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艷 田雨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提高腦梗死患者護理依從性及運動功能的價值,以期明確早期康復護理的可行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20年3~12月接受治療的80例腦梗死患者開展研究,按照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進行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干預后,觀察組護理依從性評分、運動功能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可強化腦梗死患者機體康復質(zhì)量,提高護理依從性,改善運動功能。
關鍵詞:腦梗死;早期康復護理;運動功能;護理依從性
腦梗死是目前影響居民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正常工作的常見疾病之一。因此,重視腦梗死患者康復情況尤為重要。本研究就我院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康復情況,發(fā)現(xiàn)早期康復護理成效顯著?,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3~12月接受治療的80例腦梗死患者開展研究,按照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3~74歲,平均(57.69±10.33)歲。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5~74歲,平均(58.40±11.21)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神志清楚;經(jīng)影像學檢查(CT、MRI等)確診;對研究已知曉,自愿參與。排除標準:認知障礙;合并心理疾患、肝腎功能不全等。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即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按醫(yī)囑進行對癥治療,觀察用藥情況,如若出現(xiàn)異常,立即救治。隨著病情恢復狀況,為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飲食;要求患者勞逸結合、戒煙限酒;出院后,按時就診復查及堅持運動鍛煉。
1.2.2 觀察組
接受早期康復護理。(1)體位方面:協(xié)助患者調(diào)整體位,以功能良好擺放為宜,注意過程中動作輕柔,避免患者產(chǎn)生不適感;(2)重視患者情緒變化:采取一對一方式進行交談,分析不良心理原因,適時進行心理疏導,以減輕患者負性情緒;(3)運動方面: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進行功能鍛煉,重點強調(diào)功能鍛煉的意義及目的,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初期以肢體被動活動為主,肢體產(chǎn)生肌力后可進行主動運動,如屈肘關節(jié)、收肩關節(jié)活動等,最后在肌力允許情況下做上舉運動,如抓、握等;(4)認知和語言功能鍛煉方面:針對患者興趣愛好,播放舒緩、輕柔音樂,讓其在音樂中進行冥想,并練習單一字節(jié)訓練,逐漸過渡至一個詞語、斷句、長句、段落,另外進行益智游戲(猜謎、算數(shù)等),以改善語言功能及認知功能。
1.3 觀察指標
選擇《護理依從性調(diào)查表》、Fugl-Meyer評定量表(FMA)[1]為工具,評估患者的護理依從性、運動功能,其中依從性量表總分100分,與依從程度呈正比;FMA量表的上肢運動功能總分66分,下肢運動功能總分34分,與運動功能呈正比。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擇SPSS2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檢驗水準=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理依從性評分、上肢FMA評分、下肢FMA評分均更高(P<0.05)。
3討論
近些年,我國腦梗死患病數(shù)量呈不斷增長趨勢,腦梗死因起病突然、進展快、死亡率高等特點,增加了治療難度。但隨著醫(yī)療水平不斷提升,腦梗死致殘率、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半數(shù)以上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礙,限制日常生活行為,降低生活質(zhì)量水平。所以,加強重視腦梗死患者康復護理具有重要意義。
結合臨床實踐觀察,發(fā)現(xiàn)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預后恢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原因在于根據(jù)腦的可塑性、大腦功能重組原理,豐富的外界刺激、運動訓練功能可促進神經(jīng)生長,使軸突、樹突分支增加,誘導血管發(fā)生,進而增加大腦皮層神經(jīng)元突觸的數(shù)量,改變運動皮層激活模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依從性評分、上肢FMA評分、下肢FMA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和車妉提出的研究報道相符。這說明重視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可提高其護理依從性,并同時通過體位、運動、語言等早期康復功能鍛煉,可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有效恢復,進而提高肢體運動功能,優(yōu)化生活質(zhì)量。
總之,早期康復護理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文獻
[1]王珊.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9,30(2):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