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藝婷
【摘要】朗讀能促使學生眼、腦、口、耳、手并用,對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感悟句式的特點、體會課文的主旨等都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重視范讀引領,引導學生學習朗讀技巧;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使其感悟朗讀方法;搭建朗讀平臺,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借助應用軟件,拓寬朗讀渠道等路徑來優(yōu)化傳統(tǒng)的朗讀教學策略,讓學生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要求完成朗讀任務。
【關鍵詞】低年級;朗讀教學;優(yōu)化路徑
統(tǒng)編版教材非常重視朗讀訓練,每篇課文的課后習題都對朗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可見朗讀已經(jīng)成為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朗讀能把靜態(tài)的文字轉(zhuǎn)化成可感的聲音,讓學生通過語調(diào)的輕重緩急、聲音的抑揚頓挫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墩n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提出的朗讀要求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苯處熑绻軆?yōu)化低年級朗讀教學的傳統(tǒng)策略,就能讓學生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完成朗讀任務。
一、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
由于低年級學生喜歡接觸新事物,教師可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給所要朗讀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一些富有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1]。
《日月潭》(二年級上冊)一文中的很多詞語寫出了日月潭的美,如“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湖水碧綠、薄薄的霧、披上輕紗”等,但是很多學生沒有去過日月潭,對于這些景物到底美在哪里,沒有感性體驗。他們?nèi)绻芸吹綄嶋H景物,就能對文中描寫的景色有真切的體會,讀起來也就會更有真情實感。所以,在指導學生朗讀前,教師收集了很多有關日月潭秀麗風光的照片,準備了課文范讀錄音,再利用影音軟件把圖片和聲音合并,同時加入字幕,制作成一個MP4格式的短視頻,在課堂上讓學生一邊欣賞日月潭的美景,一邊傾聽規(guī)范的朗讀,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激發(fā)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教師提出要求:隨著屏幕上文字的滾動,跟著錄音輕聲讀課文。在學生熟讀課文后,教師再次播放只有字母滾動而沒有范讀錄音的視頻,讓學生看著畫面自己朗讀。學生由于一直“身臨其境”,在反復朗讀中始終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二、重視范讀引領,引導學生學習朗讀技巧
要想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多讀,還要教會學生朗讀的技巧,如吐字發(fā)音的方法、輕重緩急的語氣及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等。學生只有有目的地反復誦讀才能把課文讀好。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讓學生觀看一些優(yōu)秀的朗誦視頻資料,使其在模仿中學習朗讀技巧[2]。
《朱德的扁擔》(二年級上冊)講的是朱德帶領戰(zhàn)士在茅坪挑糧的故事。由于課文中有些句子比較長,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先挑選出其中的一句用多媒體展示出來,與學生一起分析句子的結(jié)構(gòu)特點,并對怎樣讀好句子的停頓做了示范朗讀,再讓學生自主練習朗讀其他長句子。接著,教師給學生播放從網(wǎng)上下載的《朱德的扁擔》故事的朗讀視頻,讓學生觀察視頻中朗讀者的表情、手勢和站立的姿勢,具體分析讀某一句話時的語氣和語調(diào)。比如,首句講兩支隊伍會師,朗讀者臉上的表情是喜悅的,語調(diào)是歡快的;第二句是講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朗讀者的手順勢向下一劃,表示與“山上”的距離比較近,朗讀的語音非常重,表現(xiàn)出當時形勢的嚴峻;介紹朱德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挑糧時,一連串的動詞表現(xiàn)了朱德挑糧的辛苦,朗讀時的語氣就非常連貫;當大家藏起朱德的扁擔后,“不料”一詞后面稍加停頓,讓人體會到“朱德又找來一根扁擔”這件事帶給大家的意外;最后一句中的“越發(fā)敬愛”幾個字則略加頓音,表現(xiàn)出大伙兒對朱德的敬重和愛戴。通過研究視頻中朗讀者的語氣、表情、動作,學生能掌握朗讀故事類課文的技巧,在朗讀時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
三、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使其感悟朗讀方法
教師不僅是朗讀技巧的傳授者,還是朗讀訓練的設計者。在指導低年級學生朗讀時,教師除了從理性的視角分析、細化朗讀的節(jié)奏、語氣外,還要關注學生通過課堂閱讀所得到的體悟。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朗讀,針對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不足,及時運用指導性語言進行巧妙點撥,讓學生掌握更好的朗讀方法。
《狐假虎威》(二年級上冊)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個反問句:“你敢吃我?”因為狐貍被一只饑餓的老虎逮住了,隨時都有被吃掉的可能,處境十分危險。讀此句時,很多學生緊皺眉頭,把這句話讀得顫顫巍巍,想要表達狐貍此時害怕的心理。其實,學生在朗讀時沒有理解狐貍說這句話之前的幾個詞語,“眼珠子骨碌碌一轉(zhuǎn)”說明狐貍很狡猾,馬上就想出了對付老虎的辦法,“扯著嗓子”就是故意把聲音的音量放大,把音調(diào)提高,把每個字都拉長了說話。在學生初步思考這些詞語的意思后,教師示范朗讀狐貍的話,讓學生聽出狐貍的言下之意是“你不敢吃我”,明白狐貍是在裝腔作勢,是在試探老虎有沒有被蒙住。接著,教師讓學生嘗試在原句大意的基礎上加上恰當?shù)脑~語,用自己的話將意思表述得更加清楚,如添加“肯定”“真的”等詞,并用陳述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在感悟狐貍所說的深層意思后,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該句子,將狐貍威嚇老虎的語氣凸顯出來,最后借助表演性朗讀來烘托說話效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將理解文本內(nèi)容與朗讀訓練結(jié)合在一起,一步一步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朗讀方法,能使學生順利地掌握讀好句子的要領。
四、搭建朗讀平臺,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課文中的童話故事都非常有趣,人物之間的對話也很精彩,很適合學生朗讀表演。小學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樂于表現(xiàn)自己,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設法為學生搭建朗讀平臺,就能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中提高朗讀水平。
《小蝌蚪找媽媽》(二年級上冊)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將大自然中的現(xiàn)象巧妙地蘊含在對話中,充滿了趣味性。教學完課文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用講故事的形式表述出來。課文中一共有4個角色,分別是小蝌蚪、鯉魚、烏龜、青蛙,加上讀旁白,一共需要5個人,學生可自由組合成五人小組,由組長分配角色后,進行合作朗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朗讀時要從扮演的角色出發(fā),如蝌蚪是在找媽媽,讀的聲音要清脆悅耳,語氣急切;鯉魚、烏龜是在介紹青蛙的特征,語速要適中;青蛙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說話時要帶著笑容;旁白部分則要根據(jù)場景的變化,用不同的語氣和語速。然后,教師把每一組朗讀的情況用手機拍攝下來,并在多媒體平臺上展示出來,讓學生從屏幕上看到自己朗讀的形象,聽到自己朗讀的聲音,引導他們和其他朗讀相同角色的同學進行比較,看看哪個方面自己朗讀得比較好,哪個方面還應向同學學習,從而逐步提升他們的朗讀能力。
五、借助應用軟件,拓寬朗讀渠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許多關于朗讀的軟件和平臺應時而生,如荔枝App,喜馬拉雅聽書App、“播音主持”公眾號等,這些平臺推出的“直播朗讀技巧”“古詩朗讀”“故事朗讀”等欄目深受大家喜愛。教師可借助這些應用軟件和平臺,拓寬朗讀渠道,使低年級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朗讀知識。
《霧在哪里》(二年級上冊)是一個童話故事,課后習題要求學生掌握霧說話時的語氣。課前預習時,教師可讓學生利用手機App搜索課文錄音或視頻,感受霧在自言自語時的語氣有什么變化。通過觀看朗讀視頻、仔細傾聽錄音,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霧一共說了五句話,前三句都是寫霧的淘氣,藏完了大海又藏天空,接下來還要藏城市,所以朗讀時,“我”后面的語氣上揚;第四句寫霧不知道藏什么了,它在思考,所以在朗讀時,語音稍微拖長一點;第五句則是寫霧突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藏自己,所以朗讀時要用興奮的語氣。由于這些視頻可以重復播放,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隨時暫?;蚶^續(xù)。學生在課前利用App預習,對課文朗讀有了初步印象,課堂上學習起來就會更加順暢。對于教師布置的朗讀作業(yè),有些學生因教師無法檢查口頭作業(yè)而產(chǎn)生偷懶思想。但是,如果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荔枝App進行錄音,并配上一段輕快、活潑的鋼琴音樂做背景,生成一個MP3音頻文件發(fā)送到班級微信群里,學生不僅不會偷懶,還會積極完成。很多學生感到這個作業(yè)很有趣,也很有挑戰(zhàn)性,回家后積極完成這個作業(yè),班級微信群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朗讀大會場。
朗讀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強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毋庸置疑,朗讀已經(jīng)成為學生學好語文基礎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朗讀技巧,教師必須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呆板的朗讀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去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搭建朗讀平臺、拓寬朗讀渠道等,優(yōu)化朗讀教學策略的路徑,開發(fā)出更多能夠提高低年級學生朗讀水平的新資源。
【參考文獻】
殷義.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中旬,2016(11):58.
孫秀春.小學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J].語文天地(小學版),2020(0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