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怡
【摘要】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對于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學生來講,學起數(shù)學來可能覺得枯燥、費力。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恰當?shù)剡\用比喻,那么,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數(shù)學應該會“吃”得更香,學得更牢、更有興趣。
【關(guān)鍵詞】比喻;數(shù)學課堂;知識;興趣
比喻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許多教師認為,它是語文學科的專屬,其實不然也。數(shù)學課堂上,我們也可以通過運用恰當?shù)谋扔?,讓“?shù)學課”這一清湯變得更加“好喝”,讓學生“喝”完之后回憶無窮。這“余味”久久不能散去。下面,結(jié)合教學實踐,筆者談談在數(shù)學課堂上是如何運用“比喻”這一調(diào)味劑。
一、借用比喻,化難為易
枯燥乏味的定義或知識有時較難理解和記住,但如果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已有生活經(jīng)驗,給知識點做一個比喻,也許這個知識點就變得離我們的生活很近,而不再是陌生的、冷冰冰的知識,這樣就通俗易懂了。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是這本書中的教學難點。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人民幣,但是由于缺乏購物的計算經(jīng)驗以及學生的思維仍停留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所以不能很好地進行稍復雜的人民幣計算。
比如,在講解2元3角-5角=( )元( )角時,學生寫出了3元2角、1元2角、1元8角等,答案參差不齊。雖然學生明白人民幣之間的單位換算以及相同單位才能相加減,但學生就是不會運用,只能機械地計算。
課后,筆者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元、角、分”這個知識點?筆者突然間有了一個靈感,那就是把“元、角、分”比喻成學生感興趣的軍隊人物。首先,筆者問學生“元、角、分”這3個人民幣單位里誰最大?學生脫口而出“元”,那誰排第二呢?筆者緊接著問?!敖恰?,學生大聲喊出。學生已經(jīng)在多次識記中對這3個人民幣單位的大小爛熟于心。“但是你們知道用什么方法來記住它們的排序嗎?”筆者隨即拋出一個難題,學生愕然。于是,筆者吊胃口問“元”字可以組什么詞呢?“元旦”“一元”,學生興趣高漲?!笆前?,元旦里的‘元是首、第一的意思,所以‘元就排第一”?!澳俏覀冇薪堑膭游镆话阌袔讉€角啊?”學生異口同聲說兩個,“所以角排第二,而分呢?就是把東西分享了,分完就比較少了。因此‘分排第3?!苯又?,筆者跟學生說:“其實,我們可以把‘元、角、分分別比喻成軍隊打戰(zhàn)里面的‘士、大兵、小兵,而我們所有人都是將軍,我們來指揮這場作戰(zhàn)。比如,1元2角-8角=( )角。我們就想對方的8個大兵打過來了怎么辦?我方只有2個大兵不夠打,那就向上一級‘元這個‘士請示,那個‘士就會派出10個大兵,加上2個大兵,湊成一條新的軍隊12個大兵,這下肯定能打贏對方8個大兵,還剩4個大兵,也就是4角?!睂W生聽完后覺得很有趣:原來這個人民幣的簡單計算還可以想像成自己來指揮作戰(zhàn)。這下,當了將軍后,還有成就感。于是,在接下來的計算題中,誰也不甘示弱,想要當好一個將軍。而這樣的難點知識也因為有了恰當?shù)谋扔鳎寣W生不再覺得數(shù)學是晦澀難懂的。
二、利用比喻,深化記憶
比喻不僅把知識點化難為易,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教師時常會困惑,為什么學生對于學過的知識點掌握得不牢,究其原因,可能是學生在當時并不理解,或者是時間長久,遺忘了。但我們對于一些兒歌、俗語等,卻能記憶猶新。其實,這里面有些就是運用了比喻。如果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上對于一些重點知識能加以生動形象的比喻,相信學生會記憶深刻。
比如,人教版一年級“小括號”這一知識點,教材只是生硬地出示了一句話“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這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只能死記硬背,如何讓它更好地留在學生的認知系統(tǒng)中呢?筆者利用受學生喜歡的《西游記》這一動畫,把小括號“( )”比喻成西游記里面的唐僧,其它的“+、-、×、÷”計算符號比喻成唐僧的徒弟和白龍馬。只要遇到師傅唐僧,也就是遇到老大“( )”,都要為它讓路。學生相視一笑,原來還可以這樣記,以后一看到“( )”就知道要先進行“( )”里面的運算。
再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含有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一知識點時,由于學生經(jīng)?;煜\算順序,因此,筆者將混合運算比喻成搭公交車。乘、除就是爺爺、奶奶,加、減就是哥哥、姐姐。如果只有爺爺、奶奶或哥哥、姐姐搭車,那就按照先來后到的順序,誰排在前面就先誰上車,也就是同級運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但當有爺爺、奶奶或哥哥、姐姐同時搭車,就要尊敬老人,應該先讓爺爺、奶奶上車,再讓哥哥、姐姐上車,也就是不同級運算,先算乘除、后算加減。這樣一比喻,學生就覺得通俗易懂了,就不會混淆了。
三、巧用比喻,激發(fā)興趣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對周圍環(huán)境與教學有關(guān)的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體會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因此,在課堂上巧用比喻,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原來是如此的有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講解分數(shù)的認識這一知識點時,為了方便學生記憶,筆者告訴學生:分子就像兒子,分母就像母親,偉大的母親辛苦背著兒子。學生一聽,覺得很容易。此外,筆者也列舉了歷史上的很多名人,也經(jīng)常用數(shù)學的知識點來做比喻。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就把人比喻成分數(shù),他說:“一個人就好像一個分數(shù),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數(shù)的值越小。”學生聽完之后覺得很有趣,自己也嘗試了一下。比如,分子就是努力程度,分母就是試卷難度,越努力,得分越高;試卷簡單,得分也高。還有的把分子比喻成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分母是父母的開心程度,學習越認真,父母越開心。雖然這些比喻從科學、專業(yè)上來說,可能欠缺嚴謹,但這些比喻能激發(fā)學生的渴望和興趣,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如此有趣,從而使得學生體驗將數(shù)學內(nèi)化為自己的認知,從而在喻中學,學中喻。
綜上所述,比喻修辭法并不是語文課的專利。在枯燥、抽象的數(shù)學課中,如果能巧妙地運用比喻修辭法,更能讓學生理解知識點,深化記憶。同時能增加數(shù)學的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荷蘭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過:“用形象直觀的方法對數(shù)學問題進行比喻和描述,是學習數(shù)學最為正確的方法。”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上如果能合適地加上比喻這一“調(diào)味劑”,相信學生能學得更好、更遠、更有趣,教學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東橋.合理巧比喻? 趣味學數(shù)學[J].中小學電教(下),2012(5):140.
[3]趙厚剛.比喻,是理解數(shù)學知識的隱形“翅膀”[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5(7):31-32.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