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杰
[摘 ? ? ? ? ? 要] ?課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思想政治課要緊密結合社會實踐和學生實際,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討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背景下對《哲學與人生》第四單元進行單元教學設計,通過構建單元主題教學、情境體驗教學及多元評價機制來探索當前思政課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有效教學方式。
[關 ? ?鍵 ? 詞] ?職業(yè)院校;思政課堂;學科核心素養(yǎng);單元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25-0084-02
2020年2月14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中等職業(yè)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課程標準(2020年版)》,其中明確提出中等職業(yè)學校思想政治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并指出“思想政治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幫助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高職業(yè)道德素質、法治素養(yǎng)和心理健康水平”。在當前形勢下,思政課堂教學如何才能打破固有灌輸模式,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不斷增強思想政治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對此,本文以《哲學與人生》第四單元“順應歷史潮流 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為例,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總基調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單元整體設計及實施。
一、單元教學內容設計
本教學內容選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學與人生》(第四版)第四單元——順應歷史潮流 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本單元主要闡述了“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的關系”等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指引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處理好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從而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一)教學價值理念
一是核心素養(yǎng)培育,根據新課標要求,本教學內容注重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討的學習過程,理解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了解歷史內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認同、健全人格、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yǎng)。
二是以生為本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探討式和體驗性學習,通過議題教學、活動探究等教學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是多元方式評價,緊密結合社會實踐和學生實際,注重社會實踐解決人生問題。每課教學設計中對應社會實踐活動,并依托社會大課堂的力量幫助學生實現(xiàn)哲學理論落地,同時擴展哲學課評價方式。
(二)教學設計思路
《哲學與人生》第四單元在教學價值理念導向下,設置“2035 我的中國夢”單元主題,讓學生更深切體味中國夢的實現(xiàn)與自我的關系,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在“2035我的中國夢”單元主題下對單元內容進行設計:尋夢——“第十課 歷史規(guī)律與人生目標”,筑夢——“第十一課 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圓夢——“理想信念與意志責任”。單元設計思路如下圖所示。
二、單元教學內容實施
本教學單元6課時的教學內容按照課前引領、課堂剖析、課后踐行的模式開展實施,通過線上線下豐富的教學資源,結合“2035我的中國夢”這個熱點展開教學,每個教學問題層層銜接,注重問題思考的維度、梯度和深度,讓整個活動議題符合教學目標、學生差異和階段特征。
(一)創(chuàng)建主題情境,實現(xiàn)主題引領
1.線上學習平臺發(fā)布主線任務
課前階段,教師根據本單元主題設置主線,對主題內容結合時政熱點素材通過線上學習平臺推送給學生,并發(fā)布相應的任務內容,組織學生討論,教師負責答疑。如:第十課“歷史規(guī)律與人生目標”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學習通App中的預習材料,同時完成并提交“2035的我”;第十一課“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要求學生選擇自己的理想關鍵詞,制作生成理想詞云圖,上傳到雨課堂中。
2.課前學習反饋推進任務進度
學生在教師準備素材的引導下進入本課主題,思考、完成課前任務,同時也可將自己在自學遇到的困惑通過學習平臺反饋給教師,教師可運用線上教學平臺實時查看學生自學情況、解決引導課前任務的進行,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鋪墊。學生可以隨時借助平臺向教師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師也可即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及任務完成情況。借用這種模式可更為順利開展單元主題教學,讓學生從整體角度把握和體味知識框架。
(二)創(chuàng)立主體課堂,實現(xiàn)素養(yǎng)培育
1.主題情境展開,激發(fā)學習熱情
為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枯燥的哲學知識點,我們在教學設計時對教學知識點進行結構分解與重組,然后針對內容進行主題情境設置,并設計教學任務層層深入。如:第十課“歷史規(guī)律與人生目標”中通過“2020的我與2035的我”這一活動分享討論讓學生自己澄清價值觀,形成初步認知;第十一課“理想生成”及對應的“理想大PK”都是緊緊圍繞主線設置層層展開,學生跟隨節(jié)奏進行學習。
2.學生主體探究,實現(xiàn)難點突破
在主題設置的場景下,學生在教師主題設置下層層遞進,采用主題展示、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形式探討教學內容,以此達到學生對重難點的主動突破且對學生存疑部分可通過學生相互之間的討論及教師的引導各個擊破。如,第十課從“語詞配對”到“語詞大爆炸”再到“語詞討論”,第十一課“理想實現(xiàn)可行性評估”是引導學生圍繞主題,根據情境結合自己的認知層層深入進行個人選擇和組內合作,從而主動性實現(xiàn)自我認知觀念的更新,從而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