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帆影
【關鍵詞】神話教學,誤區(qū),矯正策略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有神話故事,統(tǒng)編教材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作為集中學習神話故事的特殊單元。但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當下的神話教學普遍存在誤區(qū),導致教學價值打了折扣。本文以《盤古開天地》為例,談談神話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及矯正策略。
一、顧此“神奇”,失彼“精神”
在教學《盤古開天地》時,不少教師往往以問題“畫出你認為神奇的地方,說說神奇在哪里”為導向,引導學生學習文本,將探究“神奇”之處作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這樣教是因為本文課后思考題二是“從課文中找出你認為神奇的地方,說說盤古開天地的過程”??梢?,上述教法是為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在教材編寫意圖中,“感受神奇”似乎為神話教學的第一要務。因此,許多教師形成了思維定式,教《精衛(wèi)填?!贰杜畫z補天》等神話類文本,一律以“神奇表現(xiàn)在哪里”為導向引導學生學課文。還有許多教師推而廣之,教四年級下冊的童話單元課文《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巨人的花園》《海的兒女》等也如法炮制,只是用“奇妙”替換“神奇”,因為其單元語文要素之一就是“感受童話的奇妙”。更有甚者,教五年級上冊的民間故事《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等,做法也相似。
那么,教《盤古開天地》之類的神話故事,首要目標應是“感受(感悟)神奇”還是“感受(感悟)精神”呢?這事關閱讀教學的根本取向,必須明辨。
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閱讀目標第四條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鑒于閱讀是與作者的對話,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顯然是閱讀教學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標。
那么,神話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呢?神話是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時期人類對宇宙萬物與自身關系的思考和認識?!爸袊糯裨捈仁窍让裾鎸嵣畹膶懻?,也是先民美好生活的夢想,其所蘊含的‘心系民眾、改造世界、不畏艱難、不屈不撓、勇于犧牲、和合同心文化內(nèi)涵,孕育出了‘思危、創(chuàng)造、奮斗、執(zhí)著、奉獻、團結等偉大的民族精神?!鄙裨捯猿F(xiàn)實的想象,間接反映了遠古人類的生活,表現(xiàn)了遠古人類對自然的理解和征服自然的愿望,是原始人類精神的產(chǎn)物。教學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簡而言之,就是要感悟其“精神”。
那么,“神奇”又是什么呢?“神奇”是非常奇妙之意,是事物或現(xiàn)象的反常悖理、奇特怪誕,也是神話主要的美學特征。對于文體特點,課程標準僅在第四學段提出“能夠區(qū)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前三個學段均無了解文學文體知識的要求。
原始人類“萬物有靈”的思維方式,是神話誕生的前提條件和土壤,無論創(chuàng)作者還是受眾,眾皆信之,以為實有其人其事。原始思維也稱詩性思維或兒童思維,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中、低年級學生仍有一定的“萬物有靈”心理傾向和原始思維特點。神話“神奇”美學特征的提煉,是神話文體研究的產(chǎn)物,是現(xiàn)代理性思維的產(chǎn)物,讓學生分析“神奇”,等同于告知學生其人其事不過是人類幻想和杜撰的罷了,反而減弱了神話的吸引力。
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提出,“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精準把握這一目標要求的尺度,便是走出誤區(qū)的指路明燈。神話教學聚焦人物形象,關心“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便能感悟其“精神”。至于《盤古開天地》,不妨以主問題“盤古在你心中是什么樣的人”串聯(lián)起教學內(nèi)容,品讀、感悟盤古品質和總結盤古形象的過程中自然會涉及神奇的力量、神奇的變化、神奇的功績,無須直面“神奇”,便可烙在學生心中。
二、專注“人性”,無視“神性”
當然,并非所有教師教神話都以“神奇體現(xiàn)在哪里”之問串起主要教學內(nèi)容,也有不少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里有“盤古是個怎樣的人”“女媧是個怎樣的人”之類的問題,要注意的是,其做法往往是將其精神品質歸納為諸如“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等,特別是將盤古、女媧等為人類作出偉大貢獻的人物精神品質一律歸納為“無私奉獻”,表面上看,似無不妥,實則未讀出神話人物的特質。
首先,將神話中的人與現(xiàn)實中的人完全混為一談?!吧裨捴械纳裨诒举|上是被理想化的人自身,神創(chuàng)世的過程是人自我實現(xiàn)、自我完成的過程”“與其說神話的主角是神,不如說神是受人‘操縱的木偶……是人按照自己的價值尺度創(chuàng)造的”。所以,神話人物是人類信仰、道德、價值的對象化,無不具有人格特征?!盁o私奉獻”本是形容人類精神品質的詞語,用于歸納盤古形象特點似無不可,體現(xiàn)的正是神話人物的“人性”,但僅以“無私奉獻”來概括之,則只見“人性”而不見“神性”,不全面也不準確,忽視了神話人物的特質。神話人物畢竟是“理想化的人”,擁有凡夫俗子所不具有的特質。綜覽世界各民族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神話人物,這些形象不是神至少也是半人半神,具有“人性”與“神性”統(tǒng)一的特點。就《盤古開天地》中的盤古而言,最深人人心的是他以一己之力撐在天地問,是頂天立地的勇者;他不問來路與歸途的開天辟地的舉動,是大刀闊斧的開創(chuàng)者;他化身萬物造福人類的豐功偉績,是具有犧牲精神的創(chuàng)世之神。若從“人”的角度并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盤古則是具有超凡神力的人、敢于創(chuàng)造的人、自強不息的人、堅韌不拔的人、自我犧牲的人。他不是凡人,而是人神合一的人。這樣歸納才能彰顯神話中的人與現(xiàn)實中的人的差異,這樣解讀才真正讀出神話人物的魂。
其次,抹殺了不同神話故事中人物的個性。古今中外文學中的人物各不相同,神話故事的情境不同,創(chuàng)作意圖不同,人物身上所體現(xiàn)的價值觀念內(nèi)涵不同,其形象同樣各具特點。如《黃帝擒蚩尤》中的黃帝果敢有為,《哪吒鬧?!分械哪倪割B皮好勝,《嫦娥奔月》中的嫦娥柔弱可憐,《牛郎織女》中的織女賢惠堅貞,《沉香劈山救母》中的沉香孝順勇敢,《白蛇傳》中的白素貞執(zhí)著反抗,《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藐視權威……同為創(chuàng)世之神,女媧就與盤古不同。雖然她與盤古一樣具有超凡的神力和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她身上還體現(xiàn)著智慧和善良,但作為人類之母,當人間有難她便挺身而出,體現(xiàn)了她對人類慈母般的終極大愛,這是女媧身上最突出的特點。眾多神話,特別是英雄神話中的人物,夸父追求光明,精衛(wèi)永不言敗,大禹奉獻與忠孝,他們身上既具有所有英雄的共性,也有各自鮮明的個性,是活生生的“這一個”,教師在教學中絕不可將其解讀成千神一面。
教學中,當學生僅僅讀出神話人物的“人性”而無法讀出其“神性”時,教師不妨提出此類問題:“這樣的盤古還是一個普通的人嗎?”以此為轉折,便可順利引導學生體會盤古身上超越人類的神性。當學生僅僅讀出神話人物的共性而未能讀出其個性時,不妨采用比較法,讓學生歸納神話人物的異同。
三、效顰想象,得“形”棄“神”
教學《盤古開天地》,多數(shù)教師會提出相似的問題:“盤古倒下后還可能化身為什么?”設計這個問題,本有兩個意圖:一是通過想象,加深學生對盤古的認識;二是學生表達想象結果的過程,也是模仿課文語言的過程,借此取得一箭雙雕之效。但是筆者記錄的是以下回答:
“盤古的嘴變成了黑黑的山洞。”
“盤古的手臂變成了樹的枝干。”
“盤古的牙齒變成了地下的石頭?!?/p>
對于上述回答,教師或表示贊同或不表態(tài),這是對錯誤理解人物形象的贊同或默許。課文中寫明盤古化身成的事物有:風、云、雷聲、太陽、月亮、名山大川、花草樹木、雨露。仔細觀察之后,不難發(fā)現(xiàn),盤古所化之物是有共同點的:均為無處不在的事物,盤古生前身后澤及萬物,最終化成萬物,他的生命與日月同輝,與山川共存,是人類的始祖,是大地之父。因此一個山洞、一根枝干、一塊石頭的想象沒有體現(xiàn)盤古的功績,是教師與學生對人物形象解讀不到位的表現(xiàn)。當?shù)谝粋€學生想象盤古是一個山洞或一根枝干時,教師應該及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盤古所化之物的共同點,感受盤古偉大的功績,再讓學生進行切合人物形象的精準想象。
從模仿課文語言訓練表達這一角度看,學生的表達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洞掖摇返拈_頭,作者連用三個事物“燕子”“楊柳”“桃花”作對比,有其深意,這些事物代表了世上的美好事物,連用三個,言下之意是世上許多美好事物都可以失而復得,唯獨時間不能,警示人們要珍惜時間。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也是思維的結果,模仿課文語言表達,必須深入把握課文語言背后的情感或思想內(nèi)涵。若要有效模仿課文表達,就必須同時學習課文的思維方法,若僅僅盯住語言形式,滿足于機械模仿,斷然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遷移理論認為,遷移發(fā)生的條件是,不僅需要兩種材料之間存在外顯的、具體的相似要素,而且要求二者之間存在內(nèi)隱的、深層的相似,即對二者之間的關系要有整體的理解。要形神兼?zhèn)涞啬7隆洞掖摇烽_頭句式來表達時間一去不復返,必須首先理解“燕子”“楊柳”“桃花”可以失而復得與時間一去不復返之間的整體聯(lián)系,同時還要理解即將用來做對比的事物與“燕子”“楊柳”“桃花”等物內(nèi)隱而不僅是外在的相似性。具體到《盤古開天地》,當學生明白課文句子表達的所以然后,再讓學生想象盤古身體還會變成什么,學生就會選擇那些人類賴以生存的事物,不僅能仿其形,也能得其神,從而進一步認識盤古作為創(chuàng)世之神的偉大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