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華
審視當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往往囿于應試,對閱讀計劃缺乏合理的安排,學生欠缺閱讀的方法以及閱讀的興趣,對閱讀教學產生抗拒心理。教師要讓閱讀教學回歸本真,通過針對性的引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抓好晨讀,培養(yǎng)閱讀意識
“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是學生閱讀的最好時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分配早上時間,利用晨讀的時間閱讀語文內容,讓他們從閱讀中習得知識、積累詞匯、發(fā)現(xiàn)真理,解決學習中的迷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能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況,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如在學習《紅燭》一課內容前,教者讓學生利用晨讀時間讀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他的詩集;讀問題,能依據(jù)教者提出的問題展開探究,如“紅燭這一意象有何特點?”“詩人表達了對紅燭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作者借用‘紅燭這個意象,表達了怎樣的個人情懷?”學生也要立足于詩歌特點,分析詩歌中蘊含的美:有音樂之美,在讀時注重音節(jié)和韻腳的和諧;有繪畫之美,富有色彩,辭藻美觀;有建筑之美,節(jié)與節(jié)之間要勻稱,行與行之間要整齊。
二、合理規(guī)劃,養(yǎng)成閱讀習慣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引領學生建立長期的閱讀計劃,形成終身閱讀的意識。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規(guī)劃進行科學的引導,讓他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滿足于每日讀。每日閱讀的文本多是短篇文章,囿于教材,學生卻少有讀完一本書的體驗,他們對長篇的閱讀會產生抗拒心理,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要通過讀前推薦、讀中交流、讀后感悟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要為他們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交流,增進他們的體驗,促進他們的積累。當學生經歷一段時間的閱讀后,他們會感受到閱讀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高中生的壓力大,每天的課余時間極為有限,讓他們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顯然是不合適的。教師要針對每一本書制定合理的計劃,讓他們每天利用半小時的睡前時間參與閱讀,通過不斷的積累,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選擇讀物,引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為學生選擇優(yōu)秀的讀物,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幫助學生打下語言基礎。教師在推薦時要做好讀物與教材的銜接,可以對教材進行拓展延伸,為他們推薦一些典型性的文章。如《孟子》《莊子》《論語》《三國演義》《紅樓夢》《邊城》《復活》《巴黎圣母院》《高老頭》《莫泊桑短篇小說》《老人與?!返让?。教師也可以依據(jù)教材內容及作者相關代表作對學生進行推薦,針對所學內容為學生推薦合適的內容。教師也可以分類向學生推薦,如文化經典著作、詩歌散文、劇本、語言文學理論著作等。也可以向學生推薦不同時期的作品,如先秦散文、唐宋散文、楚辭、唐詩、宋詞、白話詩文等。在學生閱讀內容后,教師要與學生對閱讀中的問題進行溝通,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還能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形成。
四、寫作練習,促進技能提升
閱讀與寫作兩者密不可分,也是可以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教師要加強學生寫作方面的訓練。讓他們通過寫作方面的訓練,能驗證自己的閱讀效果,促進讀寫能力的提升。學生在閱讀時會注重好詞好句的積累,并做好閱讀筆記,針對不同的文體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讀景物描寫的內容時,學生要把握切入角度;在讀歷史、科普類作品時,要整理其中的歷史典故、科普知識,能為以后的寫作服務。學生有了閱讀的積累,就能為寫作提供服務。學生在寫作中也會有所思考,能體會到他人文章的行文方法。
總之,在高中語文閱教學中,教師要立足生本,從多角度、多途徑出發(fā),尋求科學的解決方法,提出合理的閱讀策略,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