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荻弋 王成瑜
摘? ?要:2020年初,昆明市實施了為期一個多月的“2020屆高三在線課堂”,該課程通過電視及網絡覆蓋昆明市4.2萬名高三學生,共播出168節(jié)課。截至播出結束,有統(tǒng)計的電視平均收視率為0.069,新媒體平臺的觀看總量超過456.95萬次,這是一次空前大規(guī)模的遠程教學實踐。文章通過對參與該課程學生及教師的問卷調查及相關數據的分析,從在線課堂的“課程設置”“收視情況”“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提出了“電視—網絡大規(guī)模公開課”的概念,并探討了類似課程的可行性教學模式,即從現階段與線下課堂教學初步互補的教學模式到實現與課堂教學高度互補的“多向互動”教學模式。
關鍵詞:電視—網絡大規(guī)模公開課;教學實踐;可行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21)12-0047-05
2020年2月10日至3月11日,昆明市推出了“2020屆高三在線課堂”(以下簡稱“在線課堂”),該課堂覆蓋了全市4.2萬名高三學生,由昆明市名師專家團隊錄制專題課程,通過昆明教育電視臺及該臺微信公眾號同步播出,由學校組織學生在家收看學習。本次“在線課堂”是一次為期一個月的大規(guī)模遠程教學實踐,為今后組織實施此類公開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在課程設置、技術支持、教學支持、課堂設計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在線課堂”的課程設置與收視分析
1.“在線課堂”課程設置情況(見表1)
“在線課堂”第一節(jié)課從7∶30開始,最后一節(jié)課18∶10結束。每節(jié)課時長1.5個小時,每天文理交叉播出共6節(jié)課,每節(jié)課間休息20分鐘,每天課程播出時長為9小時。每7天為一輪,每輪中間休息一天,一共播出4輪,總共播出28天。
總體而言,文科總計106節(jié)課,理科總計107節(jié)課,文理科在線學習的時間基本相同,每天學習課程均為4節(jié),平均學習時長為6小時。
2.“在線課堂”收視分析
我們抽取了全市4所一級高中、3所二級高中的6個文科班和7個理科班的高三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總計回收問卷576份,其中文科247份,理科329份,依據問卷調查和電視、網絡的統(tǒng)計數據分析,發(fā)現在線課堂有如下收視特點:
(1)網絡直播是收視主流渠道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通過電視觀看課程的占比為32%,通過微信公眾號觀看的占比為68%,網絡成為本次課程收視的主流渠道。電視和網絡兩個渠道相比,電視(包含昆廣網絡、電信IPTV和移動機頂盒收視)的優(yōu)勢主要有:信號穩(wěn)定、屏幕通常較大、視聽效果更好;劣勢主要有:除電信IPTV外,電視沒有暫停、點播、回放等功能,線性輸出,學生收視相對被動。
網絡收視的優(yōu)勢主要有:微信公眾號的使用偏好及用戶覆蓋率很高,收視不受場地限制,而且網絡平臺在每節(jié)課直播結束后10分鐘內就能實現點播回看,還具有暫停、倍速、截屏等多項實用功能,收視的掌控性更強;網絡收視的劣勢主要有:需使用智能手機、電腦等設備,也需要有良好的網絡覆蓋,目前受條件限制,網絡還可能存在卡頓現象,而且屏幕相對較小,視覺易疲勞。
(2)“首日效應”明顯,隨時間推移收視數據波動下降
2020年2月10日是“在線課堂”播出首日,當天昆明教育電視臺最高收視率達0.518,全天6節(jié)課平均收視率達到0.29,微信公眾號入口2觀看直播總量高達38.5萬,最大同時在線人數5萬;微信公眾號入口1支持的最大同時在線人數是2000人,全天滿員。播出首日總收視人數為整個課程期間最高值,之后收視呈現波動下降趨勢。截至3月11日課程結束,有統(tǒng)計的電視渠道平均收視率為0.069;而新媒體平臺的課程觀看總量超過了456.95萬次,平均每節(jié)課的觀看量為2.72萬次,如圖1、圖2所示。
(3)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學生看完了全部課程
根據調查問卷統(tǒng)計,文科學生收看完全部課程的占比為34%,只有20%的學生收看的課程不到50%;理科學生收看完全部課程的占比為33%,只有32%的學生觀看完的課程不到50%。大部分學生收看完半數以上的課程,且文理科都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看完了全部課程,說明學生收看在線課堂的完成度較高,如圖3所示。
二、“在線課堂”的教學評價分析
本次“在線課堂”采取講座式授課,以專題方式進行,師生無互動。通過問卷,對本次課程教學評價的分析結果如下:
1.課程時間成為學生最關切的問題
576份問卷里,學生在需要改進的事項中,選擇最多的是“每節(jié)課時間太長,容易疲勞”,有316人選擇了該選項,占總參與調查人數的54.9%,即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在線課堂每節(jié)課90分鐘的時間太長;另外,課程編排的問題也受到了關注,有231人認為“課程編排過滿,沒有時間消化”,占調查人數的40.1%。選擇“教師講課太快,知識點太多,記不下來”的人數有238人,占調查人數的41.3%。在線課堂科學的時間安排應成為研究在線教育的課題之一,具體如圖4所示。
2.與教師互動是學生較強烈的訴求
本次課程期間,學生的學習反饋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通過“昆明教育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留言;二是在網絡播出通道留言;三是部分學生由于公開課授課教師是自己的老師,可以課前課后直接跟教師溝通。但互動相較整體而言還是較少,所以本次課程可視為單向輸出。
在問卷調查中,選擇“不能跟教師互動,有疑問無法解答”位列需要改進的事項第二,共有259人選擇,占總調查人數的45%。這說明,打造互動渠道、實現師生互動的需求非常強烈,如何解決這一需求,也將是此類課程今后改進的一個方向。
3.多數學生認為課程各學科難度適中
在調查中,多數學生認為本次課程各學科的難度適中,對自己有幫助。其中,去除“幾乎沒看課程”的無效評價,理科組中認為“課程難度合適”比例最高的學科是生物,占94.7%,其次是語文,占91.7%;認為“很難,幾乎聽不懂”比例最高的學科是物理,占20.1%;認為課程“簡單,不聽就會”比例最高的學科是語文,占6.2%,如圖5所示。
文科組中,同樣去除“幾乎沒看課程”的無效評價,認為“課程難度合適”比例最高的學科是語文,占93.5%,歷史、政治、地理評價比例非常接近,分別是88.4%、87.7%和86.1%;認為“很難,幾乎聽不懂”比例最高的學科是數學,占39.3%;認為課程“簡單,不聽就會”比例最高的學科是英語,占7.4%,如圖6所示。
綜合而言,去除幾乎沒有聽課的無效評價,整體選擇“課程難度合適”的比例為84.7%。此外,調查顯示,理科的物理、文科的數學都是難度評價最高的學科,且難度高的評價中二級中學比例明顯高于一級中學。二級中學理科學生認為物理“幾乎聽不懂”的比例是28.8%,一級中學這一比例為10.7%,選擇物理太難的學生中二級中學學生占比為74.5%;二級中學文科學生認為數學“幾乎聽不懂”比例是43.8%,一級中學這一比例為33.7%,選擇數學太難的學生中二級中學學生占比為62.2%。這說明,本身難度大的學科,在課程設計方面需要更加注意分層教學,否則容易出現較大比例沒有教學效果的現象。
4.“在線課堂”獲大多數學生正面評價
“在線課堂”對昆明市的信息化遠程教育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總體而言獲得了絕大多數高三學生的正面評價。在調查問卷中,絕大部分學生表示對本次高三在線課堂滿意,認為課程滿意及非常滿的人數占總人數的73.1%,認為不滿意的人數僅占2.1%,具體如圖7所示。
目前,雖然整體正面評價遠高于負面,但我們也注意到選擇課程“滿意,有一些幫助”的學生占比為50%,選擇“非常滿意,很有幫助”的學生占比僅為23.1%。這說明雖然在線課堂對大部分學生有幫助,但效果依然有限。如何提升教學效果,真正更好地讓學生學有所得,是今后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三、“電視—網絡大規(guī)模公開課”的概念及特點
在線課程領域中,“慕課”是非常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一個概念,“慕課”即“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其通過互聯(lián)網提供給所有人學習,突破了人群、地域和時間的束縛,完全開放。相比較單純的開放教育資源,焦建利認為慕課更加側重課程與教學,“可以說是在線教育的重要突破”[1]。
“2020屆高三在線課堂”作為一定意義上的大規(guī)模在線課程,有類似慕課之處,但又具備自身的特點,所以本文提出“電視—網絡大規(guī)模公開課”(以下簡稱“公開課”)的概念,與普通“慕課”相區(qū)別?!半娨暋W絡大規(guī)模公開課”是指:以專業(yè)電視臺廣播級視頻技術制作,依托教育電視臺及互聯(lián)網面向有限范圍,供部分學生學習的大規(guī)模公開課程。以“在線課堂”為例,“公開課”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是依托電視臺錄制播出,從教育資源的制作來看,視頻制作技術達到廣播級要求,這保障了教育資源的制作品質;二是課程不限于網絡渠道發(fā)布,與普通網絡在線課程相比,電視在現階段可以提高課程的覆蓋力,且電視的傳輸信號相對穩(wěn)定、流暢,可以使目前不具備上網條件的學生通過電視就能參與到課程教學中,這是一般在線課程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三是課程為有限公開,一方面基于昆明教育電視臺的覆蓋范圍僅是昆明市轄區(qū),另一方面基于通過微信公眾號渠道收看需要使用密碼,而密碼分發(fā)范圍也是昆明市轄區(qū)的學校;四是大規(guī)模,本次課程學生基數達到4.2萬人。到“在線課堂”播出結束為止,有統(tǒng)計的電視平均收視率為0.069,168節(jié)課新媒體平臺觀看總量超過456.95萬次,這已經大大超過一個班級、一個學校的教學規(guī)模,是名副其實的“大規(guī)?!薄?/p>
四、“電視—網絡大規(guī)模公開課”的可行性教學模式探究
在教學實踐中,與教育信息化技術結合較有影響力的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2],慕課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視頻,即學習資源,所以“慕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胺D課堂”起源于美國,隨后逐步在美國的一些中小學開展實踐,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3]?!肮_課”與“慕課”有相似性,但更有自身的獨特性,所以需要探討構建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1.“公開課”的定位、特性及課程目標
“公開課”的覆蓋對象主要是區(qū)域內的中小學生,它不是課堂教學的替代,這與部分學者對“慕課”的定位是一樣的,即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輔助學生學習知識,實現遠程課堂教學,但是無法完全替代學校及課堂的面對面教育[4],而且也符合當下學生對于“在線”教育功能的期待[5]。“公開課”是課堂學習之外的補充課程,利用周末、假期等課余時間,就具有共性特征的問題、教學重點、復習難點或具有推廣價值的教學、備考方法等進行授課,其主要具備以下特性:
(1)教學活動屬性:“公開課”不能僅僅被視為教育資源的簡單公開,而應該將其納入“教學活動”的范疇,即有相應的課程設計及組織,并對教師順利開展“公開課”教學進行相關培訓。當然,“公開課”是超越班級、學校的教學活動,需要跨學校進行統(tǒng)籌設計和安排,這也是一項復雜且艱巨的工作。
(2)公益性:“公開課”的首要作用是提高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所以課程都是公益性的,然而如何保障公益性“公開課”的持續(xù)運作,還需要政策等各方面的激勵保障[6]。
(3)大眾傳播屬性:“公開課”通過電視及網絡播放,進入了大眾傳播的范疇,所有課程內容應該保證學科專業(yè)知識的準確性,教師形象、語言運用和教學視頻質量都應符合電視臺的播出標準,“公開課”應該經過專業(yè)的把關和審片。
2.逐步形成“公開課”多向互動教學模式
“電視—網絡大規(guī)模公開課”本質上是遠程教學,其教學模式也不能照搬課堂面授教學,而需要探索一種與自身課程目標、課程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當然,這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隨著技術進步、課程發(fā)展、理念更新、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公開課”的實踐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所以“公開課”的教學模式應該依據不同實施階段和技術背景進行討論。
(1)現階段實現“公開課”與線下課堂的初步互補
目前,“公開課”處于單向輸出階段,其實施過程主要是:
①發(fā)布課程預告與預習資料:發(fā)布預習資料是指提前對授課知識點、教學重點、關鍵性問題等進行預告,可通過公眾號、教師群、班級群、授課平臺等渠道發(fā)送及下載。提前了解授課內容,也有利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收看課程或是收看課程的哪些部分。
②分層教學(課程的錄制播出):“公開課”所面對的學生基礎、狀態(tài)、需求各不相同,同一節(jié)課要有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以分層教學的思維進行課堂設計:首先通過征集、調研等方式了解各層次學生的需求;然后組建“公開課教研團隊”,確定授課主題后,將教學難度劃分層次,并依據分層為不同層次學生準備不同的課前預習資料、課中思考問題、課后作業(yè)等,例如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預習資料可從基本概念入手,基礎較好的學生可在課前、課中跳過一些基礎性內容,并提供延展性的問題和作業(yè)。
③線下課堂補充:“公開課”可以讓名師的優(yōu)質課程覆蓋更多學生,知識內化需要的討論、答疑,作業(yè)的批改及檢測,這些環(huán)節(jié)需要讓學生回到自己的班級中,由任課教師線下補充教學來完成。
“公開課”雖然也是通過信息技術完成知識的傳遞,但由于教學的重心是在遠程授課環(huán)節(jié),這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截然不同[7]。本文將“公開課”的準備階段視為“課前”,將遠程授課的過程視為“課中”,將線下相關的教學活動視為“課后”,相較于傳統(tǒng)意義的“翻轉課堂”,“公開課”的知識傳遞主要依靠“課前預習預告”及“遠程授課”完成,知識內化則依靠“課后”的線下課堂組織討論、答疑、檢測等完成,如圖8所示。
(2)“公開課”與線下課程高度互補融合階段
隨著互聯(lián)網等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整體發(fā)展,“公開課”最終將形成多向互動教學模式,并實現與線下課堂的高度互補融合?!岸嘞蚧印奔磪⑴c“公開課”的學生與名師之間、學生與助教團隊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將通過網絡實現實時互動,在線答疑、討論、檢測也成為可能,教師還可利用教學數據分析,實現更加精準的教學分層和教學輔導,這種多方位、多主體、多形式的教學互動稱為“多向互動”。到了這個階段的“公開課”,知識的傳遞和內化都可以遠程完成,同樣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課程,“公開課”將更加高效、精確,并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補充課程的作用,最終“線上—線下”課堂將高度互補融合。
多向互動教學模式(見圖9)主要是依靠技術和教學團隊支持實現課程中的實時全面互動,無論課程是錄播還是直播,都可以在課程播出的過程中,達到線下課堂般的互動體驗,同時又可以實現課程的大規(guī)模覆蓋,真正讓更多人接觸到優(yōu)質課程資源。多向互動階段,“公開課”的“課中”成為重中之重,當然由于互動的人數眾多,這個階段的助教團隊不僅要在課前進行教學支持,在“課中”也需要參與到互動中,“公開課”的功能性將大大提升,課程組織的復雜程度也大為增加,目前也僅是作為理論進行構想。
總之,無論是通過電視還是互聯(lián)網,學校乃至全社會對遠程教育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大規(guī)模“公開課”作為課堂教學的公益性補充也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讓優(yōu)質教育資源最好、最大化地發(fā)揮效果,讓教育更加公平,就是“電視—網絡大規(guī)模公開課”所要達到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焦建利.從開放教育資源到“慕課”——我們能從中學到些什么[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10):17-18.
[2]童文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6(25):160-161.
[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30(4):46-51.
[4]肖薇薇.對“慕課”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4(8):19-21.
[5]趙霞,孫宏艷,張旭東.四國高中生調查:中國高中生在線學習態(tài)度最積極[N].中國青年報,2020-05-14(10).
[6]閆寒冰,柳立言.居家在線學習啟迪未來教育創(chuàng)新[N].中國教育報,2020-5-7(7).
[7]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5):26-32.
(編輯:李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