)障礙、血管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功能喪失等原因?qū)е禄贾植磕[脹、疼痛,嚴重的腫脹、疼痛等會引起手術切口感染、骨筋膜室綜合征,還會導致骨折不愈合或愈合時間延長等。西醫(yī)多以組織脫水為主,配合抗炎、止痛、止血等方法,消腫周期長同時不良反應較多[1]。中藥內(nèi)服外治在骨折損傷腫痛的緩解上具有較好療效。筆者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入住本院的80例下肢骨折后肢體腫脹疼痛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討了自擬祛瘀消腫止痛膏外敷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7月—2020年5月入住本院的16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為80例。對照組:男、女患者數(shù)分別為46例、34例;年齡18~66歲,平均(42.25±10.12)歲;骨折類型:股骨干骨折、股骨轉子間骨折、脛腓骨骨折分別為27例、18例、35例。觀察組:男、女患者數(shù)分別為45例、35例;年齡18~68歲,平均(43.28±10.32)歲;骨折類型:股骨干骨折、股骨轉子間骨折、脛腓骨骨折分別為26例、18例、36例。2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參照《骨與關節(jié)損傷》中相關部位骨折診斷標準[2]。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經(jīng)內(nèi)固定術治療后肢體腫脹者;2)年齡18~70歲;3)患者以及家屬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臨床觀察。
1.4 排除標準 1)術后發(fā)生深靜脈血栓者;2)術后骨筋膜綜合征患者;3)合并嚴重神經(jīng)血管損傷的患者;4)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其他系統(tǒng)疾病者;5)伴有其他導致的肢體腫脹疾病者;6)妊娠或哺乳期婦女;7)過敏體質(zhì)者。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抬高患肢,抗凝、抗感染及合理使用止痛藥,并給予20%甘露醇(河北華旭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0973007號)125 mL,快速靜滴,1次/d,根據(jù)患者病情可以加入5 mg地塞米松(天津天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33553號)。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自擬祛瘀消腫止痛膏外敷治療,藥物組成:乳香、沒藥、紅花、血竭、川芎、赤芍、當歸、白茅根、澤蘭、黃芪、冰片,按3∶3∶3∶2∶3∶3∶4∶4∶4∶4∶1比例研成細末,過細篩,以蜂蜜調(diào)成膏狀,密封后保持于冰箱中備用。手術固定后的患者,取制備好的藥膏敷于患肢術口以外部位,厚度在1 cm左右,然后醫(yī)用紗布纏繞、包裹、固定,每2 d更換1次藥膏。2組患者療程均為10 d。
2.2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外傷性骨折癥狀評分及參考文獻[4]擬定?;贾[脹、疼痛基本消失,癥狀評分減少≥95%為顯效;患肢腫脹、疼痛程度明顯減輕,癥狀評分減少≥30%且<95%為有效;無效:患肢腫脹、疼痛程度無變化或加重,癥狀評分減少<30%。
2.3 觀察指標 1)2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進行評估[5],分值在0~10分范圍,分值越大,患者疼痛癥狀越重;2)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患肢腫脹程度評分:于治療前后測量患肢腫脹最明顯處的肢體周徑,同時測量健側肢體相同位置肢體周徑,兩者的差值為患肢腫脹程度。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加以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與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5.8%,顯著高于對照組(75.0%)(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3.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VAS評分、肢體腫脹評分比較 2 組患者治療后疼痛V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VAS評分、肢體腫脹程度比較
3.3 2 組患者患肢腫脹、疼痛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患肢腫脹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 組患者患肢腫脹、疼痛消失時間比較
下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疼痛,從中醫(yī)角度看,主要是患肢局部氣血津液運行失常所致。骨折損傷加之手術使得患肢局部皮肉斷、筋脈傷,離經(jīng)之血瘀阻于體內(nèi),“不通則痛”;經(jīng)絡壅滯,氣機不暢,形成氣滯血瘀;患者亦或素體氣血虛弱加之骨折創(chuàng)傷、手術又會加重氣虛,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形成氣虛血瘀;再者,骨折及手術造成經(jīng)脈損傷,氣滯血瘀影響水液代謝,加之氣虛氣不布津,津液運行失常,造成損傷局部水濕內(nèi)停,引發(fā)腫脹。如《普濟方·折傷門》云:“若因傷折,血動經(jīng)絡,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積不散,則為腫為脹”;《金匱要略》有云:“血不利則為水”。基于上述病因病機分析,治療上當活血行氣、利濕消腫止痛為主,自擬祛瘀消腫止痛膏與西醫(yī)常規(guī)療法配合用于骨折術后,該方中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紅花活血散瘀止痛;川芎行氣活血;赤芍涼血、散瘀、止痛;當歸養(yǎng)血活血;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斂瘡;白茅根利尿消腫、涼血止血;澤蘭行血利尿消腫;氣為血之帥,加黃芪益氣行血;加辛香走竄的冰片,以增強散瘀止痛之功。
本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5.0%,顯著高于對照組(76.3%)(P<0.05); 2組患者治療后疼痛V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疼痛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治療后肢體腫脹程度較治療前明顯減輕(P<0.05),且療后觀察組腫脹程度顯著輕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患者患肢腫脹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P<0.05)。此結果提示,自擬祛瘀消腫止痛膏用于下肢骨折術后可明顯減輕患肢疼痛、腫脹程度,加速腫脹、疼痛消除,有助于下肢骨折術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