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云
摘 要:詩歌和散文是中華文化后花園中最重要要的兩朵藝術奇葩,古人抒情、言志、記事,乃至交際都離不開這兩種文體;到了高中,語文課本中的古代詩歌散文逐年增加,選材上重文學,重文化,重經(jīng)典。
高中古代詩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人物的精神風貌,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思考的能力,幫我們樹立遠大的志向,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懷和家國情懷,崇高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有效性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高中語文教學最好的教材,這本書收有從先秦到近代的歷代名家名作,時間跨度大,(春秋時期《論語》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之《湘夫人》,清末黃遵憲之《今別離》)內容豐富多樣,按照課時安排表,課文講不完是必然的。
以為這樣筆者做了一些微調,甚至取舍也有。在學生和同事的懷疑和質問聲中,高二上學期已經(jīng)成為過去,幸好所帶的兩個班級四次月考試好歹年段排名保持連續(xù)第一第二。回首過去才能展望未來?;诖?,在這歲末年初之際,筆者趁著有些想法并及時做了收集和整理,甚至反思,以期可以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有更多的收獲。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帶領廣大文學愛好者進入文學殿堂,乃至探勝取寶最佳的工具。選修課程的學習應當更加放開思路,發(fā)展個性,更加需要主動的學習。這是非常正確的說法。本文就古代詩歌散文教學提出自己的一些還不成熟之見解,供大家探討,同時也希望同仁同行提出更好更完善的教學策略。
一、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明確教學目標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開篇就是《長恨歌》很長,第二篇即是《湘夫人》,雖然不是很長,但生僻字很多,文言現(xiàn)象也很多,一來就馬上給人氣喘吁吁之感。古代詩文由于年代久遠,導致學生看不懂,我們可以通過補背景看注釋來了解古人。筆者就想那就先篇幅短小一些的,講講只有幾句的吧,于是就先上《蜀相》和《書憤》。首先,這兩首詩都懷古懷人,抒發(fā)了對諸葛亮的仰慕崇敬之情,《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年年芳草為誰綠,年年致君堯舜上,初心不變的杜甫稱頌仰慕之余,更多的是那種深沉的嘆惋和感傷;《書憤》中陸游以諸葛亮自比,“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苯璐俗悦闼麨閲Я?,憤激之余不會放棄恢復中原的宏大志向。這兩首詩歌筆者要求學生要向課堂要效率,詩歌內容學生當堂課就背下了。筆者認為這兩首詩歌應該是語文老師幫助學生尋找家國情懷,學會承擔社會責任,創(chuàng)造自己人生價值是最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吧。
張嘉驊在《少年讀史記》曾提及“對于人生來說,學會承擔什么以及學會怎么承擔的確很重要,生命的意義就在于自我價值的創(chuàng)造,這種承擔具有它自身的意義和時代性,沒有承擔的人往往是沒有作為的人。有承擔是好事”。
在此,筆者認為,我們的學生進來高中,最后真正帶走的不是百度里知道的知識,而是通過體驗詩人生命里的徘徊與綻放,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并提升自己。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明確教學目標的進行古代詩歌散文教學,探討作者的心路歷程,探討作者的胸襟和情懷,以及對他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注,這估計是我們編者編輯《古代學習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奧義之所在吧。
二、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達到共情升華
“我們在解說、欣賞詩歌的時候了,應該從作品的整體出發(fā),與作者成為心靈相同的好朋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理解詩歌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p>
比較學習完《蜀相》和《書憤》之后,我們開始了第二篇詩歌《湘夫人》的教學安排。大家都知道,楚辭是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的詩歌,其年代之久遠,生僻字之繁多,導致很多學生望而卻步,愛在心口難開,基于此,筆者認為能夠當堂達到的教學目標大概就是讓學生當場記下“裊裊兮予懷,洞庭波兮木葉下”這句“千古言秋之祖”的詩句。
筆者認為,這篇詩歌可以拓展到必修課《離騷》,想到”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的屈原,他對美的追求,貫穿他的一生,他為美政理想奮斗了終生。詩歌教學中能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即可達到讀者與作者的共情,理解詩歌主旨就水到渠成了。
《湘夫人》中所表現(xiàn)的男女水神歡會難期、思而不見的愛情悲劇,實際上正是他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說湘君湘夫人相約而不相逢是悲劇,是因為赴約的雙方都錯過了的相會的時間。相愛的人在耐心平靜的等待之后,或是歷經(jīng)重重難關后終于可以團聚,即便沒有團聚詩歌卻也因此有了強大的生命力,讓歷代的讀者可以從作品中不斷獲取不畏艱難、不息地追求理想和愛情的巨大動力。筆者認為,《湘夫人》教學應可以達到共情,并完成了作品的讀者再創(chuàng)造這個過程。
說到愛情,就又不得不提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了,這就過渡到這本教材的開篇之作——《長恨歌》了,還像之前提到的那樣,要向課堂要效率,筆者當場要求學生背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做連理枝”等千古名句。經(jīng)過兩課時的教學,我們貌似已完成教學任務,但“總覺得看不飽,嘗不透似的”。
我們閱讀和欣賞這樣的詩歌,應充分認識到詩歌思想意旨的豐富性,作者除了對李、楊荒淫生活的暴露和批評之意,但對詩歌后半部分李、楊悲情愛情的描寫卻也有幾分感人,情感表現(xiàn)的藝術性,這是《長恨歌》超出一般作品的耐人尋味的地方之所在了。
這樣,不知不覺間,第一單元的教學應該能達到編者的要求了,“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了。至于知人論世,那就得多了解古代文學史的作家作品了,之后筆者就非常自然過渡到《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概述》。概述大概有5課時的課程,有點差強人意,盡可能做到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的確不失為提高古詩文教學課堂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 從外層到內層兩個層面來解讀文本意義
古詩文教學中,外層是指由語言文字直接呈現(xiàn)的意義;內層,是指由文字意義指向的聯(lián)系外在世界和內在世界所構成的意義。外層是顯性的,容易被讀者所捕捉到的;內層含義是內隱的,需要讀者深入文字之后去細心體會的。唐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盛唐詩人李白是盛唐知音的天才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