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慧彬
摘 要:文章主要以“以賽促學”方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為重點進行闡述。首先分析了“賽”的教學研究的緣起,其次從選擇“賽”的類型,提高學習效率、把握“賽”的時機,提高教學效果、設計“賽”的規(guī)則,提高教學水平幾個方面深入探討“賽”的教學應用策略,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以賽促學”;學習方式;小學體育;教學運用
一、 引言
最近幾年,中國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部分地區(qū)的學校體育教學飛速進步。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被賦予全新的任務,即聚焦“教會、勤練與常賽”,引導學生學會健康知識,掌握基礎運動技能和專項技能??墒鞘艿浇虒W硬件的條件影響,一些地區(qū)體育教育效果不夠理想,學生參與體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以賽促學主要是以正常教學為前提,安排對應的比賽,借助比賽活動強化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技術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手段。此方式使得學生處于緊張狀態(tài),易集中學生注意力,最大化地彰顯學生潛能,使得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增強。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以賽促學的學習方式具有較大價值,因此,教師應思考如何通過以賽促學的學習方式,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運作效率。
二、 “賽”的教學研究的緣起
(一)基于當前體育課堂教學現(xiàn)狀
第一,大課間層面。大課間成為小學體育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基本上每一所學校都開展大課間活動,可是學生處于被動的參與狀態(tài)。大課間活動往往通過全體集中的模式進行,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活動形式比較單一。大課間活動以廣播體操與跑步為主,涉及其他類型的體育項目少之又少。與此同時,部分學校規(guī)定大課間運動以嚴格的標準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課間操生機和活力的展現(xiàn)。部分學生在課間操結束之后就直接回教室,不參與其他體育鍛煉,導致大課間活動對于學生大腦疲勞的緩解作用難以充分發(fā)揮。
第二,班級體育鍛煉層面。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多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組織活動,班級體育活動的開展,可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可是部分學校安排的班級體育鍛煉時間比較短,甚至將班級體育鍛煉變?yōu)樯险n與班會,即便一些學校意識到班級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選取的體育內容也會受到教師因素的制約,不利于學生體育運動自主性的提高。
第三,課余運動層面。小學學校課余運動類型以田徑和球賽為主,即便一些學校創(chuàng)設課余體育訓練活動,如,民俗體育鍛煉,可是取得的鍛煉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并且在一些學校課余運動過程中,教師尚未選取積極自主的形式,沒有充分發(fā)揮比賽的優(yōu)勢,來提高教學質量,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二)基于課堂變革的需要
比賽促學成為小學體育課堂變革的需求,結合健康課程標準以及體育指導等相關理念,小學階段的體育教育應該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身體運動能力。教師應用以賽促學的形式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程度,找到學生個性成長特征,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所以,教師要在體育課堂中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引進比賽項目,形成完整的課堂競爭平臺,使得學生能夠在賽中玩與在賽中學,掌握相應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小學生普遍存在較強好勝心,比賽通過多變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全身心參與比賽活動,深層次掌握體育運動的要點。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引進比賽教學的學習方式,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課堂體系,可更好地
促使學生善于學習和享受學習。
三、 “賽”的教學應用策略
(一)選擇“賽”的類型,提高學習效率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以賽促學的學習方式,應該設計比賽的類型,使得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高。第一,技評賽與達標賽。技評賽是把動作質量當作標準,使得學生迅速地了解所學動作,增強學生體育技能,比較適用于教學完成后期。達標賽,也是及格賽,以培養(yǎng)學生運動能力為前提,幫助教師掌握學生運動水平。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比賽項目設置,增強學生運動技能。第二,測驗賽與對手賽。測驗賽是檢驗學生學習質量,作用在教材和階段學習的后期,包含單元檢測比賽和期末檢測比賽。對手賽將體育能力相接近的學生進行對手比拼,或者引導學生自主尋找對手參與比賽。學生找到自身存在的技術問題,明確努力方向。第三,游戲賽與展示賽。在游戲塞的設計上,把技術與戰(zhàn)術和游戲結合起來,使得學生身體技能得到提升,通過所學的技術和戰(zhàn)術,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在展示賽過程中,安排一名學生或者幾名學生參賽,要求學生互相對比和研究,找到錯誤的體育運動動作,分析錯誤動作出現(xiàn)的原因,針對性地改正錯誤動作。
(二)把握“賽”的時機,提高教學效果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以賽促學的教學優(yōu)勢,體育教師應該把握比賽的時機,增強教學有效性。第一,先學后賽。運動技能的發(fā)展遵循一定規(guī)律,特別是相對煩瑣的運動技術,教師要以學生掌握基礎技術為前提,開展對應的比賽項目。比如,武術操和健美操教學活動,比賽的設計應該是要求學生事先掌握基本手法和運動步驟,接下來明確比賽的內容和要求,幫助學生檢驗和鞏固所學體育運動知識。第二,先賽后練。小學體育運動技術和戰(zhàn)術的教學階段,是學生往往不能對技術和戰(zhàn)術進行透徹性分析,或者做出錯誤性的體育動作。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動作,科學安排比賽環(huán)節(jié),使得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技術。比如,在籃球過人技術教學中,安排學生參與一對一或者一對二的教學比賽活動,使得學生深層次掌握過人的技術要點,保證課堂教學具備針對性和規(guī)范性,幫助學生領悟過人技術的內涵。另外,一些運動技術過于煩瑣但動作方向比較清晰,在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這些運動訓練時,可實施學習和比賽同時進行的方案,實現(xiàn)以賽促學的目的。比如,“肩肘倒立”體育技術包含舉腿、倒翻臀等技術要點,在實際學習中,教師可以將比賽和學習互相融合,通過對比,幫助學生學習后倒翻臀的運動技能、幫助學生掌握夾肘立腰的體育要點、讓學生可以“立得起”,不斷地推進體育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