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仍君
摘 要: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低年級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習興趣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在教學時借助恰當?shù)姆绞椒椒ㄕ故菊Z文魅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找到樂趣,進而愛上語文,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習興趣;培養(yǎng)策略
人對感興趣的事情就會樂于去做,學習也是如此。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就會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而不用他人督促,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將語文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能動性,使他們的個性得以發(fā)展。結合近些年的教學實踐,對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簡述如下。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但注意力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多媒體以其絢麗多彩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學習內容產(chǎn)生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枯燥、乏味的學習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并主動配合教師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如在學習《小小的船》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藍藍的夜空中掛著一彎明月,有個可愛的小女孩坐在彎彎的月亮上。在播放課件時還要為學生配上悅耳的音樂。小學生的目光很容易就會被吸引到課件所呈現(xiàn)的內容上,并積極回答教師設計的問題,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再如,《秋天》這篇課文中寫到秋風一起,樹葉飄落,有落到地上的,有落到池塘里的,還有的落到了岸邊。小魚、小螞蟻和燕子分別將樹葉當成了傘、運動場和電報。為了幫助學生領會文章的意思,教師可為學生播放動畫課件,讓學生邊看課件邊學課文。學生通過觀看課件就可以看到螞蟻在落葉上就像走在運動場上一樣,小魚在落葉下像撐了一把傘。不需要過多地解釋,學生就會學會打比方這一修辭手法。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促進他們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利用“情景游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游戲是每個小學低年級學生都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可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游戲教學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摸、聞、聽、看、唱、跳等多項目的動態(tài)活動中學習掌握相關的知識。如識字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摘蘋果”“找朋友”等游戲來培養(yǎng)學生興趣。如學習“唱、玩、橋、好”等字時,教師可讓4個學生手拿“口、王、木、女”偏旁部首的卡片,讓另外4個學生手拿“昌、元、喬、子”等卡片去找各自的好朋友。利用“情景游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能夠加深學生記憶,讓他們很快掌握學習知識的要領。
三、利用“即興表演”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即興表演”是讓學生通過說說、演演的形式將課文內容展現(xiàn)出來。即興表演形式自由,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都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即興表演能促進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神態(tài)、動作等再現(xiàn)文中的形象。利用即興表演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如在學習《小公雞和小鴨子》這篇課文的第2自然段時,教師可以以“吃得很歡”“急得直叫喚”等句為突破口,讓學生對這些詞進行反復揣摩,并思考如何將小公雞和小鴨子在文中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學生經(jīng)過交流思考后就會爭先恐后地上臺表演,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習也會更加高效。同樣,在學習《小山羊》《狐貍和烏鴉》等課文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讓學生走上講臺表演自己喜歡的角色。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肢體語言或者口頭語言將所扮演的角色惟妙惟肖地表演出來,不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根據(jù)動物角色將課文朗讀出來。學生在表演的同時能全身心地投入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在無拘無束的展示中享受童年的快樂,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
四、利用“故事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低年級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利用故事教學法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在教材中某些故事的基礎上進行故事續(xù)編,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小貓種魚》這篇課文時,教師可讓學生對課文中“小貓看見了,把小魚種在地里”這句話進行續(xù)編,使其形成一個小故事。在學生進行故事續(xù)編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表演一下到了秋天小貓去收魚的情景,使學生的能力在續(xù)編中得到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可以以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如在進行口語交際課“我會拼圖”的教學時,有些學生用許多圓、半圓拼成了小動物。為了讓學生將拼圖的過程說清楚,教師可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以編故事的形式描述將其拼成什么小動物,以及這些小動物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來達到敘述清楚的目的。利用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巧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插圖,這些插圖形式多樣、特點鮮明。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可利用文章中的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的認知和領悟能力。如在學習《揠苗助長》這篇文章時,有的學生對“焦急”“揠”這類難度較大的詞語無法理解。教師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邊讀故事邊看文中的插圖,并讓他們對插圖中的畫面進行討論。利用學生對文中插圖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然后再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深刻內涵,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發(fā)展和提升。
總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使學生愛上語文課,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趙春華.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興趣與習慣的培養(yǎng)[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9):15.
[2]白香清.如何提高低年級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