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錦嫦
摘 要:班級文化建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產生著直接的影響。如何創(chuàng)建具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是班主任關注的課題,本文通過分享“耕讀園”特色班級創(chuàng)建的心路歷程,帶來筆者對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特色班級文化;勞動教育;傳統(tǒng)文化教育
特色班級的“特色”在于“因校而異、因班而異、因師而異、因生而異”的,是針對班級情況,結合學校特色,充分發(fā)揮班主任和學生優(yōu)勢和特長建立起來的。筆者與張丹老師所帶班級立足校情學情,充分發(fā)揮雙班主任優(yōu)勢,確定以“耕讀”為班集體特色建設方向,用勞動促進讀書,承傳統(tǒng)立德樹人,特色班級文化創(chuàng)建初見成效,并獲評2020年中山市特色班級。
一、育人為本,確立“耕讀”班級特色
黨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多次提出要樹立兒童的勞動意識,要通過勞動磨練意志。筆者所在煙洲小學地處珠三角,學生遠離了農耕生活,不解農桑、五谷不分,節(jié)約糧食的意識越來越淡薄。這一代學生大多不需要耕種,但是農耕中“勤學篤行”的精神卻是需要學生們傳承與發(fā)展。
筆者在全面了解班級狀況的基礎上,直面班級學生存在問題,結合煙洲小學的校訓是“誠勤樸愛”中“勤”的教育核心理念和百年煙洲書院的文化底蘊,構建出與之相匹配的班級文化,確立“耕讀園”特色班級名稱,以傳承“耕讀文化”為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方向。耕讀文化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耕讀園中 “耕讀” 是指邊勞動邊讀書的耕讀結合的價值取向,其精神核心是“勤學篤行”的務實作風?!案庇赊r耕延伸為勞動教育,通過辛勤勞動激發(fā)學生勤奮學習的內驅力,借勞動教育立德樹人;“讀”以傳統(tǒng)文化的誦讀、吟誦為依托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文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結合主題,建設“耕讀”文化體系
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屬于班級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共有的態(tài)度、信念的復合體。[1]在確立班級特色文化主題之初,班主任要進行頂層思路和框架設計,充分尊重學生,師生合作一起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認知特點和發(fā)展特征的班級特色文化理念識別系統(tǒng),并轉化為文字、圖像等,外顯于教室環(huán)境布置上。
走進“耕讀精神”,筆者與學生共同設計班級文化符號——班徽,由學生參與設計并投票選舉產生,這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對班集體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用有形的符號將無形的文化植入學生心中。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而班級制度文化是班級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通過民主商議確定 “勤耕尚讀”的班風和 “勤學篤行”為班訓,并依據班級情況共同制定“文明公約”、“班規(guī)”制度,以吟誦的方式創(chuàng)編的班歌,低吟淺唱帶著孩子們走進耕讀生活。班級精神文化需要在生活細節(jié)處有形體現(xiàn),需要有形的物質環(huán)境的熏陶浸潤,筆者組織學生參與打造以農耕為主題的班級環(huán)境文化,有形的環(huán)境讓耕讀的思想無形中植入學生心中。
三、依托課程,開展“耕讀”實踐活動
陳德靜教授指出德育需通過體驗方式開展:“受教育者在教育者引導下,通過親身實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并進而外化為個體的良好行為的過程根據。”[2]特色班級文化的創(chuàng)建與耕種一樣,不可能一蹴而就,需通過切實可行的特色課程讓學生“做中學”。
為了讓耕讀園能夠有秩序的發(fā)展,筆者與各科老師一起設計一系列的班本德育課程,通過校內勞動教育課程、家庭勞動教育課程,重塑“勞動最美”的價值觀;通過傳統(tǒng)文化與古人對話,了解農耕文明,培養(yǎng)“中華民族”自豪感;回歸生活,通過社區(qū)勞動給學生以生動而深刻的教育,具體課程設計如下:
在課程實施中,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課程學習以及創(chuàng)建特色班級的意義,通過切身實踐,潛移默化地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提升班級文化建設質量。
四、家校合力,延伸“耕讀”精神影響
特色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力非常大。而特色班集體的創(chuàng)建需是老師、學生、家長三方出力,班主任需要將多種教育資源整合起來,形成教育合力。通過開展家長進課堂和各項親子活動,讓家長感受著孩子們的點滴變化,逐步認同并主動參與,從而延伸班級特色從而影響家庭教育,對學生形成長期、持續(xù)的精神影響。
“耕讀園”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邀請有相關經驗的家長參與系列課程中擔任家長講師;通過組織校內親子誦讀、校外親子農耕、社區(qū)親子服務等班級活動,讓全體家長在參與中逐步了解并認同班級文化;開展小組勞動打卡活動,家委組織成立勞動小組,堅持每周教會孩子一項力所能及的家務,邀請全體家長記錄孩子每日承擔的家務進行小組交流分享。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把課堂延伸到生活,把“耕讀”精神帶回家,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勞動的方法,更提升了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讀園”融合勞動與傳統(tǒng)文化教育,創(chuàng)建“耕讀”特色班級文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凝聚家校合力延伸教育,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常青.芻議小學特色班級文化的有效創(chuàng)建[J].教師,2019(33):27-28.
[2]康馨.淺談小學體驗式德育教育[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