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小學語文課堂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備受關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優(yōu)化語文教學成果,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溝通能力。因此,教師要合理安排小組,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設計合作內容,評析合作過程,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促使學生在合作中發(fā)現(xiàn)并完善自身的不足,彰顯當代小學語文課堂的優(yōu)越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 小組合作
一、尊重學生差異,合理安排小組
教師組織和建設合作小組,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學性,關注和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個性差異,并以此為原則和依據(jù),合理劃分學習小組。首先,在分組之前,教師應考慮每個學習小組的人數(shù)。在筆者看來,創(chuàng)建學習小組以4至6人為宜,教師應當根據(jù)人數(shù)權衡小組學習內容的繁重程度;其次,在分組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依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和性格差異等劃分小組,保證小組成員之間合作融洽;最后,教師應當明確組員之間的角色分工,為小組安排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人等,使每位成員各司其職,從而更好地進行合作和探究。
如在教學《找春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中選取組長,由組長帶領小組成員朗讀和預習課文。首先,小組長可以組織成員分別朗讀文章,要求組員在朗讀過程中重點突出“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的情態(tài);其次,小組長可以在成員中選出一名朗讀效果最好的學生代表在全班進行朗讀,記錄員負責專門記錄每個人在朗讀方面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進行匯總,為小組成員提升朗讀技巧提供方向。
二、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設計合作內容
小組合作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相互探討和交流某個問題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同時展現(xiàn)學習思路和語言表達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并合理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內容,使學生能夠依據(jù)教材中的某一個經典問題或重點內容進行內部之間的探討和思維火花的碰撞,在合作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山行》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勾勒出古詩中的畫面,讓學生一邊觀察圖片,一邊閱讀古詩,體會古詩文中的意境;其次,當學生初步閱讀古詩文內容、掌握描繪事物的方法之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分組探討,為學生設置分組學習的切入點,讓學生找出詩人在山路上看到的景物,并說出其中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最后,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進行思考和交流,再將他人的意見與自身想法相結合,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詩的意蘊。
三、制定評價標準,評析合作過程
在設置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標準時,教師應當遵循客觀公正、整體全面、發(fā)展獎勵的原則。首先,教師應當設立評價標準,依據(jù)小組成員每學期的平均成績、課堂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小組合作作業(yè)完成情況、小組成員成績進步等,評價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使他們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從而達到改正和提高自身的目標。通過這種形式,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上進心,并使學生在了解自己的表現(xiàn)和學習成果后,有針對性地完善自我,明確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如從生生評價的方式來看,教師可以通過填寫問卷的形式,組織學生評價本小組成員的學習狀態(tài)和合作學習情況。教師可以設置“在小組交流過程中,你與其他成員是否積極參與了討論過程?”“在與其他成員的交流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并彌補了自身知識的哪些不足?”“你覺得通過一學期的合作學習,你與其他成員分別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進步?”等問題,通過學生的回答,檢驗小組合作學習成效,并為未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調整方向做好準備。
綜上所述,教師合理安排小組、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設計合作內容、評析合作過程,是實踐合作教學的有效方法。教師應致力于變革傳統(tǒng)課堂,合理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實踐、反思和交流中獲取知識,轉識為智。
參考文獻:
[1]敖啟進.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初探[J].教學與研究,2016(7).
[2]陳麗.張揚個性,放飛夢想——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探討[J].求知導刊,2015(15).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永和鎮(zhèn)集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