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濤
【關鍵詞】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宮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效果分析
子宮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C e r v i c a l i n t r a e p i t h e l i a lneoplasias, CIN) 為一類當前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疾病。疾病的發(fā)生多因子宮頸疾病惡化所引致[1]。此類疾病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體健康。當前臨床研究指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潛伏期時間非常長,倘若能夠盡早發(fā)現(xiàn)此類疾病,同時對患者開展行之有效的治療舉措可有效抑制病理改變、減少子宮頸癌疾病的發(fā)生概率[2]。為了全面探討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宮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效果,結合實際情況,本文選擇2017 年9 月18 日至2020年9 月18 日期間我院所收治的82 例子宮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對部分患者實施了上述治療方案。得出心得,現(xiàn)做出如下匯報。
1 資料及方法
1.1 基線資料 本實驗擇取2017 年9 月18 日至2020 年9月18 日期間我院所收治的82 例子宮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患者為研究樣本。經診斷,患者確定為此類疾病。病患通過陰道鏡或者子宮頸活檢病理學證實為CIN II ~III 級,且患者經HR-HPV 多次檢驗結果為陽性。受試者自愿參加實驗調查,在此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對象:妊娠期女性、同時合并子宮頸慢性炎癥者、子宮內膜病變者、精神疾患、拒絕參加實驗調查者、機體免疫功能缺陷者?,F(xiàn)按照患者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41 例以及觀察組41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7.68~55.72 歲,年齡均值(42.09±1.35) 歲;觀察組患者年齡28.77~57.25 歲,年齡均值(43.08±1.33) 歲。經對比,兩組受試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別(P>0.05),可比。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LEEP)治療疾病,具體方式為:等到病患月經干凈后3~7 d 開展手術。受試者擺放為截石位,工作人員在手術區(qū)域消毒,有效暴露手術視野。應用碘液對子宮頸進行染色,劃定手術范圍。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tǒng)子宮頸錐切術(Cold Knife Conization,CKC) 治療疾病,具體方法為:對患者實施要硬聯(lián)合麻醉,術前準備工作和手術位置定位與觀察組相同。于病患病灶外緣0.5~1.0 cm 制作子宮頸口環(huán)形切口,切除發(fā)生病變的組織。錐形切除患者子宮頸,具體范圍為高度20~25 mm、縱深度5~10 mm。完成上述操作之后,應用電凝與紗布壓迫止血后對患者使用改良Stumdorf 縫合法處理子宮頸,患者手術后處理方式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后子宮頸糜爛改善水平以及手術前后病理一致性對比情況;分析兩組患者手術有關指標對比情況;分析兩組測試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原理 本實驗應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內計數(shù)資料開展χ2 檢驗分析;計量資料則開展t 檢驗分析。倘若P<0.05,代表有關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后子宮頸糜爛改善水平和手術前后病理一致性比率對比情況 觀察組干預后子宮頸糜爛改善水平和手術前后病理一致性比率分別為87.80% 以及51.22%;對照組以上數(shù)據(jù)為85.37% 以及53.66%。兩組患者的干預后子宮頸糜爛改善水平和手術前后病理一致性比率無明顯差別(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有關指標對比情況 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陰道出血排液時間以及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P<0.05),詳見表1。
3 討論
CIN 為一類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該疾病的發(fā)生和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吸煙、性生活時間過早、多個性伴侶、性傳播疾病、免疫抑制等等因素存在相關性[3]。近幾年來,該疾病的發(fā)生概率有所上升,且疾病的發(fā)生朝向年輕化趨勢發(fā)展。在早期,患者并不會表現(xiàn)出特別明顯的臨床癥狀。CIN 進展為子宮頸癌的風險非常高[3]。
總的來講,針對于子宮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患者來講,應用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疾病能取得滿意效果,該法無需麻醉或者于局麻下即可完成,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時間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該法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