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峰
摘 要:問題學生從古至今都是教師所遇到最大的困難之一,他們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對造成問題學生的產(chǎn)生因素以及相關的對策實踐進行分析,希望能為教育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愛心;教育;問題學生;案例
一、問題學生產(chǎn)生的原因探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出生以來所接觸的第一課,父母則是孩子接觸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表現(xiàn)出了一個良好的榜樣,那么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完全百利而無一弊的,但如果家長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做一個良好的榜樣,甚至還把自己最差勁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那么對當時沒有是非分辨能力的孩子來說,也會學習,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
(二)學校因素
學校的教育不是萬能的,所以在針對學生的教育中難免會出現(xiàn)疏漏。教師更重視學生通過學習所展現(xiàn)出來的成績與學習能力,而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中,教師會較功利地把這樣的思想給貫徹下去,從而忽略了學生更應該重視的另一種學習——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并不單指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世界的正確認識,以及自身正確“三觀”的形成。教師往往會急于把學科知識教授給學生,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并沒有通過這些學科的內容去引導他們正確認知自己的行為,這就導致學生的思想道德層次不高。另外,一些教師總是端著自己的架子,放不下身段去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這自然會挫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讓他們開始保持沉默,把所有問題都藏在心底,按照自己的主見行事,但學生的“三觀”并不是成熟的,在這樣的心路歷程中有可能走入歧途。
二、用“愛心育人”理念轉化問題學生的對策
(一)用誠意消解問題學生的敵意
如今的教育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這就包含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責任,以及引導他們往好的成長方向發(fā)展的教育義務,但這兩點都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愛與誠意,問題學生對周圍的一切往往是充滿敵意的,尤其是對教師,所以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再生硬地對問題學生進行嚴厲的管教,而是應該表達出愿意為他們解決困難與迷茫的誠意,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與愛護。例如,一個學生由于家庭變故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因此導致他在學校中的學習一落千丈,這個時候教師不應該急于責怪他的表現(xiàn),甚至告知家長,而應該主動與他進行溝通,了解到在他身上所發(fā)生的事情,并能主動為學生開導當前的心態(tài),也能主動去幫助學生解決他在家庭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之后對該學生任何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與成績的提升,都應該表現(xiàn)出極大的支持與鼓勵。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自然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對生活和學習也會重新燃起希望,開始懂得感恩與團結,并能夠更加堅強地去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自然也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原動力。只要教師展現(xiàn)出真誠,那么學生也會不吝回報自己的愛。
(二)用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改變
但對于一個問題學生的轉化并不只是單單依靠教師自身的誠意與關心就能徹底解決的,而應該與問題學生的家庭聯(lián)合起來,一起表達出對問題學生的愛護,這才是最有效果的轉化策略。教師可以以“家長沙龍”的方式,積極與問題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講述自己在教育過程當中的作為,以及問題學生在家庭當中的表現(xiàn),讓家長進行這些完整的表述之后,教師應該以舒緩但嚴肅的態(tài)度,對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的一些不規(guī)范甚至是嚴重錯誤之處提出改進意見,引導家長能夠展現(xiàn)出更加合格的教育方式。在這樣的通力合作下,對于還沒有成為問題學生的學生,自然有更好的預防作用;對于已經(jīng)成為問題學生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重新感受到教師與家長的關懷,重新回到他們愛的懷抱中。
綜上所述,用“愛心育人”理念轉化問題學生的視角來看,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做到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不能做到與他們平等地交流,不能為他們解答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困惑,就不能稱之為是一種成功的教育,因為他們會潛意識地認為問題學生是無可救藥的典型,不想再花精力去解決這樣的難題,這與當前的“生本”核心意識是完全沖突的,所以要做一個合格且優(yōu)秀的教師,用“愛心育人”理念去轉化問題學生的方式,是他們必須學習和運用的。
參考文獻:
[1]周陽溪,羅文雙.“愛心育人”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路徑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30):35-36.
[2]朱紅平.愛心育人 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8,2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