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霞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職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從“尋找單元教學共通之處,把握重點”“發(fā)揮對比教學不同差異,發(fā)散思維”“通過對比自主設置疑問,學會思辨”三個方面出發(fā),對如何探究高效教學策略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策略探究;語文思維
前言:語文是一門充分人文情懷的學科,在語文課堂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多樣的文化魅力,體會詩詞歌賦教學熏陶,感知偉大前輩的文學情懷。想要全方位地發(fā)揮語文教學長處并非易事,需要任課教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考量學習者的基礎情況。尤其是之于中職學生而言,如何用學生能夠聽得懂,能理解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是教學過程之中的一大難點。想要實現(xiàn)這一點需要任課教師充分發(fā)揮任課教師引領作用,優(yōu)化課堂教學氛圍,助益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深度學習是其中關鍵,本文將側(cè)重于從基礎到發(fā)散的車多元角度進行分析與探究。
一、尋找單元教學共通之處,把握重點
課本教材是基于教學專家反復探究所確定,意圖通過教學的不斷深化,培養(yǎng)學生形成特定的語文能力。這即是要把握單元教學的關鍵點體現(xiàn)在課型的選擇與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相綜合利用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習完成對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單元的學習。以第一單元閱讀欣賞為例,任課教師可以確定單元學習主題,如本單元主題為人生。其中《人的高貴在于靈魂》《善良》《人生的境界》,在《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一文中,中職學生能夠體會到表達出自己對于靈魂生活的追求,不注重于物質(zhì)生活,這實在深刻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方式,指導學生能夠做出正確選擇。而《善良》一文中,詳細分析善良的定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會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進行全面思考。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人做各種事的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gòu)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從低到高,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這又是概述了人生的追求。結(jié)合這三篇課文開啟的單元閱讀,能夠指導學生感知人生百態(tài),這對于中職學生的啟發(fā)良多,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學生能夠以更加寬廣的人生價值觀念去面對有成長與發(fā)展,進而實現(xiàn)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發(fā)光發(fā)熱,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這樣一來能夠充分發(fā)揮單元教學的重要作用,助力學生更好的與時代接軌。
二、發(fā)揮對比教學不同差異,發(fā)散思維
對比教學是實踐課堂之中最為常見的教學策略,其目的在于通過對比深化語文知識,從而有效挖掘語文課堂的深度,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有效延伸。以《唐詩二首》對比學習為例,在《將進酒》中,能夠明顯感知到李白豪放灑脫的精神,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xiàn)出詩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在《琵琶行》中,全文的主題都注重刻畫琵琶女這一角色,通過對于琵琶女高超琴藝刻畫以及其不幸的遭遇,表達了封建社會官僚民生的腐敗,體現(xiàn)了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xiàn)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是什么造成了這兩首詩詞迥然不同的文學風格呢,逐步貼近詩詞背景可以看到,作者李白所處年代接近于盛唐時期,文化包容百姓安康,這也造就了李白的豪邁的性格。而白居易所處年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轉(zhuǎn)折,唐朝國力逐漸衰弱,官場混亂,白居易多次遭到排擠,這也正是其文中情感差異的原因所在。在整合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也掌握了通過意向來分析詩歌情感,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幫助。
三、通過對比自主設置疑問,學會思辨
自主設問與自主學習是基礎教學要走向的最終目的,這既是要引導學生能夠基于課文教材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從而提出疑問并進行有效解答,這是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主要手段,亦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重難點。以《雷雨》一文閱讀為例,任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之中自主設問,有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忍不住深思:
為什么周樸園的性格是什么樣子呢?學生通過對于課文的深度閱讀,能夠通過他與侍萍、蘩漪兩位女性形象以及他與魯大海等人物的關系表現(xiàn)出來的。對于魯大海,周樸園犧牲勞工發(fā)資本財產(chǎn),對于女性, 他又幾乎是刻板的大家長作風,這些都是他有著當時社會中資本家都有的一面:陰險,狡詐,虛偽。此外,學生還會對于四鳳、周沖、周萍等人物進行整理,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具有重要幫助。在這樣教學引導下,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之中充分思考,自主設問并尋求文章的深層含義,長此以往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助力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中職語文課堂的深度探究是十分必要的,當然這需要任課教師與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結(jié)合的整體,任課教師自身要大膽實踐勇于探究,學生自身也要充分的緊跟課堂教學進度,對于不懂的知識點勇于提問,相互探究,構(gòu)建崇尚學習的良好風尚。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筆者將持續(xù)關注“中職語文高效教學策略探究”這一重要課題,以期真正提升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孫曉川, 秦金鳳. 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幾點辦法[J]. 課外語文:下, 2015, 000(001):54-54.
[2]蒼中洪. 關于中職語文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xiàn)的思考[J]. 教育與職業(yè), 2014, 000(01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