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壽進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社會對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讓現(xiàn)階段的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中,我國制定現(xiàn)階段核心素養(yǎng)教學。核心素養(yǎng)的制定既為教學工作提供了方向,也為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讓教育與時代的發(fā)展接軌。本文注重從培養(yǎng)學生的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著力,開展初中語文的授課。
【關鍵詞】 初中生? 初中語文? 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策略
文字是傳播信息的載體。語文是藝術化的文字,它承載著歷史文化的變遷,承載著人們思維方式的改變,承載著人們審美意志的轉變,承載著人們語言表達的轉化。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作為標尺,在此基礎之上,創(chuàng)設具有實效性、啟發(fā)性以及生活性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此種情境下學習,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一、初中語文與核心素養(yǎng)融合的可行性
語文主要是講授人性,注重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掌握更多的人類優(yōu)秀品格,并在此基礎上,輔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讓學生掌握更好地處理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從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吸收營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與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一脈相承性。
(一)作者思想與學生思想具有融合性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構建作者與學生思想和感情的連接,真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解讀文本,品味生活,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拓展學生的思維形式,真正達到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文化傳承與語文內(nèi)容具有融合性
文化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主要特征。文字是記載文化的重要載體,而語文是藝術化的文字。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涉及中國歷史的變遷,人們生活方式和情感的變化等等。以上種種既是中國的文化,也是語文知識。
(三)語言構建與語文表達具有融合性
語文構建的本質是用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說明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屬性。語文本身是一門表達的學科,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構建學生的語言體系,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理解別人,表達自己,這與語言構建本身具有較強的融合性。
(四)審美賞析與語言閱讀的融合性
語文本身是對文字的藝術化處理。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注重引導學生欣賞文字塑造的意境之美、結構之美、情感之美,而這與學生的審美賞析能力具有較強的一致性。
二、培養(yǎng)學生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淺析
(一)從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完善性思維
閱讀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對話。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在建立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對作者論述的內(nèi)容,進行拓展性的認知,增強學生思維的完善性。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思維能力的增強。
例如,在講授《走一步,再走一步》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運用自主閱讀的方式,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能夠成功爬下山?是否只是作者自身的原因?與此同時,教師為學生提供一段思考時間。為了提升學生思考的科學性,教師適時地走入學生的思考中,并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啟發(fā)性地引導。在大部分學生探究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探究成果。小洛積極地舉手說:“作者之所以可以成功的爬下山,是因為主客觀原因綜合作用。主觀原因在于作者自己的內(nèi)心恢復平靜,并能正確地執(zhí)行相關的動作;客觀原因是因為作者父親的正確指導;此外,手電筒也是必備的原因之一?!苯處熯\用閱讀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更為全面地看待閱讀問題,增強學生思維的完善性。
(二)從情感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品味力
初中生處在由感性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構建形象化的情境,連接學生的情感與傳統(tǒng)文化,并在此過程中,打通抽象的傳統(tǒng)文化與學生形象的情感世界之間的連接,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獨有魅力,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能力。
親情是人所共有的感情。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親情為突破口,開展教學,并在此過程中,真正讓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的情景,品味情境中蘊含的情感,增強學生的文化品味能力。
例如,在講授《水調歌頭》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親情著力,讓學生構建抽象性文字與個人形象性感知之間的聯(lián)系,提升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品味能力。在開展此課程的授課前,教師詢問學生:“在生活中,你們有哪些與親人離別情境?”小洛積極地舉手說:“我父親在外打工,每次寒暑假回來一次,但是在家的時間很短,因此,我很想念我的父親。每次送父親走時,我總是戀戀不舍?!痹谡{動起大部分學生的情緒之后,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運用課前產(chǎn)生的情感,品味這首詩的深刻內(nèi)涵。通過從情感的角度著力,教師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智慧以及情感的溫度,提升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品味能力。
(三)從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能力
語文是對生活的藝術化處理,但是與生活產(chǎn)生密切的聯(lián)系。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生活化的角度,感知文本,欣賞問題,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可以樹立大語文觀念,運用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觀察生活,品味生活,并在此過程中,構建生活與文本之間連接,真正讓學生欣賞文本之美以及生活之美,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例如,在講授《錢塘湖春行》中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首句古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到實際的生活中觀賞相應的景色,真正品味詩詞中營造的意境,真正感受詩詞自身的文字之美,修辭之美,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重點是讓學生形成個人獨有的思維體系,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的思維體系更為接近現(xiàn)實,又能夠高于現(xiàn)實,從而真正讓學生創(chuàng)造出具有感染性和藝術性的文字,讓學生真正感受文字的獨有之美。
參考文獻
[1] 杜敬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思路[J].江西教育,2017(36).
[2] 安濤.初中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05).
[3] 楊曉清.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