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電影改編的跨界擺動與生態(tài)變遷:以“大鬧天宮”為中心

2021-08-31 08:00
電影新作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大鬧天宮孫悟空西游記

薛 峰

電影改編的跨界擺動與生態(tài)變遷:以“大鬧天宮”為中心

在西方人文社會科學(xué)領(lǐng)域,“改編研究”(Adaptation Studies)是一個既古老而又不斷迸發(fā)出新理論、新思路、新靈感的跨學(xué)科范疇。改編研究的資深學(xué)者托馬斯·利奇(Thomas Leitch)在其所編《牛津改編研究手冊》(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daptation Studies

,2017)中將百余年來的改編研究史分為四個階段。在改編研究0.0階段,人們常常滿懷激情地爭論小說或戲劇轉(zhuǎn)化為電影的可能性和恰當(dāng)性,從而得出文學(xué)與電影之關(guān)系的一般性結(jié)論。韋切爾·林賽(Vachel Lindsay)在《電影的藝術(shù)》(

The Art of the Moving Picture

,1915)中強調(diào)舞臺和銀幕生產(chǎn)之間的差別。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在論文《電影》(

The Cinema

,1927)中認(rèn)為,對于《安娜·卡列尼娜》這樣野心勃勃且極具洞察力的小說,任何想要嘗試將其拍成電影的行為都是愚蠢的。愛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在1944年的論文《狄更斯、格里菲斯和今天的電影》(

Dickens,Griffith,and the Film Today

)中認(rèn)為狄更斯在小說中大量使用電影技巧,因而,電影是19世紀(jì)小說的后繼者。1957年,喬治·布魯斯通(George Bluestone)出版了影響深遠(yuǎn)的《從小說到電影》(

Novels into Film

),他運用一系列案例闡明小說和電影之間的媒介差異,從而開啟了改編研究的1.0階段。這一階段的高峰成果則是1996年麥克法蘭(Brian McFarlane)出版的《從小說到電影:改編理論導(dǎo)論》(

Novel to Film: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Adaptation

)。麥克法蘭加入了布魯斯通反對“忠實批評”(fidelity criticism)的陣營,通過解讀電影改編案例來抨擊改編研究中忠于原著的信仰。如果說強調(diào)媒介特性(medium specificity)是改編研究1.0階段的主旋律,那么“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則是改編研究2.0階段的主導(dǎo)原則?!盎ノ男浴辈粌H拓展了改編研究的邊界(強調(diào)流行文化)和方向(從銀幕到文本),更將改編研究納入一個動態(tài)過程(a dynamic process),從而擺脫了之前只是機械地比較文本呈現(xiàn)模式的困境。改編研究2.0階段的代表學(xué)者包括但不限于Deborah Cartmell,Imelda Whelehan,Robert Stam,Alessandra Raengo,Linda Hutcheon。在當(dāng)前的西方學(xué)界,改編研究已進入3.0階段,這一階段呈現(xiàn)出兩種明顯的趨向:一是數(shù)字技術(shù)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興起帶來對改編研究中“讀寫能力”(Read/Write Literacy)的關(guān)注;二是對“互文性”作為一種改編研究方法論框架的普遍質(zhì)疑。

圖1.電影《西游降魔篇》劇照

當(dāng)前改編研究中無論是對“讀寫能力”的關(guān)注,還是對“互文性”的質(zhì)疑,從根本上說,都趨向于回歸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的核心價值:關(guān)注文本,并強調(diào)從跨界語境和文本生態(tài)中重拾人文價值與社會關(guān)懷。當(dāng)電影研究在20世紀(jì)50年代進入西方學(xué)術(shù)界后,這個領(lǐng)域便處在波德威爾和卡羅爾(Bordwell and Carroll)所說的“宏大理論”(Grand Theory)的支配之下。從結(jié)構(gòu)主義符號學(xué)(structuralist semiotics)到馬克思主義后結(jié)構(gòu)主義(Marxist poststructuralism),從機制理論(apparatus theory)到凝視理論(gaze theory),從巴贊(André Bazin)到德勒茲(Gilles Deleuze),層出不窮的時髦理論不斷翻新,但在托馬斯·利奇看來,不變的是學(xué)者和學(xué)生們對單一支配性理論的忠誠與膜拜。因而,需要轉(zhuǎn)變的是:對待理論的態(tài)度,思考理論的方式。托馬斯·利奇倡導(dǎo)從宏大理論(Grand Theory)轉(zhuǎn)向細(xì)小理論(petit theory),在改編研究中,應(yīng)當(dāng)回歸文本及其語境,改編可以被認(rèn)為是在原文本(hypotexts)和超文本(hypertexts)之間的“擺動”(oscillation),既頌揚原文本的珍貴資源,也支持超文本的適應(yīng)性更新,這種“擺動”本質(zhì)上是一種文本研究的生態(tài)學(xué)(an ecology of textual studies)。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rèn)為回到文本,進入文本自身的歷史文化語境,或許更能觸動理論思維的想象力與批判性,這對于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電影改編來說,尤為重要。

近百年來,緣于各界藝人貢獻(xiàn)才情,《西游記》的跨界演化亦蔚然成風(fēng),影視改編尤其引人注目,媒體也往往隨風(fēng)渲染一番。本文考察近百年來《西游記》前七回的電影改編,力圖在托馬斯·利奇倡導(dǎo)的原文本(hypotexts)和超文本(hypertexts)之間進行“擺動”(oscillation)研究。更重要的是,本文強調(diào)文本語境和文本生態(tài),經(jīng)由文學(xué)與電影改編,從一個側(cè)面來揭示不同世代的精神變遷。我的考察對象包括百回本小說《西游記》、陳秋風(fēng)導(dǎo)演的《孫悟空大鬧天宮》(1927)、萬籟鳴導(dǎo)演的《大鬧天宮》(1964)、鄭保瑞導(dǎo)演的《西游記之大鬧天宮》(2014),兼及周星馳導(dǎo)演的《西游降魔篇》(2013)。

一、小說文本、劇情廣告與學(xué)術(shù)表達(dá)

20世紀(jì)20年代初,中國電影之發(fā)軔,受惠于京劇和文明戲(新?。?0年代中期,電影事業(yè)之勃興,則因緣于“鴛鴦蝴蝶派”小說。隨后,電影家的取材眼光轉(zhuǎn)向古典小說和民間故事。1926年,天一影片公司的《梁祝痛史》可謂揭開了古裝片浪潮的序幕。《西游記》更成為電影公司的競逐對象,滬上三家公司你追我趕,于1927年春節(jié)前后,掀起中國影壇第一輪《西游記》電影熱潮:大中國影片公司的《豬八戒招親》、上海影戲公司的《盤絲洞》、天一影片公司的《孫行者大戰(zhàn)金錢豹》于1927年1月19日、2月2日、2月11日先后公映?!段饔斡洝冯娪暗钠狈肯喈?dāng)不錯,各大影院輪番獻(xiàn)映,還遠(yuǎn)銷南洋一帶。大中國影片公司趁熱打鐵,于1927年6月5日推出陳秋風(fēng)導(dǎo)演的《孫悟空大鬧天宮》,是為《西游記》大鬧天宮故事的首次電影演化。

據(jù)《申報》記載:“《孫悟空大鬧天宮》一片,由陳秋風(fēng)主演楊戩,鄭瑞年主演孫悟空,二人武術(shù)均極純熟,水簾洞一戰(zhàn),尤足驚人,即全劇分幕,聞亦細(xì)膩緊湊,滑稽處頗能引人發(fā)噱,是劇攝者對于鏡頭地位以及攝法上,頗多新穎之處。”遺憾的是,該片拷貝已佚,其品質(zhì)究竟如何,無從甄別。事實上,現(xiàn)存的20年代電影拷貝,僅有20余部,可謂遺失殆盡。不過我仍銳意窮搜,做些考察,畢竟,拷貝亡佚并不足以作為忽略歷史、遺忘歷史的理由。幸運的是,默片《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本事、字幕、劇情照,經(jīng)由大中國影片公司編輯部李元龍主編的《孫悟空大鬧天宮》電影特刊,得以完整保存。從十二整幅劇情照之名稱,可見故事演化之線索:

不速之客大鬧水晶宮,眾魔王擁護美猴王,定身法止住七仙女,使神法睡倒天侍監(jiān),美哉旨酒,蟠桃會眾仙空跋涉,李天王懼猴違天旨,二郎神大戰(zhàn)孫悟空,孫悟空敗走水簾洞,打倒玉皇大帝,如來佛不忍坐視,被壓五行山。

《申報》廣告所載“引人入勝之處”也交代了不少內(nèi)容:

天兵天將大戰(zhàn)水簾洞,楊戩祭放哮天犬,數(shù)十妖魔,數(shù)百小猴,輪盤爭戰(zhàn),仙妖斗法,光怪陸離,目眩五色。哮天犬追逐孫悟空,穿山越嶺,飄洋過海,隨追隨斗,精彩異常,狗之表演,狗之勇敢,神妙已臻極頂,中國電影從來未有之神狗也。

相比寫小說,拍電影要昂貴得多,商人要收回成本、導(dǎo)演為增添趣味,總要選擇那些戲劇性強、活動力大的故事來拍攝,而民眾也樂意傳播、接受這些引人入勝的關(guān)目。將《孫悟空大鬧天宮》(1927)的劇情、廣告、字幕等電影史料與《西游記》小說前七回對照,這兩種不同世代、不同媒介的文本,已然產(chǎn)生巨大差異。電影改編丟棄了美猴王尋仙訪道的情節(jié),砍掉了與角色身心變化相關(guān)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抽空了原文本“求道于心”的精神意蘊,失落了佛仙神話的文化骨格。從百回本《西游記》小說的整體文本來看,美猴王的尋仙訪道,是一次修身、成性的旅程。猴王在耄耋之年放棄自在優(yōu)渥的生活,毅然遠(yuǎn)涉天涯,尋訪佛仙神圣之道,覓得長生不老之方,學(xué)會躲避三災(zāi)之法。待回到花果山,戰(zhàn)勝混世魔王后,原本“無性”的猴王,才變成驕傲自大的孫悟空,其不安分的心性也逐步膨脹起來,須菩提祖師的責(zé)罵叮嚀早已拋到九霄云外了。尋仙訪道作為修身成性的旅程,為孫悟空大鬧天宮作了性格和身體條件上的準(zhǔn)備,也為大鬧天宮的野性爆發(fā)埋下了救贖與修心的種子。在余國藩(Anthony C.Yu)看來,孫悟空得道于“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暗指“心”),但這猴子并未得“心”,正是:“去時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輕體亦輕”(第二回)。孫悟空需待跟隨唐僧,心猿歸正,踏上西行程途之后,方才開始修心救贖,更新生命的旅程。另一方面,電影在丟棄尋仙訪道的同時,也將石猴出世、祖師傳法、傲來國搬兵器、幽冥界銷名號等環(huán)節(jié)連帶丟掉,殊不知這些情節(jié)實際上提供了一個包羅創(chuàng)世神話、自然力神話、佛道以及三界神譜的架構(gòu),沒有這些淵源和鋪墊,很難想象《西游記》能成為“神話文化的杰構(gòu)”。然而,從文本的世代流變和媒介更新來說,不應(yīng)苛求這部拍攝于中國電影草創(chuàng)期的默片擁有與《西游記》對等的精神意蘊和文化內(nèi)涵。

表面上看,《孫悟空大鬧天宮》(1927)中的戰(zhàn)斗打鬧和神怪變化,當(dāng)然可以說是迎合了市民觀眾的喜好,但從文本生態(tài)來看,則不得不說是北伐戰(zhàn)爭、革命觀念在大眾文化中的投影。1927年4月,正當(dāng)《孫悟空大鬧天宮》拍攝之時,《申報》頭條已盡皆刊載國民革命軍相關(guān)布告啟事,軍事影片《蔣介石北伐記》也在滬熱映。上海新舞臺的戲劇預(yù)告更挑明了講:“此次黨軍蒞滬,旗揚青天白日,氣象頓現(xiàn)光明,故本臺擬續(xù)排三本《新西游記》,以鼓勵民眾為國民革命合作之指導(dǎo)?!钡鹊?月初《孫悟空大鬧天宮》開映之時,《蔣介石北伐記》還在續(xù)映:“百星大戲院、共和影戲院同時開映戰(zhàn)事新片《蔣介石北伐記》,前次開映,賣座極盛,今承各界要求續(xù)映四天,自初三日起映,內(nèi)容有粵東出師,軍次長沙,攻打武昌戰(zhàn)壕,作戰(zhàn)步兵,作戰(zhàn)炮兵,作戰(zhàn)鐵甲車,作戰(zhàn)戰(zhàn)場,陣勢沖鋒包圍等,均從實地攝來,難得之壯觀也?!敝恍鑼φ铡秾O悟空大鬧天宮》與《蔣介石北伐記》的宣傳口徑,不難看出二者熱衷于“革命戰(zhàn)斗”的一致性。再查看《孫悟空大鬧天宮》的電影字幕,也明顯留有軍閥亂世的語言痕跡:“終日與群猴戲耍,居然分隊操演自成一閥。”

無獨有偶,20年代初,胡適作《西游記考證》,也認(rèn)為大鬧天宮是一種革命,還列舉小說原文論證哪些是“政府激成革命的種種原因”,哪些是“革命的檄文”:

花果山中一老猿,……因在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靈霄寶殿非他有,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

他(玉帝)雖年劫修長,也不應(yīng)久住在此。常言道,“交椅輪流坐,明年是我尊?!敝唤趟岢鋈ィ瑢⑻旃僮屌c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亂,不得清平!

前面寫的都是政府激成革命的種種原因;這兩段簡直是革命的檄文了!美猴王的天宮革命,雖然失敗,究竟這是一個“雖敗猶榮”的英雄! 我要請問一切讀者:如果著者沒有一肚子牢騷,他為什么把玉帝寫成那樣一個大飯桶?為什么把天上寫成那樣黑暗,腐敗,無人?為什么教一個猴子去把天宮鬧得那樣稀糟?

胡適的這番評論和追問,雖是放在以“考證”為名的學(xué)術(shù)論文中,但實在是受了當(dāng)時革命風(fēng)氣的影響。事實上,如前文所論,《西游記》前七回只有放在百回本小說全書“無性、修身、成性、宣泄、救贖、修心”的生命旅程中,才能看出精神哲學(xué)的隱喻。因而,回歸20世紀(jì)20年代的文本生態(tài)來看,《西游記》前七回的電影改編,從小說文本轉(zhuǎn)向劇情廣告乃至學(xué)術(shù)研究,都應(yīng)被看做是一種超文本(hypertexts)的“適應(yīng)性更新”(adaptive renewals)。只不過,這種“適應(yīng)性更新”的“擺動”(oscillation)不能簡單地被歸入托馬斯·利奇所稱的“將原文本作為珍貴資源來頌揚”(celebrating hypotexts as honored sources)。但在客觀上,劇情廣告、大眾文化和學(xué)術(shù)研究作為超文本的變異,反過來映襯了百回本小說《西游記》的深層榮耀??梢姡瑹o論電影、戲劇,乃至學(xué)術(shù)表達(dá),都會受到社會風(fēng)氣的影響,變作匯入時代洪流的浪花。然而,百回本小說《西游記》則像沖破時代浪潮的長風(fēng),以其語言魅力、精神意趣與文化骨骼,等待著與新媒介或超文本的對等交鋒。

二、故事重述、心理傳遞與對等交鋒

在歷代《西游記》前七回的電影改編中,最著名者莫過于萬籟鳴、唐澄編導(dǎo)的動畫片《大鬧天宮》(1964)。這部影片因其藝術(shù)造詣和民族風(fēng)格,在海內(nèi)外備受贊譽,被奉為經(jīng)典之作。不過,影片將《西游記》前七回改造成一個孩童游戲,從故事重述與心理傳遞的角度來看,也留下了些許遺憾。表面上看,這部電影充滿童趣,但其動畫形式卻直接影響了人物形象的心理走向:將孫悟空從原文本的“少年”改造成“小孩”,從而以小孩心理推展情節(jié)。在電影文本中,太白金星兩次下界招安,皆采取引誘之策,抓住的是孫悟空好奇、好吃、攀比的小孩心理,且看片中的兩段對話:

孫悟空:做官有什么意思!

太白金星:這天上乃是神仙境界,與你們這花果山可是大不相同啊,到處金碧輝煌,遍地奇花異草,星星鋪成銀河,彩虹架做飛橋,大王您要是不去看看,那豈不是可惜么。

孫悟空:什么蟠桃園?能比得上俺這花果山!

太白金星:那王母的蟠桃園,乃是天下第一仙景,其中景色之美,那簡直是無可比喻。(花果山)這果子,那只能算是……哎呀呀。我金星還能騙你不成嗎,大圣,玉帝把這蟠桃園給你掌管,這么好的地方,難道你不想去看一看嗎?

電影里的孫悟空對做官沒概念,他肯上天,是聽了太白金星的描繪,受到食色誘惑,受到好奇心、攀比心的驅(qū)使。反觀原文本,《西游記》小說中的孫悟空并非不通官箓,太白金星奉玉帝圣旨下界,跟孫悟空講得很明白:“請你上天,拜受仙箓”,正是那:“高遷上品天仙位,名列云班寶箓中”(第三回)。當(dāng)金星再領(lǐng)招安旨意,告知已奏準(zhǔn)“齊天大圣之官銜”后,“悟空大喜,懇留飲宴不肯,遂與金星縱著祥云,到南天門外”(第四回)。

電影里的孫悟空,在偷吃偷喝之時,還顯露了小孩兒們較勁、爭勝的心理:

孫悟空(自言自語):玉帝老兒,你眼里沒有齊天大圣,如今俺老孫倒坐了個首席。玉帝老兒,來,給俺老孫斟酒。王母,拿仙桃來。玉帝老兒,俺齊天大圣的面前,可沒有你的座位。王母,叫你的蟠桃會開得再熱鬧些,給我拿酒來。

孫悟空(對花果山群猴):孩兒們,這仙酒仙菜都是玉帝、王母送來的,我們吃他個痛快,……來來來,這是王母的蟠桃,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這些電影對白,放在導(dǎo)演設(shè)計的兒童故事中,是活潑愉快的,但若較起真來,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阿Q精神(優(yōu)勝得意、自我意淫)之反映。這種自娛自樂的言行,只適于天真懵懂的孩子,換作成人,便是自欺欺人。事實上,《西游記》小說第五回,孫悟空在瑤池吃喝之時,自揣自摸道:“一時拿住,怎生是好?”在兜率宮丹滿酒醒,又揣度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p>

為迎合小孩心理,《大鬧天宮》最大的變動手筆,是將小說第七回的五行山情節(jié)徹底刪去,電影以孫悟空的圓滿勝利而結(jié)束:打碎靈霄殿的匾額,將玉皇大帝拉下馬,回到花果山再次升起齊天大圣旗幟。一個尚處于好奇好吃攀比階段的小孩怎能將玉帝拉下馬?這種故事重述,緣起于萬籟鳴小時候在南京石觀音廟聽一個老和尚所講的《西游記》故事:

他可說得上是我理解《西游記》的啟蒙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dāng)他講到天不怕、地不怕,法力無邊的孫悟空竟然翻不出如來佛手心時,憤憤不平,我們這些孩子也感到憤憤不平?;丶液螅覀兗袅嗽S多如來佛和孫悟空,剪了如來佛的大手。在晚上玩皮影戲時,我們先舉起如來佛和孫悟空,又突然舉起如來佛的大手在燈前晃動,讓如來佛的大手似乎要抓住孫悟空似的,然后又讓孫悟空從手掌中飛出去。每當(dāng)演到這個時候,小觀眾們的情緒達(dá)到了高潮,都拍手叫好。

正因為有這樣一段緣由,萬籟鳴小時候就對“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手心”頗有不平。六十年后,他導(dǎo)演《大鬧天宮》時,小時候的想法驅(qū)使他毅然刪去五行山的情節(jié)。據(jù)他回憶:“當(dāng)然我那時心里也是惴惴不安的,這一改編是否會被千百萬觀眾所接受,但放映后的事實證明,我的擔(dān)心是完全多余的,千百萬觀眾同我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比f籟鳴所說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接受心態(tài),就不能僅用兒童心理來解釋了,這牽涉通俗文學(xué)的成規(guī)與慣例,更隱藏著故事重述過程中的心理傳遞與觀念缺失?!洞篝[天宮》不僅把《西游記》前七回改造成孩童游戲,而且將其打造成懲惡揚善的“通俗劇”(Melodrama),團圓結(jié)局更是通俗劇的公例。通俗劇的特點是大喜大悲、表現(xiàn)夸張并善惡分明,這種美學(xué)手法將黑白、是非、褒貶高度戲劇化,它最先在法國大革命后的戲劇中成熟起來,并對19世紀(jì)中后期的歐洲小說產(chǎn)生深刻影響。到了20世紀(jì),則在電影和電視中被廣泛運用。從改編理論的角度來看,J?rgen Bruhn,Anne Gjelsvik 和Eirik Frisvold Hanssen在《改編研究:新挑戰(zhàn)與新方向》(

Adaptation Studies:New Challenges,New Directions

)中認(rèn)為改編不僅僅是講述,更是故事的重述與傳遞(retelling a story,passing it on),這種重述與傳遞可以被認(rèn)為是有價值的“禮物”(gift)?!洞篝[天宮》的故事重述,從小孩的心智和情感來看,或許令人歡欣鼓舞,但事實上,這種故事模式的心理傳遞,在中國古已有之。例如,魯迅在談及《西廂》時指出:“凡是歷史上不團圓的,在小說里往往給他團圓;沒有報應(yīng)的,給他報應(yīng),互相騙騙?!@實在是關(guān)于國民性的問題?!?p>《大鬧天宮》(1964)刪去了孫悟空被壓五行山的情節(jié),將故事改造為懲惡揚善的“通俗劇”,這種模式與普通觀眾心心相印,但也與《西游記》的人生隱喻、生命意蘊拉開了距離,更失去了吸引兒童返觀原著的契機。當(dāng)觀眾跟隨電影劇情,心滿意足地與孫悟空一起打碎靈霄殿,再次升起齊天大圣旗幟之時,恐怕就很難再去追問孫悟空何以被壓五行山了。兒童有反社會性約束的生物本能,五行山情節(jié)恰恰象征性地表明:少年兒童的率意與天真必須在成人社會中受到約束,社會性道德觀念與情感是需要培育的。魯迅認(rèn)為假如勉求《西游記》大旨,則謝肇淛之“《西游記》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意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于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數(shù)語,已足盡之。在由放縱宣泄轉(zhuǎn)向救贖修心的人生歷程中,五行山和緊箍咒都是象征性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電影固然不能像小說一樣,通過漫長的八十一難將救贖修心的過程精彩地展開,但刪去五行山的情節(jié),也就失去了促使觀眾返觀原著,以“求放心之喻”的契機;小孩子們在歡樂滿足之時,也失去了體察人生的機遇。

然而,從不同世代的媒介更新和文本技術(shù)轉(zhuǎn)化的角度來說,我認(rèn)為《大鬧天宮》將文學(xué)語言的“詩意”轉(zhuǎn)化為電影語言的“靈暈”,在很大程度上構(gòu)成了文學(xué)與電影的對等交鋒。電影和文學(xué)的文本技藝關(guān)系,實在難以簡單道明,不少理論家為此費過心力。我認(rèn)同李歐梵教授的看法:“電影改編小說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把小說的精神和結(jié)構(gòu)和部分?jǐn)⑹鹿δ苡靡环N對等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來,以不同的視覺形式來‘響應(yīng)’原來的小說語言形式。”百回本小說《西游記》中的詩詞韻語隨處可見,實為全書語言文化筋脈,它們繁多靈動,或用于寫景,或參與對話,或發(fā)揮議論;它們傳遞給讀者的,是一種雅致的氛圍、詩意的氣息,或恬淡,或深邃,調(diào)劑著故事的節(jié)奏,延宕著讀者的思緒,讓小說臻于雅俗共賞的境界。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在30年代曾感慨:“在機械復(fù)制時代凋萎的東西正是藝術(shù)作品的靈暈(aura)?!比欢洞篝[天宮》的手繪圖畫給這部電影帶來了靈暈,其畫稿多達(dá)七萬余張,織接過程,更可謂苦心孤詣。相信《大鬧天宮》的觀眾都會贊嘆影片視覺效果的靈動流暢,尤其仙女云中遨游的段落,配上優(yōu)美的旋律,更營造出“音畫和鳴”的靈暈,與小說“韻散交錯”的詩意交相輝映。當(dāng)電影的靈暈出現(xiàn)時,仙女們的刻薄言語也煙消云散了,當(dāng)電影開始游離于二元對立、正反分明的“通俗劇”模式時,也就靠近了詩意。從理論上講,文學(xué)作品中的詩意屬于電影轉(zhuǎn)換的盲點,但高明的導(dǎo)演,就會有“神來之筆”。雖然《大鬧天宮》(1964)在內(nèi)容、對話、文化價值上留下了遺憾,但其視聽演化上的靈暈,卻造就了“韻散交錯”的原文本與“音畫和鳴”的超文本之間的對等“擺動”(oscillation),在俗套的故事中找到寫意空間,化為一股動力,增添了蓬勃的生氣。

三、數(shù)字技術(shù)、錯位快感與生態(tài)變遷

當(dāng)代電影的數(shù)字特效、快速剪輯甚囂塵上,這與年輕觀眾追求的震撼刺激剛好合拍。1986年,湯姆·甘寧(Tom Gunning)在《廣角》(

Wide Angle

)上發(fā)表《吸引力電影:早期電影,它的觀眾和先鋒派》(

The Cinema of Attraction[s]:Early Film,Its Spectator and the Avant-Garde

),這篇文章在西方電影學(xué)術(shù)界產(chǎn)生了強勁而持久的影響力。甘寧認(rèn)為,“吸引力電影”(“the cinema of attractions”)主導(dǎo)著從早期電影的新奇時期到敘事逐漸占優(yōu)勢的1906至1907年。盧米埃爾(Lumière)和梅里愛(Méliès)的共通之處在于運用異國情調(diào)和幻覺力量為觀眾呈現(xiàn)一系列景觀。近年來,隨著數(shù)字技術(shù)和媒介文化的興起,甘寧進一步深化了他的論述:不同時期的電影具備不同的“視聽吸引力”,“后經(jīng)典好萊塢電影”(postclassical Hollywood cinema)在許多方面與“吸引力電影”相似,在“后星球大戰(zhàn)時代”(the post-Star Wars era),電影不斷運用著更強烈的視聽景觀和運動經(jīng)驗。甘寧的延伸論述給整個媒介研究帶來了震蕩。2014年,鄭保瑞導(dǎo)演的《西游記之大鬧天宮》便誕生在這樣的數(shù)字技術(shù)和新媒介文化生態(tài)的洪流之中。數(shù)字技術(shù)和媒介文化的“視聽吸引力”帶來的不僅僅是機遇,更是挑戰(zhàn),當(dāng)代中國的電影改編,如果不在機遇中升華,就可能在挑戰(zhàn)中迷失,將觀眾引向一種錯位的“吸引力快感”之中。

事實上,文學(xué)經(jīng)典改編電影,不僅牽連技術(shù)更新、媒介轉(zhuǎn)換,更與文化傳統(tǒng)及群體心理息息相關(guān)。對照《西游記》小說前七回來看,鄭保瑞導(dǎo)演的《西游記之大鬧天宮》(2014)雖然沒有丟掉美猴王尋仙訪道的旅程,也未刪去孫悟空被壓五行山的情節(jié),但背離了小說的精神,這比遺失小說的意蘊內(nèi)涵,更引人深思。用時髦的話說,《西游記之大鬧天宮》是一部魔幻戰(zhàn)爭片。其故事構(gòu)思與《西游記》小說前七回相去甚遠(yuǎn),反倒帶有《三國演義》的影子。換言之,“三國演義”的斗爭格局改換了《西游記》大鬧天宮故事的情節(jié)線索。電影開場就用旁白交代了故事格局,并確立了神界的正統(tǒng)地位:“自盤古開天地以來,神界就一直維持著天地安定的重任,掌管神、魔、人三界的平衡,一直受天庭壓迫的魔界,不甘心屈于神界之下,所以長年以來,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奪得掌管三界的大權(quán),神魔交戰(zhàn),日月無輝?!?/p>

玉帝掌管神界,牛魔王統(tǒng)領(lǐng)魔族,孫悟空稱王花果山。電影故事的主線是玉帝與牛魔王爭奪統(tǒng)治權(quán),而孫悟空被牛魔王騙取利用,成了攻打天庭的棋子,這類似“聯(lián)吳抗曹”的戰(zhàn)略。牛魔王安插小狐貍引誘孫悟空,又造成天庭殺害小狐貍的假象,激起孫悟空的憤怒,說白了就是“美人計”。牛魔王和二郎神的對手戲,更是鉤心斗角的權(quán)謀范本?!段饔斡浿篝[天宮》重構(gòu)了正邪對立的兩大形象(玉帝和牛魔王),這嚴(yán)重擠壓了孫悟空的塑造空間,其他配角也被扭曲。玉帝掌管神、魔、人三界,孫悟空所受欺騙,需靠他義正詞嚴(yán)地點醒。須菩提祖師變成玉帝的臣僚。牛魔王變成好戰(zhàn)斗狠、老謀深算的大反派。孫悟空在玉帝、牛魔王、觀音、菩提祖師的夾縫中,變成了傻乎乎的躁動少年。哪吒只是二郎神手下的一個戰(zhàn)斗工具,女媧娘娘、觀音大士、如來佛祖都是天庭的強大后盾。諸多配角走馬燈式地路過,變成臉譜化的形象,轉(zhuǎn)瞬即逝。

《西游記》前七回在2014年的電影演化,影片內(nèi)容讓人吃驚,票房也令人驚嘆。據(jù)媒體報道,這部電影從大年初一上映以來,穩(wěn)坐“春節(jié)檔”頭把交椅,以飛一樣的速度打破了中國影史的19項票房紀(jì)錄。我寧愿相信這是數(shù)字技術(shù)帶來的“吸引力快感”以及《西游記》原著小說作為中國人集體文化想象的號召力所致,但2014年版《西游記之大鬧天宮》以權(quán)謀斗爭格局改造大鬧天宮故事,確有引人憂思之處。劉再復(fù)認(rèn)為:四部典籍中的《紅樓夢》與《西游記》屬原形文化;而《三國演義》與《水滸傳》則屬偽形文化。從文化傳播來看,《西游記》雖然老少咸宜,但其在成人大眾中的實際影響力,恐不及《三國演義》和《水滸傳》。2014年版《西游記之大鬧天宮》被權(quán)謀斗爭徹底改造,絕非偶然現(xiàn)象,我們只需留意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大鬧天宮故事也被異化。為了形成高潮,電影不惜丑化孫悟空,將其塑造成大反派,并將大鬧天宮故事演說成“手起刀落血流成河”的殺人史,五行山竟變作殺戮的場所。

《西游記之大鬧天宮》(2014)按照正邪善惡劃分陣營,為了引逗觀眾,時而賣萌耍傻,這與《西游記》小說的諷刺意味及喜劇精神背道而馳。面對菩提,孫悟空賣萌:“師傅,天上冷,飛來飛去多穿點?!泵鎸盼埠?,他耍傻:“我二百五,我二百五!”面對如來,他逢迎:“我沒想走,我只想留在這修補天庭”,“佛祖,你手真的很沉吶,你厲害!”這些臺詞或許能引逗年輕觀眾的趣味,但令人擔(dān)憂的是,賣萌耍傻的背后,隱藏著玩世虛無的處世方式。事實上,在百回本《西游記》小說前七回中,孫悟空對神佛仙道、天兵天將皆置以揶揄諷刺、調(diào)侃哂笑,這背后體現(xiàn)出孫悟空的幽默心態(tài)、諧謔性情和樂觀精神。在李時人看來,《西游記》幾乎通體一致地保持著“每雜解頤之言”“逸趣橫生”的喜劇氛圍,它揶揄了神,也嘲笑了魔,有時把愛心投向魔,又不時把憎惡拋給神?!段饔斡洝返闹C謔是一種熔滑稽、諷刺和幽默于一爐的無以倫比的藝術(shù)個性。

從托馬斯·利奇提出的“擺動”(oscillation)理論出發(fā),據(jù)以上考察,可從一個側(cè)面約略闡發(fā)中國古典小說改編電影的某些規(guī)律:一是電影往往提取文學(xué)經(jīng)典中戲劇性強、活動力大的情節(jié),丟棄鋪墊性、反思性環(huán)節(jié),其意義由深厚而趨于膚泛,改編程序為抽取式;二是電影易受社會風(fēng)氣之影響,以打鬧斗爭或情色暴力滲入文學(xué)故事,其功能由疏解而趨于宣泄,演化程序為改造式;三是對文學(xué)經(jīng)典之修辭,電影文本需做對等轉(zhuǎn)換,如詩意轉(zhuǎn)為靈暈,方可構(gòu)成電影與文學(xué)之交相輝映,改編程序為對等式。然而,更重要的是,“擺動”理論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文本研究的生態(tài)學(xué)(an ecology of textual studies),只有進入具體的文本細(xì)節(jié)和文本生態(tài),才能真正揭示宏觀的改編規(guī)律背后所隱藏的深層變異。

【注釋】

1 Thomas Leitch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daptation Studies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7:1-23.2 Vachel Lindsay.

The Art of the Moving Picture

[M].New York:Liveright,1970.3 Virginia Woolf,The Cinema[J].

Woolf Online

,30 Dec.2015.4 Sergei Eisenstein.

Dickens,Griffith,and the Film Today.Jay Leyda ed.and trans.Film Form:Essays in Film Theory

[M].New York:Harcourt,1949:195–255.5 George Bluestone.

Novels into Film

[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P,1957.6 Brian McFarlane.

Novel to Film: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Adaptation

[M].Oxford:Clarendon P,1996.7 Deborah Cartmell and Imelda Whelehan eds.

Adaptation:From Text to Screen,Screen to Text

[M].New York:Routledge,1999.Robert Stam.

Literature through Film:Realism,Magic,and the Art of Adaptation

[M].Malden:Blackwell,2004.Robert Stam and Alessandra Raengo eds.,

A Companion to Literature and Film

[M].Malden:Blackwell,2004.Robert Stam and Alessandra Raengo eds.,

Literature and Film:A Guide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lm Adaptation

[M].Malden:Blackwell,2005.Linda Hutcheon and Siobhan O’Flynn eds.,A Theory of Adaptation[M].New York:Routledge,2013.

8 同1,1-5.

9 大衛(wèi)·波德威爾編.后理論:重建電影研究[M].麥永雄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出版社,2000.

10 同1,3-7.

11 程季華主編.中國電影發(fā)展史(第一卷)[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16-45.

12 湯哲聲.比翼雙飛:1921-1931年中國的通俗小說與商業(yè)電影[J].文藝研究,2012(3).

13 李少白.影史榷略:電影歷史及理論續(xù)集[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3:28-29.

14 薛峰.現(xiàn)代報刊與《盤絲洞》的文化想象[J].當(dāng)代電影,2014(6).

15 申報(廣告)[N].1927.2.5.劇場消息[N].申報,1927.3.9.

16 孫悟空大鬧天宮今日開映[N].申報,1927.6.5.

17 大中國大鬧天宮開映先聲[N].申報,1927.6.3.

18 《劇情照十二整幅》,《西游記:孫悟空大鬧天宮》,大中國影片公司1927年6月5日出版。

19 孫悟空大鬧天宮[N].申報(廣告),1927.6.5.

20 余國藩.《紅樓夢》、《西游記》與其他[M].李奭學(xué)編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306.

21 楊義.《西游記》:中國神話文化的大器晚成[J].中國社會科學(xué),1995(1).

22 申報(廣告)[N].1927.4.13.

23 同22.

24 蔣介石北伐記[N].申報,1927.6.4.

25 《〈孫悟空大鬧天宮〉字幕》,《西游記:孫悟空大鬧天宮》,大中國影片公司1927年6月5日出版。

26 胡適.西游記考證(原刊《努力周報·讀書雜志》1923年第6期)。見胡適.胡適古典文學(xué)研究論集[M].上海:上海古籍版社,2013:751-752.

27 同1,3-7.

28 萬籟鳴口述、萬國魂執(zhí)筆.我與孫悟空[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86:14-16.

29 同28,137.

30 畢克偉.“通俗劇”、五四傳統(tǒng)與中國電影[A].蕭志偉譯.收鄭樹森編.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C].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3:25-26.

31 J?rgen Bruhn.Anne Gjelsvik and Eirik Frisvold Hanssen,There and Back Again:New Challenges and New Directions in Adaptation Studies.J?rgen Bruhn,Anne Gjelsvik and Eirik Frisvold Hanssen eds.

Adaptation Studies:New Challenges,New Directions

[M].London:Bloomsbury,2013:2.

32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3:284.

33 同32,140.

34 李歐梵.人文六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2:131.

35 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fù)制時代的藝術(shù)作品[A].漢娜·阿倫特編.啟迪:本雅明文選[C].張旭東、王斑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236.

36 萬籟鳴口述、萬國魂執(zhí)筆:《我與孫悟空》,第119-120頁,北岳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

37 Tom Gunning.

Attractions:How They Came into the World.Wanda Strauven ed.,The Cinema of Attractions Reloaded

[M].Amsterdam: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06:36.38 Tom Gunning.The Cinema of Attraction[s]:Early Film,Its Spectator and the Avant-Garde.Wanda Strauven ed.,

The Cinema of Attractions Reloaded

[M].Amsterdam: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06:382.39 Dan Hassler-Forest,Commemorate,Celebrate,and Continue[J].

Film &History: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Film and Television Studies

,2008,38(1):93-94.

40 《大鬧天宮》票房刷新19項紀(jì)錄[EB/OL].2014.2.20.http://www.chinanews.com/yl/2014/02-20/5861612.shtml.

41 劉再復(fù).原形文化與偽形文化[J].讀書,2009(12).

42 李時人.中國古代小說與文化論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3:189-190.

猜你喜歡
大鬧天宮孫悟空西游記
大鬧天宮
農(nóng)行“大鬧天宮”信用卡上市經(jīng)典重燃 “憶”起翻天
孫悟空臉譜
我的媽媽是“孫悟空”
西游記
西游記
西游記
《大鬧天宮》讀后感
雷伊大戰(zhàn)孫悟空
大鬧天宮大迷宮(四)
鹿泉市| 瑞昌市| 陇南市| 得荣县| 方城县| 元氏县| 简阳市| 泊头市| 丰城市| 南投县| 邹平县| 田阳县| 禄丰县| 双城市| 安丘市| 金门县| 永泰县| 宝山区| 和龙市| 菏泽市| 南召县| 双鸭山市| 邯郸县| 平远县| 西峡县| 延庆县| 义马市| 乌鲁木齐县| 利津县| 莎车县| 栖霞市| 修文县| 普陀区| 仪陇县| 襄汾县| 普定县| 新民市| 吕梁市| 宣武区| 龙海市|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