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陳霞
【摘要】《紅樓夢》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巨作,它的文學價值以及社會價值無法估量,其不僅對文學發(fā)展研究有著巨大價值,對語言研究也有著巨大價值。《紅樓夢》的語言特征極富地域性特點,紅學界對其方言研究也一直存在著巨大的爭議,綜合多方面因素來看,江淮方言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本文首先分析江淮方言的概況,主要涉及其地理成因等方面,然后結(jié)合《紅樓夢》中的相關(guān)例子,基于語言三要素——語音、語法、詞匯這三個方面來具體分析江淮方言具有的地域特點。
【關(guān)鍵詞】江淮方言;《紅樓夢》;價值意義;可+VP
【中圖分類號】 H3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6-0041-02
一、江淮方言概況
(一)地理特點及成因。江淮方言屬于北方方言區(qū)的次方言,盡管其代表地區(qū)大都是南方地區(qū)。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長江淮河之間,南部為吳方言區(qū),北部是華北、東北方言,因此,江淮方言在發(fā)展過程中受到兩大方言區(qū)的影響,是兩者的復雜體,在語音等方面兼具其他兩大方言的影響的同時,也具有自身發(fā)展的特點。從地理環(huán)境來看,我國自古地分南北,江淮居其中,江淮之間,氣候物產(chǎn)、語言風土,其特點也都居南北之中。語云:“桔逾淮而北為枳”,應是地理環(huán)境使然。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序錄》云:“方言差別,固自不同,河北江南,最為巨異?;蚴г诟∏?,或滯於重滯?!睋P雄《方言》記載顯示,早在漢代本省境內(nèi)偏西地區(qū),西接淮河南北是一個方言區(qū)。這個方言區(qū)橫亙南北,兼受南北方言影響,并在歷朝歷代經(jīng)濟文化政治的變遷中,逐步發(fā)展演變成為江淮方言區(qū)。
(二)《紅樓夢》佐證。據(jù)史書記載,《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先生生于古都南京,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過著富庶生活,《紅樓夢》便是以江寧織造府為地域背景,以曹雪芹為人物原型,將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相結(jié)合撰寫而成?!都t樓夢》中的方言特點被認為是山東、東北及江淮方言,與其祖籍是遼寧,出生在南京,遣送回北京等有關(guān)。但結(jié)合《紅樓夢》中的建筑描寫、地點描寫等信息,可知其金陵城為南京,其運用的方言為江淮方言的可能性更大。
二、《紅樓夢》中的江淮方言具體分析
語言的三要素是語音、語法和詞匯,可見,研究語言需以這三種情況為基礎(chǔ),于是,本部分內(nèi)容將從三個方面來探究,并結(jié)合《紅樓夢》中的具體例子加以解析,不僅可以更加生動鮮明地理解江淮方言的部分特點,也可以成為加強《紅樓夢》是以南京為背景的佐證。
(一)語音方面。由于江淮地區(qū)范圍廣闊,不同片區(qū)的方言發(fā)音各有其特色,語音又是一種動態(tài)的體現(xiàn),通過純文字的文本無法體現(xiàn),本部分將結(jié)合《紅樓夢》中的句子和相關(guān)文獻、研究理論以及自身體會來分析,并結(jié)合現(xiàn)代漢語相關(guān)理論進行對比。
1.舌面音j、q發(fā)為舌根音j、k、j、q為舌面音,舌面音發(fā)音應將舌面隆起,尤其要注意不要讓舌尖參與發(fā)音。舌根音又稱舌面后音,由于長期的生活習慣及傳統(tǒng),江淮地區(qū)的一些方言中容易將兩者混淆。典型的例子有將“家(jia)”發(fā)為“家(ga)”,音同“嘎”。紅樓夢一書中也有一些關(guān)于“家”字用法的詞語,在此處不一一贅述,且語音方面,根據(jù)文字而不是影音資料無法佐證,但值得確信地是,在拍攝到相關(guān)的影視題材時,應該額外注意這些方言詞的讀音用法,才能更加體現(xiàn)出作品中的地域特色。
2.鼻音邊音部分(n、l不分)。n、l部分應該是南方人的通病,雖然在大類上屬于北方方言區(qū),但江淮方言也不例外。如下文即將分析到的“娘娘(niang)”,在《紅樓夢》中用的是“姑娘”,其背后體現(xiàn)的也是江淮地區(qū)人民無法發(fā)出邊音的一大特點。
3.沒有“r”的發(fā)音?!都t樓夢》中有一個經(jīng)典的片段,史湘云學林黛玉喊寶玉“二哥哥”,但實際喊的是“愛哥哥”,還因此被黛玉嘲笑,但其實這并不是因為史湘云咬舌,而是典型的屬于蘇北地區(qū)的方言,省去了“er”中的“r”的發(fā)音。這也是整本書中最明顯的可以體現(xiàn)江淮方言特點的語音特點的地方。
(二)語法方面。江淮方言語法的復雜性明顯,具有詞性混用的特點。1.可+VP。書中有一回,寶玉從薛蟠家聚會歸來,問及晴雯:“今兒我在那府里吃早飯,有……叫人送過來的,你可吃了?”“你可吃了?”這一“可+動”的用法為江淮方言特色,因語音方面的差異,有些地區(qū)用作“個去”。
(1)語氣上。此處,“可”“個”均為副詞用法,在江淮方言中極具特色,即可有疑問語義,也可用作禮貌語義。常用例:“你可吃了?”疑問語義指:你吃了嗎?詢問他人是否做了某件事情,與書中“你可吃了?”為同樣的意思。“你可吃了?”還通常用于熟人偶然相遇后兩人聊天扯閑用,一般情況是因為沒有正經(jīng)事說,只單純地充當禮貌用語。
(2)句法成分和語法功能上?!翱?VP”的結(jié)構(gòu)中,VP部分的短語還可以用形容詞性短語,例如:“可漂亮?”表示“漂亮不漂亮”。“可”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能愿動詞,在此處則是副詞,與動詞、形容詞構(gòu)成句法成分。
(3)疑問句式上?!翱?動詞短語”表疑問時,有正反問、特指問和是非問三種。特指問:你可吃什么?表達的意思是你需要吃些什么嗎?答句回答“什么”的內(nèi)容。是非問:你可吃了?意思是你吃了嗎?現(xiàn)代漢語中,能夠用“嗎”字表疑問的是是非問,對方應回答“是”或“不是”此類意思的內(nèi)容。正反問:你可吃飯?意思是你吃不吃飯?“V不V”的形式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正反問的基本形式。
(三)詞匯方面。在發(fā)展過程中,江淮方言自身保留下很多具有特點的詞匯及解釋義,現(xiàn)選取《紅樓夢》中的部分詞匯進行分析。
1.人家。在現(xiàn)代漢語中,人家一般有兩種用法,一般可指代別人或者自己。在《紅樓夢》中,其承載的含義及語用價值遠過于此。
(1)家庭。書中第六回,劉姥姥說“咱們莊戶人家”,指的就是像他們這樣的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家庭。方言中經(jīng)常說“這戶人家”等。
(2)別人,虛指義?!袄蠣斦f了二爺,說人家怎么弄來了?!边@句話中的“人家”并沒有表明是哪一個人,而是虛指的某一個弄來這樣東西的人。生活中的例子有“你看看人家孩子,怎么就考得那么好?”指的是某一個考得好的孩子,并沒有上下文來暗示是誰。
(3)他、他們,別人的有定義?!叭思矣终f,偏一個向一個?!贝颂幍摹叭思摇苯Y(jié)合上下人可以知道其具體的指代意。
(4)自己。書中第二十六回,黛玉正在房間內(nèi)小憩,寶玉未敲門便悄悄溜了進來,黛玉說道:“人家睡覺,你進來作甚?”此處的人家在語氣上也具有特殊的意味。結(jié)合全篇可以窺探到黛玉的內(nèi)心,并不是真的生氣,而是帶著小女生的嗔怪意味,有撒嬌意,比如現(xiàn)在的日常生活中會聽到這樣的話:“你走慢點嘛,人家跟不上啦!”這句話具有明顯的撒嬌意,通常也被認為是女生常用詞匯,若男生用,則多少有種奇怪的感覺。
(5)女兒未來的夫家。第六十八回“誰知又是有了人家”,類似的還有“許配了人家”,都是指給女兒家許配的夫家。
2.娘娘(niang 第一聲)。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娘娘作為親戚稱謂的用法,一般解釋為古代宮廷中對皇帝妃子的稱呼。在江淮方言中,“娘娘”讀第一聲,指的是“姑姑”的意思,在《紅樓夢》中,用的是“姑娘”,是同樣的指代意。比如喚平兒“姑娘”,實則是“姑姑”的意思,表達的是對平兒的一種尊稱。
三、《紅樓夢》中運用江淮方言的價值
(一)歷史價值。《紅樓夢》中大量運用方言有利于方言發(fā)展中的變化研究。語言具有穩(wěn)固性。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其語音的變化最大,其次是詞匯,語法的變化是最小的,《紅樓夢》中的方言例子為當今研究方言的變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二)現(xiàn)實意義。1. 《紅樓夢》中的方言有利于其研究。對比全書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可以看出是出于兩人之筆。前八十回,方言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且可以看出作者對方言的熟練、靈活運用,結(jié)合曹雪芹的人生經(jīng)歷,可佐證出自曹雪芹之手,而縱觀后四十回,方言的運用大量減少,和全書前部分不屬于同種風格,可斷定不是出于曹雪芹之手,對江淮方言的靈活運用也不如曹雪芹。
2.《紅樓夢》中運用方言有利于方言的傳承。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語言隨著歷史形態(tài)、意識形態(tài)不斷變化,再加上當今社會的普通話推行政策,方言的地位一再下降,在年輕人中間,方言的運用更是大幅減少,因此,通過文學經(jīng)典普及方言也不失為一種良策。
四、結(jié)語
《紅樓夢》展示了江淮地區(qū)的語言特點,其具有濃厚的地域特點,江淮方言大多是人們口耳相傳下來的,多為口語用法,很少可以用于正式場合和書面用語。關(guān)于其語言特色的研究也漸漸成為紅學會研究的重點。但《紅樓夢》中所展現(xiàn)的基本都是江淮方言在語言中的具體例子,需要在后續(xù)的研究中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和總結(jié)。
參考文獻:
[1]王毅.《紅樓夢》與江淮方言——兼評“湘方言”說[J].明清小說研究,2007(04):157-171+279.
[2]林綱,劉晨.《紅樓夢》方言研究二十年評述[J].湖南社會科學,2011(04):168-170.
[3]周漢昌.《紅樓夢》中的江淮方言數(shù)字俗語[A].紅樓文苑(2011.3)[C].江蘇省紅樓夢學會,2011:9.
[4]周漢昌.《紅樓夢》中的江淮方言[A].紅樓文苑(2012.1)[C].江蘇省紅樓夢學會,2012:15.
[5]張生漢,劉永華. 《紅樓夢》、《歧路燈》、《儒林外史》方言詞語比較——以予詞前的動詞為例[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04):34-40.
[6]李遠明,談莉.從《紅樓夢》的方言色彩看曹雪芹的生年[J].漢字文化,1997(03):38-41.
[7]王開揚.《紅樓夢》江淮方言的又一例證—— “‘愛’呀‘厄’的去”之我見[J].淮陰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01):96-98.
[8]王世華.《紅樓夢》語言的地方色彩[J].紅樓夢學刊,1984(02):157-178.
[9]刁曉敏.江淮方言“個吃了”語用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04):50-51.
[10]郭駿.二十世紀以來的南京方言研究[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3,29(05):41-48.
[11] 張愛玲.江淮方言頻度副詞“一動”的語法化[J].語文知識,2012(04):53-57.
[12]李芳.淺談江淮方言的地域特點與地理歸因[J].皖西學院學報,2007(01):81-82.
[13]徐小兵.從語音角度看江蘇泰興方言的局域特征[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26(06):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