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曉
(西安外國語大學,陜西 西安 710128)
隨著語料庫語言學和描寫翻譯理論的發(fā)展,基于語料庫的翻譯研究日趨成熟。自1993年Mona Baker發(fā)表論文?語料庫語言學與翻譯研究:意義與應用?以來,語料庫翻譯研究已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我國對語料庫翻譯研究始于1993年,以楊惠忠的論文?語料庫語言學與機器翻譯?為代表,與國外幾乎是同步的。目前,我國語料庫翻譯研究在翻譯共性、譯者風格和語料庫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在過去30年里,尤其是最近五年,關于語料庫翻譯的大量書籍和論文出現(xiàn)。鑒于此,文章對近五年來語料庫翻譯研究進行梳理和分析,以期為今后研究提供參考。
文章收集了近五年(2015~2019年)中國知網(wǎng)核心外語期刊上的47篇語料庫翻譯研究的文章,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表1 國內(nèi)語料庫翻譯研究發(fā)表文章類型
1.翻譯共性
近30年來,翻譯共性研究迅速發(fā)展,成為語料庫翻譯研究的重要領域。國內(nèi)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譯共性的概念和研究意義上。董敏、馮德正(2015)對基于大型平行語料庫的科技文本邏輯關系翻譯的語際解釋策略進行了探索;許文勝(2015)考察了英漢連詞在ECCC四個亞語料庫中的使用和分布情況,探討了兩種語言語篇銜接的異同;石秀文、管新潮(2015)基于江澤民?中國能源問題研究?的中文原文和英文翻譯文本,分析了漢英短語的翻譯特征。
2.翻譯文本特點
張樂、陸軍(2015)探討帶有it的小句塊,并試圖通過平行語料庫和可比語料庫來識別它們的漢語對等體;在搭配方面,甄鳳超(2016)以consider為例,對英漢平行語料庫中的翻譯單位及其對應物進行分析,以期找到理想的翻譯單位;王克非、劉鼎甲(2018)認為被動語態(tài)在英語和漢語中都是一個語法范疇。然而,英漢被動語態(tài)在形式、語法結構、語義偏好和語用用法等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
Baker敏銳地洞察到利用語料庫研究譯者風格的獨特優(yōu)勢,她首先對文學翻譯中的譯者風格進行了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范式。受此啟發(fā),國內(nèi)許多學者也對譯者風格進行了研究。朱一凡等(2016)分析了語料庫在翻譯教育中的應用及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譯者的能力;胡開寶、謝麗欣(2017)認為譯者風格應該是指譯者所特有的、系統(tǒng)地、始終如一地表現(xiàn)出來的多種翻譯特征的總和;黃立波(2018)認為,對譯者風格的研究就是對譯者翻譯風格的研究。語料庫對譯者風格的研究在本質上應采用語料庫輔助的方法,將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使研究在方法論上更加科學、系統(tǒng)。
翻譯語料庫是翻譯研究的物質基礎。龐雙子、王克非(2015)從語料庫設計、語料庫設計方法、英漢翻譯與漢語語言發(fā)展的關系等方面探討了如何將語料庫有效地運用于翻譯與語言變化關系的研究;楊明星等(2018)探討了外交平行語料庫建設的意義、原則、策略和框架,發(fā)展了外交語料庫的收集、分類、數(shù)字化處理、存儲和在線檢索等技術路徑和流程;龐雙子和王克非(2019)介紹了語料庫翻譯研究的最新發(fā)展趨勢和前沿方向。
語料庫應用翻譯研究包括翻譯教學與譯者培訓、機器翻譯和教材建設,而國內(nè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譯教學方面。王克非、秦洪武(2015)探討了平行語料庫在翻譯教學中應用的基礎、動機和方法;熊兵(2015)探索了基于英漢平行語料庫的翻譯教學模式;戈玲玲等(2015)嘗試利用計算機編程和數(shù)據(jù)庫技術構建自編譯的外來源語料庫,建立基于網(wǎng)絡的翻譯教學平臺。
1.語料庫口譯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口譯研究還不多。張威(2017)認為運用語料庫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發(fā)展具有雙重目的口譯語料庫具有重要意義。雖然國內(nèi)語料庫已經(jīng)起步,但由于口譯語料庫的短暫性、記錄難度大、收集費時費力、抄寫和標注難度大等原因,國內(nèi)尚未建立起一批口譯語料庫。
2.語料庫綜述研究
胡開寶、李曉倩(2015)在分析語料庫翻譯批評研究的特點、起源、研究領域、研究方法和意義的基礎上,探討了語料庫翻譯批評研究的內(nèi)涵和含義;龐雙子(2016)從歷時性研究、共時性研究和短期變異研究三個方面介紹了多語話語輸出;楊曉琳、李德超(2017)認為,在基于語料庫的翻譯研究實踐中,最重要的問題是相關語料庫的構建、語料庫標注、對齊以及分析研究的方法。
語料庫作為一種可信度高的翻譯研究方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和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該領域的研究范圍相對狹窄,跨學科研究不足,定量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語料庫的建設,特別是口譯語料庫的建設相對滯后。因此,未來的研究應突出翻譯的跨學科特征,從跨學科的角度采用復雜的定量統(tǒng)計方法對翻譯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最重要的是要加強翻譯語料庫的建設,特別是口譯語料庫的建設。我們應該不斷借鑒國外語料庫建設的研究成果,在本地化方面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積極開展基于原創(chuàng)語料庫的翻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