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何欣容
走進武漢市江漢區(qū)華中里小學,如同走進一個溫馨的小家——相對有些狹小的校園里,一切都井然有序,充滿勃勃生機。空間的狹小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讓孩子和老師的關系更親密,或許,這也是田芯育人方式的形成原因之一。
“班主任和學生是共生共長的關系?!碧镄纠蠋熑绱岁U釋自己的育人理念?!皩W生的成長促進了班主任的成長,班主任的管理也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能力和優(yōu)秀品行的形成。”
在她看來,正是這種和學生長期相處之中形成的“適性共生,適切共長”教育狀態(tài),讓她的班級變成了真正的“師生共同體”。
從分享開始,讓彼此走近
“我只是單純地喜歡和學生在一起,無論什么事情都愿意和學生分享。時間久了,他們有什么悄悄話也愿意跟我說?!碧镄菊J為,自己并沒有刻意去營造和學生親近的氛圍,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年輕的時候,田芯和學生完全沒有代溝,學生來找她聊天,她都能交流得很暢快。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田芯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
一天,幾個孩子正在談他們看過的動畫片。田芯走近了想聽聽他們在說什么,有孩子就問:“老師,您有沒有看過《雪人奇緣》呀?”田芯一愣,她并不知道這部電影,只好先躲到一邊上網(wǎng)搜索。
“學生如果要跟我分享一些事情,但是我半天反應不過來,下次再有其他事情可能就不愿意和我分享了?!庇辛藥状芜@樣的經(jīng)歷,田芯敏銳地感覺到自己和學生偶爾也會不合拍。
田芯習慣了課間都待在教室里,中午休息的時候也會在教室里。在陪著學生玩玩鬧鬧的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各種各樣的小游戲非常感興趣。正好,田芯也愛玩各種游戲,無論是自己小時候玩過的游戲,還是當下流行的新游戲,她都能駕輕就熟。于是,和學生一起玩游戲,成了她走近孩子的最佳方式。
小陽是田芯帶的上一屆學生,長得高高胖胖的。因為小陽的父母都是社區(qū)工作人員,工作很忙,所以,他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田芯發(fā)現(xiàn),隔代撫養(yǎng)的孩子性格一般都比較內向,不愛說話。由于長期和老人相處,小陽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小老頭”,走路慢慢悠悠,說話也慢慢吞吞的。課間的時候,他總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最多到走廊上看一下其他同學在干什么。他和同學們總是玩不到一起去,顯得很不合群。
本該陽光快樂的孩子卻一副暮氣沉沉的樣子,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田芯找機會跟小陽聊天,希望他和同學們一起玩游戲,但是效果并不好。時間長了,他頂多在田芯和同學們玩游戲的時候,默默地做個“圍觀群眾”。
一次課間,田芯和學生玩起了掰手,孩子們排著隊要和她一較高下。田芯觀察到,小陽總是游離在隊伍兩側,給人一種非常想加入?yún)s又不敢參加的感覺。這個游戲并不復雜,基本不存在入門困難,要不要參加完全取決于孩子自己。田芯覺得,是時候推小陽一把了。
在小陽再一次露出羨慕的表情時,田芯開口了:“小陽,你過來吧,我們來比一比!”
“我……我不想玩……”小陽的第一反應是推脫。
“沒事的,你長得這么壯實,個子都跟我差不多了,一定比我厲害,來試一下吧!”在田芯的堅持下,小陽終于坐到了課桌前,和她比試了一下。看得出來,小陽玩得非常開心。
有了一個好的開始,田芯再拉著小陽一起玩游戲就容易了。過了幾天,田芯又開發(fā)了一個新游戲:手機自拍cosplay。安裝某個手機軟件,自拍的時候,頭上會自動出現(xiàn)帽子、辮子,甚至“便便”的造型。
田芯正和大家玩得不亦樂乎,小陽跑過來了。田芯趁機換了一個白頭發(fā)的造型,自拍了一張,說:“你們看,我變成老奶奶了!小陽,你來和我一起拍一張,咱們做一對老頭老太太,好嗎?”小陽有些不好意思,正好一個和他關系比較好的男生小濤也湊過來了,田芯又說:“要不你跟小濤一起過來,我們三個人拍一個合照吧?”這樣,小陽才一起玩了這個拍照游戲??粗掌镒约旱摹靶±项^”造型,他既開心又不好意思地笑了。
就這樣,小陽的性格慢慢地變開朗了,有時候田芯不找他,他也會自己跑過來找田芯玩,也開始“鬧騰”起來了,課間也能聽到他的笑聲、說話聲了。
“我和孩子一邊玩一邊聊天,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我能隨時引導他們,有什么心理問題也能夠慢慢疏導?!蹦芎蛯W生玩到一起,田芯的班級管理自然越來越順手。
在共同行動中共同成長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非常重要,尤其是剛入學的孩子。田芯非常重視這一點,她在觀察了解孩子的基礎上,用溫和而有力的方式,帶著孩子慢慢轉變。
學生都在學校吃午餐,但很多孩子有挑食的毛病,這也不吃那也不吃,讓老師很頭疼。在這個問題上,田芯并不想慣著孩子。
新生入學的時候,田芯請家長在紙條上寫下自己的孩子不吃什么,以及不吃的原因。田芯會認真地看完每張紙條,但是真正留意的,是孩子是否有食物過敏。
每天的12∶10是午餐時間,學生排隊依次打飯,先打好飯菜的同學安靜地坐在座位上等后面的同學。大約20分鐘后,所有學生的飯都打好了,中餐管理員就會喊一個口令:“我們開飯啦!”然后全班同學一起開始吃飯。這是田芯給孩子們定下的吃飯儀式——全班一起吃飯,孩子的胃口會好很多,浪費的食物少了,也不怎么挑食了。
然而,還是會有學生跑來找田芯:“田老師,我不想吃這個菜!”
“為什么呢?你是不能吃嗎?”田芯溫和地回應。
“不是,我不喜歡吃?!?/p>
“那這一次少吃一點,只吃一半。試試,好嗎?”
就這樣,孩子們吃著吃著,原本不喜歡吃的菜也愿意吃了,慢慢地基本都不挑食了。
再開家長會的時候,田芯展示了幾張孩子們“光盤行動”的照片,對家長們說:“你們開學時給我寫的紙條,我都一一拜讀了。你們說孩子很挑食,這個不喜歡吃蔬菜,那個不喜歡吃肉,我發(fā)現(xiàn)其實是不存在的。你們看,孩子們都能把飯菜全吃光!”
在學生勞動和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上,田芯主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班級的事情一起做。
每天中午就餐完畢,孩子們都會拿出自帶的小掃帚和小簸箕,清掃自己座位底下的“一平方米”。每到此時,孩子們忙得不可開交,好像在比賽誰能把自己的一方天地打掃得最干凈。地面清掃完畢,便開始整理桌椅和書包,大家一起把桌椅擺成一條線,書包整齊地放在椅子上,拉鏈統(tǒng)一拉好。
小林在家里是一個“小公主”,家人對她的要求只有兩點:健康、快樂。孩子剛入學的時候,連掃帚都不會拿。
田芯手把手地教小林怎么掃地:小掃帚要握在手中,從后往前慢慢掃;碰到墻縫桌角這樣的地方,轉動一下小掃帚的方向,把角落里的灰塵掃出來。這樣手把手地教了好幾次后,小林終于學會掃地了。
良好的開端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小林會掃地后,田芯又給她安排了新的任務:擦洗黑板。一開始,小林不僅擰不干抹布,還總是打濕衣服。田芯告訴她,洗抹布的時候要把袖子挽起來,抹布對折2次擰不動,那就對折1次。示范幾次后,小林也能把黑板擦洗得干干凈凈了。當田芯把小林勞動的視頻發(fā)給小林父母看時,家人都非常吃驚:原來自己的孩子這么能干!
像小林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在田芯營造的愛勞動、講衛(wèi)生氛圍里,孩子們不僅在學校里能一起勞動,回到家也會做一些家務。
當孩子們一致行動時,成長也不期而至。
我們在一起,就是美好的班級
氛圍再好的班級,學生之間也會發(fā)生小矛盾。但是,小事不小,處理不好不但會影響孩子之間的關系,更會影響學生正確觀念的形成。
前不久,田芯剛給孩子們上了一節(jié)有關校園霸凌的主題班會課。班會資料發(fā)給家長后,家長們都很重視這一問題。這不,馬上有孩子向家長告狀了:“同學們都愛欺負我!”家長一聽,嚇得連忙到學校詢問情況。
田芯聽到家長的反饋后很疑惑:班上孩子的情況她都比較了解,沒有出現(xiàn)這么明顯的霸凌現(xiàn)象。問題究竟出在哪兒?田芯找來孩子詢問。
“聽說同學們都愛欺負你,是怎么回事呀?他們打你了嗎?”田芯小心地試探著。
“沒有人打我呀!”孩子還是很誠實的。
“那是有人罵你了嗎?”
“他們也沒有罵我?!?/p>
“那你為什么說他們欺負你呢?”
“他們總是不和我玩!”
原來是這樣。田芯又問了其他同學,了解到這個孩子比較自我,和大家一起玩的時候,他總是要求別人按他說的來做,哪怕是一起做游戲,他也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制訂規(guī)則,還不允許別人不按他的規(guī)則來。久而久之,其他的孩子就不愿意跟他玩了。
了解了事情原委后,田芯又找來這個孩子:“同學們不和你玩,這不叫欺負。他們?yōu)槭裁床缓湍阃妫阒涝騿??你可以觀察一下,其他同學在一起玩的時候,他們都是怎么做的。另外,同學們也不是不和你玩呀!你看,你的同桌總是幫助你學習吧?并不是說一定要和你玩游戲才是和你玩,一起看書學習也是和你玩呀!”
田芯認為,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他們對“欺負”的認知并不清楚,如果不及時為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等他們逐漸長大,和周圍人的矛盾會越來越多,直接影響了孩子今后的幸福生活。
同學之間小矛盾的化解,最終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這也是伴隨班級共同體的形成自然產(chǎn)生的結果。田芯所帶的班級,總是有一種特殊的“合力”,讓孩子們收獲最純真的友誼。
上個學期結束的時候,田芯用“刮刮樂”抽獎的形式獎勵班上總體評價排名前十的孩子。但是,十位有刮獎資格的同學,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刮中獎品:除了可以刮到文具盒、書架、鉛筆、跳繩等常見的小東西,還可能刮到“謝謝參與”“獎勵唱一首歌”以及一個小蛋糕。刮到“謝謝參與”的同學雖然很無奈,但還是開心地參與了這個活動;刮到“獎勵唱一首歌”的同學,也大大方方地在講臺上高歌一曲;而刮到小蛋糕的同學,則成了全班同學羨慕的對象。
當天下午,田芯按刮到小蛋糕的同學的要求帶來定做的蛋糕時,全班沸騰了,大家紛紛圍在他身邊。
田芯打趣道:“你是想帶回家跟爸爸媽媽分享,還是在教室里和同學們分享呢?”孩子想了想,說:“我還在學校里吃吧!”“那你準備和誰分享呀?”他說:“我想和同桌一起吃,因為我剛轉學來的時候,他總是會幫助我,和我一起玩。”說完,同學們都自發(fā)地鼓掌。
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班級里,孩子們像沐浴在溫暖的陽光里,怎么會不健康不快樂呢?
“如果教育是一片大森林,我愿意做那一棵最有生命力、最有趣的大樹。我希望我身旁的這一棵棵小樹都能獲得有趣的成長體驗。”在二十余年的班主任生涯里,田芯收獲的不僅是越來越成熟的育人方法,更有那一群群“有責有愛有才有趣的生命共同體”。(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