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秋,裴守科
(武警江蘇省總隊醫(yī)院,江蘇 揚州 225003)
鼻骨位于人體面部正中位置,因其獨特的解剖部位,故極易受到外力的撞擊而誘發(fā)骨折[1]。據悉,鼻骨骨折隸屬于耳鼻喉科,是臨床常見的外傷性病癥之一,主要是由于車禍、打斗等因素所致,該病可局限于鼻骨部位,也可累及至上頜骨額突、淚骨等部位,極易造成外鼻畸形和鼻功能障礙的發(fā)生,若骨折后不及時加以治療則會影響患者鼻部的外觀以及正常功能,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因此,及時給予鼻骨骨折準確的診斷對于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臨床診斷鼻骨骨折的方式主要以X線和CT技術為主,為了分析兩種檢查方式在鼻骨骨折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本文特選取56例患者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56例經MRI檢查確診為鼻骨骨折的患者,研究時間為2019年6月至次年2月,研究對象中有男28例,女28例,年齡在21~63歲,平均(42±3.4)歲。所有患者入院時均伴有鼻部腫脹、出血、變形、疼痛等癥狀,其中有36例患者因車禍所致,20例患者因外力打擊所致。上述患者均符合鼻骨骨折診斷標準,且本次研究已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會員會的批準和患者的同意。
1.2 方法。X線技術:對所有疑似鼻骨骨折患者行X線檢查,檢查時患者取俯臥位,并將頭部偏向一側,同時需要手呈握拳狀支撐下頜部位,使頭部矢狀面與床面相平行,瞳間線與床面處于垂直狀態(tài),將X線的中心線對準患者鼻根,使中心線垂直射入膠片中心,然后轉動患者的頭部,使其偏向另外一側,拍攝第二張鼻骨側位X線平片[3]。CT技術:拍攝X線片以后,所有患者亦行CT技術檢查,首先需將CT掃描儀的參數設置為:電壓120 kV、電流200~320 mA、層厚3 mm、層間距3 mm,在檢查患者取仰臥位,完成橫斷面掃描,之后可讓患者取俯臥位,并將頭部盡力向前伸展,保持頭部后仰狀態(tài),完成冠狀面掃描[4]。
1.3 觀察指標。觀察X線和CT技術診斷鼻骨骨折的準確率以及診斷符合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文中出現的數據,診斷準確率和診斷符合率屬于計數單位,可采用卡方檢驗,以百分比表示結果。當P<0.05時可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RI診斷結果表示,56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被確診為鼻骨骨折,其中包括29例單純性鼻骨骨折、18例鼻中隔骨折和9例復合型鼻骨骨折患者。以此為基準評估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準確率和診斷符合率,結果表示CT檢查技術的診斷準確率和診斷符合率均高于X線技術,差異表明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可見表1和表2。
表1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準確率對比[n(%)]
表2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符合率對比[n(%)]
鼻骨位于面部突出位置,是面部的最高點,加之鼻骨較薄、周圍組織結構較為復雜,若不慎受到外力的突然作用則極易誘發(fā)骨折損傷現象,而鼻骨骨折以后,則會立即出現鼻梁塌陷、鼻梁歪斜等畸形癥狀,數小時后鼻骨及其周圍組織則會淤血、腫脹,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鼻骨骨折的診斷,要求醫(yī)護人員熟練掌握鼻骨解剖結構,利用檢查技術才能夠得出更為準確的診斷結果[5]。目前臨床診斷鼻骨骨折主要采用X線技術和CT技術兩種手段,X線技術可準確知曉患者鼻骨中斷和連續(xù)性移位等現象,且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但是多年臨床實踐發(fā)現,X線檢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X線檢查時極易出現鼻骨影像與周圍組織結構影像相重疊的現象,以至于成像結果并不良好,無法準確反映患者鼻骨骨折的嚴重程度和類型,甚至會造成誤診的發(fā)生,影響診斷準確率[6]。而CT技術屬于高分辨率掃描技術,具有掃描時間短、成像清晰等諸多優(yōu)勢,有利于醫(yī)生清楚的觀察到患者鼻骨骨折區(qū)域的分離和位移情況,同時還可以觀察到鼻骨凹陷程度,直觀的檢查軟骨組織等位移現象,且本次研究證實,CT技術診斷鼻骨骨折的準確率和符合率均高于X線技術,原因在于CT技術能夠很好的反映鼻骨骨折患者同一平面內的軟骨、外鼻骨性支架和周圍組織情況,同時可識別患者鼻竇積液以及局部腫脹等現象,具有X線技術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7]。
綜上所述,CT技術可作為鼻骨骨折臨床診斷的首選檢查方式,與X線相比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檢出率更高,且診斷準確率遠高于后者,可為鼻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參考價值,有助于降低誤診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