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勤
【摘要】本文認為寫作就像做菜,要想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就要尋找新鮮獨特的“食材”,學會運用寫作方法等“調(diào)料”,并通過修改評議、習作展示等讓“菜”更誘人、更美味,最終使學生喜歡上習作這道“菜”。
【關(guān)鍵詞】習作 素材 調(diào)料 修改 評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7-0126-02
每每上習作課,常常有學生耷拉著小腦袋說:“討厭,又要寫作文了!”“我最怕作文課了!”寫作時學生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下筆的種種現(xiàn)象告訴我們,寫作文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語文教師應該怎么開展習作教學呢?如果把一篇習作看作一道菜,要想讓它更美味,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用心準備相關(guān)的“食材”。
一、觀察中尋“菜”之“材”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生作文無素材,就等于做菜沒有食材。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積蓄,臨到執(zhí)筆,拿出來就是,自然得很?!痹鯓硬拍茏寣W生擁有豐富的作文素材呢?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只有通過觀察生活,寫出來的內(nèi)容才樸實。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深入生活,善于、樂于觀察,在觀察過程中收獲“菜”之“材”。如讓學生種植花草樹木,通過每天觀察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yǎng)自己喜歡的動物,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參與各種活動,體驗不同的感受。讓學生把點點滴滴都用電子書包拍攝記錄下來,將所見所感裝進自己的“素材庫”。這樣,寫作時就有用之不竭的素材了。
例如,我校有一個“綠色農(nóng)場”,平時筆者利用實踐課帶著學生到農(nóng)場給菜澆水、施肥、除草,讓學生充分利用“優(yōu)學派”采集素材,從中引導他們觀察農(nóng)場里的瓜果蔬菜。記得在青瓜成熟的時候,農(nóng)場里結(jié)了很多形態(tài)各異的青瓜,在觀察青瓜的過程中,學生還用“優(yōu)學派”給自己喜歡的青瓜拍了照片?;氐浇淌?,筆者讓學生把自己拍的青瓜照片統(tǒng)一發(fā)送到優(yōu)學平臺。在作文課上,筆者逐一播放他們拍的照片,并引導他們展開大膽的想象:“你覺得你拍的青瓜像什么?為什么喜歡它?”學生看著各種形態(tài)的青瓜,可開心了,有的說:“我拍的青瓜像個調(diào)皮的孩子,在滑滑梯?!庇械恼f:“我拍的青瓜像白雪公主,在蕩秋千?!庇械恼f:“我拍到的青瓜像一條蛇,扭動著婀娜的腰肢舞蹈。” 在學生爭相發(fā)言之后,筆者引導他們用“綠色農(nóng)場的青瓜千姿百態(tài)”作為開頭,把句子整理成一段文字,加上開頭和結(jié)尾,形成一篇完整的習作。從中,學生感受到原來寫作文就是一件簡單而快樂的事情。
引導學生尋找生活素材的例子還有很多,可謂是:處處留心皆學問。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每上一篇課文,都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精髓,學會品讀課文和寫閱讀感受;遇到好的句子,要引導學生先理解后積累再運用,使自己的“菜”之“材”不斷得到豐富。
二、閱讀中用“菜”之“料”
這里的“料”是配料、調(diào)料的意思。假設(shè)學生積累了很多的寫作素材,但如果不懂得運用,那么寫出來的習作自然不會是佳作。這就好比一個人在做菜時面對一堆的食材,但如果不會用調(diào)料,肯定就無法烹飪出味道好的菜。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閱讀就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yǎng)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營養(yǎng);寫作是表達,或用嘴巴說,或用筆寫,把腦子里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讓大家知道。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進,一個出,從外到內(nèi),從內(nèi)到外。為了讓學生實現(xiàn)由內(nèi)到外的暢快表達,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文本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表達形式、結(jié)構(gòu)特點等。
上面提到學生在“綠色農(nóng)場”拍了很多青瓜的照片,回到課堂如果只是讓學生展示圖片后充分討論青瓜的形狀、生長特點、味道等,學生掌握的習作素材就基本上夠豐富了。在掌握豐富的關(guān)于青瓜的寫作素材之后,學生就一定能寫出習作來嗎?答案并不一定。這還需要教師教給學生寫作方法,使學生能夠運用這些寫作方法構(gòu)思文章。比如,《青瓜》這一習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照《匆匆》《橋》《山中訪友》等課文的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把青瓜的形狀寫得更具體更生動;按照《記金華的雙龍洞》《海底世界》等課文從外到內(nèi),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或從不同的角度、形狀來加以介紹,把描寫青瓜的各個句子有序地組合整理成一段條理清晰的話;仿照課文《墨梅》的托物言志,《落花生》《父愛之舟》的借物喻人,《草船借箭》的以事贊人等,從課文的立意方面,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習作是該用以事贊人、借物喻理、托物言志,還是直抒胸臆、觸景生情;再引導學生參照《白鷺》《四季之美》等課文“總—分”“分—總”“總—分—總”的構(gòu)段方式,加上開頭和結(jié)尾,把段組合成文章。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很快就寫出了一篇讓人滿意的習作。習作完成后,教師再幫助學生總結(jié)寫蔬菜的技巧:開頭引出蔬菜名,多個方面寫外形,用好資料寫功用,燒煮品嘗有學問,結(jié)尾點題表真情。
教師利用課文引導學生掌握相關(guān)的寫作技巧,再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學生的寫作興趣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日積月累,學生從中必將能熟練地運用各種寫作方法和技巧,使習作這道“菜”具備“味美”的基本要求。
三、修改評議中潤“菜”之“色”
眾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葉圣陶說過:“作文教學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修改的能力?!倍斞赶壬舱f過:“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币黄恼拢枰磸托薷?,不斷地推敲潤色,才會形成一篇好文章。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修改能力,讓學生把習作這道“菜”炒出誘人食欲的好顏色,還需要教師充分激發(fā)學生修改評議習作的積極性。
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評議修改積極性,筆者在電子書包平臺建立了一個“作文評價專欄”,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修改,并發(fā)動家長也參與其中。評價時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修改評價作文。例如:格式、卷面、標點、文章的中心、選材等。讓學生通過模仿、對比等手段,學會對自己與他人的習作進行評價、欣賞與修改。最后,教師在電子書包平臺給予加分、點贊。例如:一條評論加2分,被作者采納的有價值的建議加10分,家長參與的孩子可加5分,等等。電子書包網(wǎng)絡平臺讓學生的交流更加廣泛,同時,交流熱情帶動了寫作熱情,學生的表達與欣賞能力都得到了增強。評價平臺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深受學生歡迎。學生評議修改習作的積極性一旦被激發(fā)出來,就會千方百計使自己的習作之“菜”色澤誘人。
四、佳作展示中嘗“菜”之“味”
表揚能激發(fā)一個人最大的潛能。馬克·吐溫曾說:“一句恭維的話足能使我活兩個月?!边@句話雖然夸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表揚的巨大力量,說明人都是渴望被肯定的。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如果想學生品嘗到習作這道“菜”的味道,并愛上這道“菜”,就要善于通過激勵和表揚,使學生從寫作成就感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寫作動力。
在平時的作文課堂中,從學生會用一個詞到會用一個成語、從會寫一句短句到會寫一個長句、從會寫一句通順的話到會寫一句優(yōu)美的佳句,筆者都及時給予表揚,使學生從這些細小的進步中逐漸感受到習作的快樂和成就感。事實證明,沒有什么東西比表揚更能激發(fā)人的積極性。此外,筆者還在電子書包平臺創(chuàng)辦《佳作展示》欄目,每周讓學生從自己的習作中挑選一篇最滿意的作文推送到平臺展示。學生挑選習作的過程,也是一次進步的過程。為了更好地展示作品,學生精挑細選,反復閱讀,反復修改,爭取把最完美的作品展示給大眾。《佳作展示》欄目不但鼓舞了學生的習作信心,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同時,筆者還把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投稿到《學苑創(chuàng)造》《小海豚》《欽州日報》等報刊發(fā)表。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對學生的鼓舞和影響更大,同學的仰慕、教師和家長對他們的贊揚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莫大喜悅。學生品嘗到寫作成功的喜悅,就如同品嘗到“菜”之“美味”一樣,會自然而然愛上習作這道“菜”。
總而言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觀察中尋到“菜”之“材”、在閱讀中學會運用“菜”之“料”、在評議修改中給“菜”潤色、在佳作展示中品嘗“菜”之“美味”。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相信學生一定會愛上寫作這道“佳肴”。
【作者簡介】黃 勤(1973— ),女,廣西浦北人,大學??茖W歷,一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欽州市人和小學,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