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青
摘 要: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只局限在課堂內(nèi)遠遠不夠,還需要為學生補充更多課外的知識。而群文閱讀教學作為創(chuàng)新型教學形式,可以彌補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素養(yǎng)。文章深入分析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方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形式,既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謂優(yōu)勢十足。因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展開具體論述,旨在為一線教育者提供可行性建議。
一、確定議題,篩選材料
針對部編版語文教材,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題,同時涵蓋了不同的文章。雖然教材為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但也使得一些教師養(yǎng)成了教材“依賴性”。其表現(xiàn)為:教材有什么,他們就講什么;教材按照怎樣的順序編排,他們就按照怎樣的順序講解。這樣的教學理念和新課改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馳的。鑒于此,為了更好地開展群文閱讀,教師需要圍繞特定的議題、同時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增加或者刪除課文,為學生篩選新的閱讀素材,使學生對該議題形成多層次、多角度的認識。
例如,針對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這是一個習作單元,其語文要素主要包括兩個,分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將一件事寫清楚的”以及“寫一件事,將事情寫清楚。”針對本單元,編者為學生安排了兩篇課文,分別是《麻雀》以及《爬天都峰》。既然是習作單元,其目的自然是訓練學生的寫作技能。然而僅憑教材中的兩篇課文,學生很難徹底掌握敘事的技巧。因此,教師不妨以此為議題,為學生篩選合適的課文,并組織群文閱讀活動。這兩篇課文都是記敘文,主要圍繞著一件事展開敘述,因此教師篩選的閱讀素材也必須滿足這一特質(zhì)。對此,教師為學生拓展了《富翁的遺囑》《散步》《慈母情深》三篇文本素材。《富翁的遺囑》主要講述了一個電腦天才為了培養(yǎng)不成器的兒子,利用一個小小的“遺囑”,將兒子歸引到正途的故事;《散步》主要描寫了一家三口因為散步而發(fā)生的有趣故事;《慈母情深》主要描寫了“我”因為愛讀書,于是去紡織廠找母親要錢買書的故事。這三篇文本全部都符合議題的要求,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記敘文的寫作技巧。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記敘文六要素”梳理這五篇文本的脈絡(luò),并試著分析這五篇課文存在哪些區(qū)別、又有哪些共性。通過篩選這些合適的素材,能帶給學生更加深刻的思考與領(lǐng)悟。
二、明確閱讀目標,彰顯閱讀重點
在早期的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對于“文本教學預期達到的效果是什么?應當幫助學生建立怎樣的道德品質(zhì)?”等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純粹是為了完成任務開展教學,而這樣的教學理念勢必影響學生后續(xù)的閱讀效果。尤其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純粹只是“走走形式”,導致教學效果難以保障。由此可見,教師在組織群文閱讀過程中,應當結(jié)合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為學生制訂科學、有效的閱讀目標,同時突出閱讀的重點,這樣才能提高群文閱讀的有效性,讓學生受益匪淺。
例如,在關(guān)于“童話”的群文閱讀中,教師并沒有遵循教材中的單元安排,而是為學生推薦了《巨人的花園》《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樹》《小木偶的故事》這四篇課文。在組織群文閱讀以前,教師首先確定了本次群文閱讀的目標以及重點:(1)掌握“童話”這類體裁的閱讀要點;(2)引導學生在童話描繪的美好氛圍中體會人物的真善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閱讀這四篇文本,鼓勵學生和其他同學進行小組討論,看看這四篇文本具有怎樣的共性和區(qū)別,同時引導學生概括童話的特點,總結(jié)童話這類體裁的閱讀方法,并試著提煉這四篇童話的情感要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相關(guān)知識的點撥。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引,學生既明確了群文閱讀的重點,也提高了自身閱讀的效果,到達了更加廣闊的閱讀天地。
三、做好群文導入,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更注重新授環(huán)節(jié),反而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不夠重視,導致學生還沒開始閱讀就產(chǎn)生倦怠情緒。事實上,想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良好的導入設(shè)計必不可少。如果將語文課堂比作一家“餐廳”,那么良好的導入就是餐廳的“整體裝潢”,它將直接決定“客人”(學生)是否愿意“走”進來(學習)。在組織群文閱讀活動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師需要優(yōu)化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未曾閱讀先動情”。
例如,針對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其中收錄的課文全部改編自四大名著。因此,在組織關(guān)于“四大名著”的群文閱讀活動時,教師特意優(yōu)化了導入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提前制作了音頻課件,將《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的同名電視劇主題曲進行了剪輯和拼接,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音頻課件。之后,教師結(jié)合每一部名著的核心內(nèi)容進行了導入語設(shè)計,削減學生的閱讀阻力,為學生后續(xù)的閱讀提供明確的方向。接著,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多媒體設(shè)施播放音頻,并在節(jié)奏的烘托下,向?qū)W生娓娓道來:“同學們,今天我們將領(lǐng)略四部傳奇名著的風采?,F(xiàn)在,我將用四句話分別概括這四部名著的核心內(nèi)容,你們聽好了,‘一群軍師拼智慧,三足鼎立平天下;‘一個和尚三個怪,八十一難成大佛;‘一伙好漢聚梁山,千古豪情說到今;‘夢里不知身是客,原來皆是夢中人。你們可知這四句話分別對應哪四部名著嗎?”通過這樣一個導入設(shè)計,既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好奇心,還能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的重點,可謂一舉兩得。
四、關(guān)注讀后總結(jié),提升閱讀效果
盡管有些教師意識到群文閱讀的諸多優(yōu)勢,并在課堂上積極推行群文閱讀模式,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此時,教師應當停下腳步、捫心自問:在群文閱讀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是否遺漏了哪些環(huán)節(jié)或者細節(jié)?應當如何調(diào)整群文閱讀活動,才能達到閱讀效果的最大化?如果教師認真進行分析,一定會發(fā)現(xiàn)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如果只是組織群文閱讀,卻沒有讀后反思與總結(jié),那么學生讀再多課文都是沒有用的。由此可見,在群文閱讀的后續(xù)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妨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這樣才能鞏固群文閱讀的效果。
例如,關(guān)于“父母之愛”的群文閱讀,教師為學生推薦了四篇文本,分別是《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背影》。在學生完成閱讀并進行文本比對以后,教師設(shè)計了一個讀后總結(jié)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指派一名組長,同時要求每個學生進行組內(nèi)的互動,分享自己的群文閱讀心得以及體會。在學生完成組內(nèi)交流以后,由組長進行觀點梳理并提煉本組的閱讀成果。之后。教師要求每一個小組進行成果匯報。在匯報過程中,有的學生是這樣說的,“以前,我一直不懂父母的愛,認為爸爸媽媽太嚴厲了,總是管著我,不讓我做這個,不讓我做那個。但是,通過閱讀這四篇文本,我明白了父母的用心良苦。他們對我的限制只是怕我走彎路,是為了我好,并沒有任何惡意。如果我們可以主動向彼此溝通,說出心里話,就不會有那么多矛盾了?!边€有的學生是這樣分享的,“通過學習這四篇文本,我明白了如何從場景和細節(jié)描寫中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并將這種技巧運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蓖ㄟ^讀后總結(jié),能夠進一步鞏固學生的閱讀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是非常高效,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形式,它既能彌補傳統(tǒng)單篇教學的不足,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高春玉.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策略[J].新智慧,2020(36):107-108.
[2]秦美娟.共學力——共生視野下小學語文的教學追求[J].新課程導學,2020(3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