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
一提到倫理,人們總是會想到道理、事理、或道德一類的概念。確實,倫理和以上的這些概念都有關系,因為他們都在講一個理字。但是倫理的理,他更講究的是情理,他更加柔軟,更加具有伸縮性,更加具有情感的溫度,他在處理人倫關系上,能夠更加細膩和諧,是以上的那些理所不能夠替代的。
一、“倫理”的含義
1.“倫”的含義
倫字,是會意字。顧建平著的《漢字圖解字典》是這樣圖示的:倫字左邊的單立人旁像站著一個人,是指這個字與人有關系。右邊是侖字,也是會意字。侖字上面的一撇一捺聚焦于一點,表示聚集的意思。下面是一條一條的竹簡,聚集在一起,但不是沒章法的聚集,而是綁扎成冊,表示這些竹簡被編輯得有次序有條理。所以侖字的本義是指聚集在一個整體內的個體之間的關系是有序的 。這個侖字旁邊加了單立人旁,是人倫的意思,表明是指聚集在一個整體的個體與人有關。在《說文解字》中,倫是輩的意思。輩字是形聲字。下面的車是表意的,本義是指古代的戰(zhàn)車,非是表聲的,就像鳥飛翔時左右展開的翅膀,是指分列成行的兵車。兵車布置有列有行,有序不亂。輩引申為輩分。如父輩、兒輩、孫輩;再如,吾輩、汝輩。引申為某類人。比如父輩那一類人,兒輩那一類人,孫輩那一類人等等,指人倫關系是有層有序的。
2.“理”的含義
關于“理”,《說文解字》認為:“理,治玉也。”理字從玉里聲,從玉表示雕琢玉石;里表聲,里是人們聚居的地方,里字表示人對玉石進行加工的時候,要依據紋理進行雕琢。理初始是紋理的意思,引申指事物的內在條理。玉石的紋理看似沒有章法,實際上是有章法可循的,就像人們在復雜豐富的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處,表面上看是沒有章法的,但實際上是有章法可循的,有理路可循的。所以。理指條理,組詞如:理由,理智,理論,理喻,理解,理想,理直氣壯等
3.“倫理”的含義
“倫”字和“理”字連用,最早見于《樂記》:“樂者通倫理”。在我國古人看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是散亂無章的,而是像玉石內部的條紋一樣,是有條有理可以探尋的。倫理一詞在漢代廣泛的被使用,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條理,之后逐漸演化成人與人之間關系所依據的規(guī)范。
倫理它最初是源于人們共同生活的直接感受、直接體驗,從而漸次形成的共同經驗、共同習慣,最終形成人們普遍認可的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之所以能最終形成人們普遍認可的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是源于人們共同生活的直接感受、直接體驗,從而漸次形成的共同經驗、共同習慣的根部因素,就是人類共同的情感認同。所以《樂記》說“樂者通倫理”,樂是情的自然流淌。所以倫理更多的是人倫情理,而不是事的理,物的理。
倫理是“倫”中蘊含的“理”, 而“倫”是“整體中的個體”。比如一個家庭整體,包括父輩、兒輩、孫輩三個個體,比如一個單位整體,包括核心領導干部人群、中層領導人群,還有普通員工三個個體人群。整體好理解,但是個體,比如說家庭中的個體父輩,不是指某一個家庭的父親,而是指所有家庭的父親一輩,這是指父輩一類人,兒輩、孫輩都是指的這一輩的一類人。所以在倫理中的倫的個體,不是指某個人,而是指某一類人。
二、“倫理”的關系
1.倫理關系的主體及其相互關系
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倫理關系中的主體包括:其一應該是整體中個體的某一類人和另一類人,比如家庭整體中的祖輩、父輩、孫輩。其二整體,比如家庭,比如單位。其三整體中的物,比如家庭財產,單位的財產。
倫理關系主體間的相互關系為:其一整體中個體的某一類人和另一類人之間的關系,比如說一個家庭整體中的祖輩與父輩之間的關系,祖輩與孫輩之間的關系;其二整體中個體的某一類人和整體之間的關系,比如;祖輩與家庭的關系,父輩與家庭的關系,孫輩與家庭的關系。其三整體中的物與某一類人之間的關系,比如家庭財產和祖輩、父輩、孫輩之間的關系。
2.“倫理”關系主體的變化與相互作用
倫理關系主體的變化。隨著整體的范圍的擴大,那么倫理關系的主體也在發(fā)生變化。比如整體由家庭擴大成國家,那么倫理主要主體就成為國家、國家內的家庭、國家財富。所以倫理的主體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而是一個整體內個體的類與類之間的關系,個體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倫理關系主體的相互作用。倫理,是與物理,與事理相區(qū)別的情理。倫理是人倫關系中所蘊含的理。倫理關系中的主體在人倫關系的交往過程中,逐漸的顯現出比較明晰的,大家可以遵循的一些理路,這些理路來自于古往今來,無數個人倫個體所共有的情感認同,這種情感認同在主體交往的過程中,主體和主體之間逐漸形成的無過無不及的舒適的情感感受,這樣的情感的感受逐漸被無數個情感個體所認同,成為了指導人們行為的一些基本的規(guī)范,人們在交往中按照這樣的規(guī)范來處理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就會使人倫關系比較和規(guī)范和順,人倫秩序比較穩(wěn)定和諧,這些倫理準則主要體現在人們日常的行為習慣中,因此,人們在交往中按照這樣的規(guī)則來進行相處,相處的時候,既保證了相關主體之間的關系有章法可循,又使人們相處比較自在,順暢,充滿了情感的溫度。于是這樣的共同的情感認同的里路——人們行為的一些基本的規(guī)范,便成了人們交往的理,所以這個理,植根于更深的情理,而不是道理。
3.“倫理”規(guī)范的實現
我們日常所說的事理,是人們在做某一類事情的時候,這一類事情本身有其特有的規(guī)律,人們要想做成這類事情,就必須遵循這類事情的固有的規(guī)律,那么在遵循這個固有的規(guī)律的時候,就要求人的行為必須按照這個規(guī)律所指向的那樣的行為的規(guī)范去行事。所以事理是指人們遵從這個事的規(guī)律所要求的人必須遵守的那些行為規(guī)范規(guī)的則。道理就是指某一類事物,它具有的內在的道,實際和事理的內在規(guī)律是一樣的,這個道就是這一類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那么,人們在做成這類事情,必須遵守這類事情的道,要想遵守這類事情的道,就要求人們的行為必須符合與這個道相協調的準則——道理。道德也是這樣的,道德的道,就是某一類事物的內在的規(guī)律,也就是這類事物的道,道要求人們要想做成這一類事,必須遵從這個道,要想遵守這個道,要求人們在做這類事情的時候,必須遵從這個道所要求的行為規(guī)范——德。
所以無論是事理、道理、還是道德,實際都是客觀事物本身固有的內在規(guī)律,要求人們與這類事物打交道求人們的行為必須符合相應的規(guī)范,這個行為規(guī)范就是事理、道理的;就是道德的德。無論是道理、事理還是道德,它對人的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更加客觀,更加更加剛性,缺少倫理的彈性,也缺少倫理的情感溫度。它更多的是板起面孔來的道理,所以他在處理主體與主體之間關系的時候,更加鐵面,更加粗糙,所以在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細膩和諧的程度來講,倫理更加細膩、有溫度、也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