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汝遇
《鳥趣》 李昌彥/作
張大千先生72歲時在美國西部很著名的風景名勝卡梅爾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他沒有學過西洋畫,他的潑墨山水頗有西方抽象畫的意味,這是因為根基到了的自然反映,雖然沒有刻意追求,但是這種出自胸襟的表達更有價值。他又說,無論中西,最高境界是沒有區(qū)別的。
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換已是當今中國畫的現(xiàn)實課題。李昌彥以他睿智的眼光對待他的探索,在中國畫的傳統(tǒng)審美意趣中尋求當代意味的筆墨傳統(tǒng)功力,并追求中國文化內(nèi)涵的純粹性。在對這一目標孜孜不倦的探索之中,他廣覽博學,承先人之精華,創(chuàng)自己之門派,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筆法。
從他的畫作可見,他在傳統(tǒng)法式中找到了屬于他的語言。他純粹的筆墨法式傳達出其畫作的當代性和中國畫的文化意味。不泥古,但又不能放棄古法之中的精髓,在傳承之中推陳出新,這是中國畫發(fā)展的正道。
出入于龍門山中,李昌彥餐霞飲露、懷抱煙云,靜聽鳥鳴蟬唱。山花香染衣,沁潤胸懷,滋養(yǎng)了他的藝術根苗,成就了他質樸真淳、自然鮮活之風韻。其作品渾然一體、筆墨交融,是確立其藝術風貌的重要基點。沉心于山水之間,出神于云霧之外,眼之所觀,心之所想,皆在他的畫作之中得以體現(xiàn),因此其作品寫意者仍有堅實之根基,寫實者皆具超脫之意味。
中國畫歷來重視格調(diào)。高雅的畫如玉壺春水,簡潔干凈,是內(nèi)在精神的流露,毫無造作之氣,落筆隨機生發(fā)、自然成相,工筆寫意皆應如此??v觀昌彥各個時期的作品,可見他正步入畫格高而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境界。藝術應當服務于大眾,不能孤芳自賞而失去了發(fā)展的土壤。李昌彥自是深明此理,縱然觀賞者有千般不同,皆能從其作品中尋覓到令自己怦然心動的部分,可謂醒高士而娛大眾,令難調(diào)的眾口皆出贊譽之言。
寫意花鳥畫是最講究筆墨的畫種,畫家對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筆墨有較深的體悟,在繪畫領域才能有所成就。李昌彥深知其中奧妙,結合書法上他下過的苦功及大量對先賢著作的閱讀,其藝術作品流露出中華文化的典雅氣息。好畫配上好字,便使得畫作的品質更上一層樓。畫意即是詩意,作畫當如寫詩,李昌彥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功底,使其畫作詩畫一體、意蘊綿長,如同朗朗上口的詩篇,令人過目難忘。
《野山茶花開春天》 李昌彥/作
《暖春》 李昌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