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玉峰 賀麗榮 王浩志 何嘉林 劉俊杰 張 彤
(1.廣州市番禺區(qū)中心醫(yī)院消化中心一區(qū),廣東廣州 511400;2.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科,廣東廣州 511400;3.廣州市番禺區(qū)中心醫(yī)院消化中心二區(qū),廣東廣州 511400)
結直腸癌為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消化道惡性腫瘤死亡前列。結直腸癌發(fā)病隱匿,多數患者就診時病情已發(fā)展至中晚期,錯過最佳手術治療時間,因此如何提高結直腸癌早期的有效診斷率,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門話題[1]。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存在多種分子異常表達,研究其異常表達情況對了解結直腸癌的發(fā)病機制、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诖?,本研究就結直腸癌患者病灶組織中白細胞介素18 (IL-18)、促肝細胞再生磷酸酶3 (PRL-3)、胞內磷脂酰肌醇激酶 (PI3K)和蛋白激酶B (AKT)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展開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廣州市番禺區(qū)中心醫(yī)院收治的91例結直腸癌患者為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42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 (55.61±13.49)歲。本研究獲廣州市番禺區(qū)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批號2017-15號)。納入標準:①經組織病理檢查初次確診為結直腸癌;②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虎诎橛腥砀腥拘约膊。虎郯橛袊乐匦?、肝、腎功能性疾病。
1.2 方法 免疫組化法檢查結腸癌組織內IL-18、PRL- 3、PI3K和AKT表達水平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治療前行腸鏡檢查,取癌組織及癌旁正常組織各4塊,用10%福爾馬林浸泡24 h,常規(guī)石蠟包埋后制成厚3~4 μm的切片,切片脫蠟水化后參照鏈霉菌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物酶連結法免疫組化試劑盒染色說明書進行操作,以磷酸緩沖鹽溶液作為陰性對照,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染色結果。判定標準[2]:隨機選擇5個高倍鏡視野,根據細胞染色程度分為無染色 (-)、淺黃色 (+)、棕黃色 (++)、棕褐色 (+++),分別賦值0~3分;根據視野內陽性細胞占比分為≤10%、11~25%、26~50%、>50%,分別賦值0~3分。總評分=染色程度評分×陽性細胞占比評分,其中≥3分為陽性,≤2分為陰性。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 (%)]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不同組織內lL-18、PRL-3、Pl3K和AKT陽性檢出率 癌組織內IL-18、PRL-3、PI3K和AKT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癌旁正常組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見表1。
表1 比較不同組織內lL-18、PRL-3、Pl3K和AKT陽性檢出率 [例(%)]
2.2 比較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結直腸癌患者lL-18、PRL-3陽性表達率 結直腸癌患者IL-18、PRL-3陽性表達率與TNM分期、淋巴結轉移、浸潤程度具有相關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比較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結直腸癌患者lL-18、PRL-3陽性表達率
2.3 比較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結直腸癌患者Pl3K和AKT陽性表達 TNM分期為Ⅲ~Ⅳ期、淋巴結轉移、浸潤程度達到漿膜/漿膜外患者的PI3K和AKT陽性檢出率較高 (P<0.05),見表3。
表3 比較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結直腸癌患者Pl3K和AKT陽性表達
結直腸癌為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在我國該病發(fā)病率及病死率正逐年升高,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并給其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其診療工作也愈發(fā)受到臨床醫(yī)師的關注[3]。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信號通絡參與,其中PRL-3信號通路及IL18調控的PI3K和AKT信號通路是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通路[4]。
本研究結果顯示,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內IL-18、PRL-3、PI3K和AKT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癌旁正常組織,提示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內IL-18、PRL-3、PI3K和AKT表達水平較高。馮躍等[5]的研究證實結腸癌組織中PI3K和AKT陽性檢出率高于癌旁正常組織,與本研究結果相符。惡性腫瘤患者體內處于高應激狀態(tài),伴有一定程度的炎性反應,通過釋放IL-18激活細胞毒性體T細胞、自然殺傷細胞而對抗腫瘤細胞;PRL-3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加圖的重要成員之一,可提高細胞內DNA合成率,加速細胞有絲分裂進程,而促進惡性腫瘤細胞增殖;PI3K和AKT通路可調控相關基因而抑制惡性腫瘤細胞凋亡,并加快腫瘤細胞糖代謝,提高其增殖速率。故結直腸癌腫瘤細胞內IL-18、PRL- 3、PI3K和AKT陽性檢出率較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TNM分期為Ⅲ~Ⅳ期、淋巴結轉移、浸潤程度達到漿膜/漿膜外患者的IL-18、PRL- 3、PI3K和AKT陽性檢出率較高,提示IL-18、PRL-3、PI3K和AKT陽性與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劉立等[6]的研究證實結腸癌組織中IL-18、PI3K和AKT表達水平較高,且與結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IL-18可通過與其他受體結合激活核因子κB信號通路,誘導Th1細胞分泌 γ 干擾素,促進癌細胞增殖分裂,同時IL-18可誘導PI3K和AKT信號通路,促進自然殺傷細胞增殖,影響免疫系統(tǒng)。
綜上,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內IL-18、PRL-3、PI3K和AKT陽性表達率高,均參與到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