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緒兵
[摘? ?要]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相關的要求,明確了一定的目標。教學改革的深入,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此為背景,嘗試分析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要點、操作途徑和必備條件等。
[關鍵詞]主題閱讀教學;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13-0020-02
近些年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推進與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提出,都進一步明確初中語文教師要輔助學生快速整合信息、歸納知識、構建知識群、進行有重點有目標的閱讀等。主題式閱讀方式的出現(xiàn)恰好能幫助教師應對相關教學改革所帶來的新挑戰(zhàn)。
一、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要點
1.轉變教學理念,凸顯主題閱讀特征
教師的教學觀念對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能否具有成效影響巨大。初中語文主題閱讀要求閱讀者圍繞某個獨立的、相對集中的主題,在結構化處理學習內容后,基于閱讀對象的多元性、開放性特征,補充豐富的閱讀材料來拓展、充實主題內容,以支撐起更加豐富多元的主題框架。在此要求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多篇文本的過程中,努力提取線索,進行主題串聯(lián),并歸納閱讀中出現(xiàn)的障礙點等。如果教師本身不具有以上思維,那么便很難引導學生厘清閱讀主題內容。一些教師在主題閱讀教學中存在本末倒置的問題,僅僅分析教材框架,重視教材框架的層級梯形遞進分析,而忽視同主題文本的拓展閱讀要求,忽視“舉一反三”要求,忽視多文本閱讀比較及學生推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這樣,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便很難發(fā)揮其輔助效能,進而影響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有一些教師認為,主題閱讀教學設計并不等于教案,它只是課堂教學的大致框架,因此并不需要關注連續(xù)性。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設計主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在挖掘教學主題的基礎上,將課前準備、課中講授、課后鞏固與評價環(huán)節(jié)有效結合,并且要融入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精選教學活動等。
2.重視師生角色調整,教學過程動態(tài)發(fā)散
初中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好奇心極強,敢于探究和思考新鮮事物。作為多樣性群體,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歷、個性等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需要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加以引導。顯然,一些教師保守的教學策略很難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且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會抑制學生閱讀思維的多樣性發(fā)展,還會導致知識傳遞的僵化,學生閱讀活力的缺乏。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需要轉變固化的教學引導策略,并使閱讀教學過程具有動態(tài)發(fā)散性,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與閱讀材料進行平等的對話,應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材料,分析閱讀材料所蘊含的情感,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
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師生與材料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材料之間及學生之間關系的平等。學生可以作為研究者、閱讀者、探究者,也可以以講解者、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中。但無論如何定位角色,滿足學生的需求都應該被視為核心重點。教師作為輔助者和引導者,要時刻關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對閱讀對象的體悟情況等,以有效使用針對性策略,促使學生的閱讀學習逐步從靜態(tài)走向動態(tài)。
3.遵循學生本位原則,有效聯(lián)系生活實際
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在學生的學習中不可或缺。有的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相對較弱。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要求下,傳授學生閱讀的方式,以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的安排、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閱讀教學主題的明確,均需要遵循學生本位原則,以更好吸引學生參與,使學生由被動閱讀變?yōu)橹鲃娱喿x等。閱讀主題的選擇與明確、教學過程的設計安排、內容選擇標準的確立等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日常體悟。在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閱讀教學情境,要在使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的基礎上融入生活化內容,以轉變主題閱讀教學內容無序、目標模糊、策略單一等狀況。
二、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操作途徑
1.以生為本明確主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語文學科是一個教學素材、內容極為豐富的學科。教師要想有效開展主題閱讀教學,就需要科學處理教學材料,基于選擇出的主題,挑選相應的文章,并通過科學組織來構建主題閱讀文章庫。主題閱讀教學的主題可作為核心,探討出來的具有發(fā)散性的觀點可構成觀點結構。教師要將觀點與主題之間的客觀聯(lián)系整體轉移到學生的大腦中,使學生形成相應的思維方式與知識架構。在處理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注意選擇的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學習水平相契合,要具有多樣性,要與主題相關,要能夠滿足不同愛好、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以《旅鼠之謎》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按照教學標準、教學目標確定了主題——多元表達。以主題為核心,教師在教學拓展中,將相關的文章展示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寫作方式、閱讀方法。
再比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教師可按照“人物描寫方式”這一主題,將《回憶我的母親》《美麗的顏色》《我的老師》作為拓展文章。這幾篇文章中都涉及人物描寫的內容,且它們所采用的描寫方式并不相同。通過有效學習這些文章,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人物描寫方式。
2.做好前端設計,明確教學目標、方式
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前端設計包含教學場域分析、知識點背景分析、學習者分析。在明確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圍繞指導學生有效參與教學活動、為教學評價提供發(fā)展性和診斷性依據、輔助拓展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考慮。
若班級學生整體的語文基礎較薄弱,在設計目標、選擇教學方式時,教師就要有效考慮到這類學生的學習思維存在明顯的具象化特征,因此在指導他們閱讀學習時,可使用形象的事物。若班級學生整體的語文基礎屬于中等水平,教師在設計目標、選擇教學方式時,就要考慮到這類學生的思維是逐漸向抽象性思維過渡的這一特點。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可努力使閱讀要求與學生的經驗相契合,可要求學生朗讀、閱讀內容簡單的語篇和語段,并要求學生有效理解這些內容。若班級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好,教師在設計目標、選擇教學方式時,就要考慮到這類學生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深度。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可將默讀作為主要的閱讀方式,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抓關鍵、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比如在《藤野先生》的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按照教材要求、學生實際和選擇的拓展閱讀文章設定了以下目標:(1)掌握生字和新詞;(2)默讀文章,理解文章內容,厘清層次,分析“我”與藤野先生之間發(fā)生的故事;(3)結合上下文,理解分析富含深意的句子,嘗試通過分析具體事例來探究人物形象特點;(4)圍繞“人物描寫方式”這一主題,對《回憶我的母親》《美麗的顏色》《我的老師》這幾篇文章進行詳細分析,學習相應的描寫方式。教師可通過有效組織小組活動來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可引導學生通過有效仿寫,學習使用不同的人物描寫方法;等等。
3.靈活調整組織形式
教師要按照教學目標,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要將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條理地進行安排。教師要在有效考慮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學生情況、輔助資料等的基礎上,按照教學所需,靈活選擇教學模式,如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模式、基于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模式、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等。
4.依照價值標準實施多樣化教學評價
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到,自己可以選擇的教學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主題閱讀教學要圍繞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這一要求有序開展。在評價相關閱讀活動時不僅要關注終結性評價,還要關注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效果、習得效果以及教學材料的選用情況時,可使用檔案袋評價和紙筆式評價等方式。
總而言之,要想有效開展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教師不僅要精選主題,還要有效依據主題選擇相關文章、設計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式等。
[? ?參? ?考? ?文? ?獻? ?]
[1]? 朱衛(wèi)強.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7):140.
[2]? 莊再陸.核心素養(yǎng)觀下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優(yōu)化策略探微[J].新課程研究,2019(13):55-56.
[3]? 陳雪晴. 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9.
[4]? 胡波.享受閱讀,提升能力:談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8):76.
[5]? 欒力娜,許采娟,周博.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朱自清《春》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7):97-98.
[6]? 張曉.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J].教書育人,2018(20):80.
(責任編輯? ? 王嵩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