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婉君
摘要:《顏氏家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較為系統(tǒng)的家庭教育著作,被譽為中國“百代家訓之祖”,蘊含著豐富的家庭教育思想。顏之推非常重視家族的教育問題,并提出了“胎教-早教-晚學”的終生教育思想,因此探析其教育思想對我們當今的家庭教育可以有所借鑒。
關鍵詞:顏氏家訓;早教;晚學
顏之推(公元531年-約595年),字介,梁朝建業(yè)(今江蘇南京市)人,祖籍山東臨沂,被稱為6世紀后期“最博學而有思想”的學者。[1]他一生坎坷, 先后經歷了梁、北齊、北周、隋四朝,所以慨嘆自己“生于亂世,長于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于是以自己的坎坷經歷和人生體驗為依據寫作了《顏氏家訓》二十篇,訓誡子孫后代,顯學揚名。亂世的經歷讓他頓悟了教育的重要性,更讓他看透了人生需要不斷地學習,因此他提出了“胎教—早教—晚學”的教育思想體系。
一、教育的起點——胎教
胎教在我國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就已經意識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即士族內部通婚或近親婚配不利于后代的生長發(fā)育,繼而認識到孕婦的飲食、言行、情緒等對胎兒發(fā)育的影響。[2]顏之推認為胎教是整個教育的起點,并主張在懷孕期間,為孕婦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讓孕婦安心養(yǎng)胎,“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3]所謂“目不邪視,耳不妄聽”也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之意。作為儒家文化的擁護者,他還主張通過禮樂之教來熏陶母親腹中的胎兒?!耙袈曌涛?,以禮節(jié)之”,這種將外界——母體——胎兒之間結合起來考慮的胎教思想,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二、教育的關鍵期——早教
在古代,有條件實施胎教的大多是那些達官貴人家庭,對于一般的貧民百姓,抓緊早期教育的機會當然也可以彌補未能實施胎教的遺憾,“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4]因此顏之推從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和思維特點兩方面論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幼兒心理單純,謹慎專一,記憶力強,這個時候進行早期教育效果較好;其次,幼兒年少的時候,“神情未定”,可塑性較大,不過這時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關于早期教育的內容多集中在語言和德行兩方面。顏之推非常注重子女語言的矯正和言語能力的培養(yǎng),“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并且強調父母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要特別注意語言規(guī)范,使用通用語言,而不應使用方言;在德行方面主要是培養(yǎng)幼兒的一些良好習慣和品性,使他知曉孝、仁、禮、儀等行為規(guī)范。此外他還強調父母如果能及早在孩子心中樹立威嚴,這對子女品性培養(yǎng)將起到一個良好的約束作用。
三、教育的延續(xù)——晚學
顏之推不僅重視胎教和早期教育,同時也強調“少學而至老不倦”,亦即不問年齡、不分處境的終身學習思想。在他看來,晚學應有兩方面的內涵:首先要有晚學不晚的態(tài)度,其次要有不懈追求的精神。他曾經形象地比喻說:“晚學”者如“秉燭”之光,雖比不上“早學”如“日出之光”的光芒,那也比“閉目無所見”強得多。對于那些錯失早年學習機會的人,不應該自暴自棄,“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顏之推強烈批評了用年齡當借口而拒絕讀書的人,他認為這種人是很愚蠢的?!笆廊嘶楣谖磳W,便稱遲暮,因循面墻,亦為愚耳”,[5]學習沒有年齡限制,哪怕花甲之年、哪怕古稀之年,只要想學,隨時都可以學,孔子“ 發(fā)憤忘食, 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就是最好的例證。
四、對我國當前家庭教育的啟示
顏氏家族之所以人才輩出,那就是因為他們重視對幼兒的養(yǎng)護,注重對子女的培養(yǎng),這對我們今天養(yǎng)育子女也有重要的啟示:
(一)養(yǎng)神安胎,保證優(yōu)生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聰明又健康,因此這也就要求孕婦了解一定的胎教常識。如8周時,胎兒形成,并初具人形;20周時間,臨床可聽到胎兒的心跳;到25周時,胎兒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成熟,并對母體外的聲音具有反應能力等等,因此孕婦可以每天有規(guī)律的為幼兒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和動聽的故事,并配合輕柔的撫摸。此外孕婦自身也要注重各種保健措施,既要有合理的營養(yǎng)、樂觀的情緒,勞逸適度。總之,能夠根據胎兒各個時期生長發(fā)育的具體情況,給予適當的良性的信號刺激。努力為胎兒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雅和諧的生長環(huán)境。
(二)養(yǎng)正于蒙,優(yōu)教優(yōu)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子女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受家庭教育的影響了。古人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父母對子女不僅負有撫養(yǎng)的責任,更有教育的義務。孩子在幼年時期,思想單純、經驗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弱,所以家長要從小樹立孩子是非善惡美丑的觀念,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子女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受家庭教育的影響了。古人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父母對子女不僅負有撫養(yǎng)的責任,更有教育的義務。孩子在幼年時期,思想單純、經驗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弱,所以家長要從小樹立孩子是非善惡美丑的觀念,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
(三)傳承家風,學不止步
良好的家教家風對子孫后代的影響至關重要,顏之推生活在戰(zhàn)亂頻繁的年代,三為亡國之人的經歷讓他明白了只有憑借真才實學,才能保全性命、穩(wěn)住地位,“當爾之時,誠駕材也,有學藝者,觸地而安”。[6]因此他告誡子孫后代無論貧窮富貴,都要始終把學習當成人生大事,要從小養(yǎng)成居安思危的意識。而且人之所以要不斷學習是因為人永遠不會變成一個成人,他的生存是一個無止境的完善過程和學習過程,人的未完成性,決定著人要終身學習,并且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進行連續(xù)而有效的學習?!盵7]所以教育不應該僅僅限于特定的年齡階段,而是應該伴隨人的一生持續(xù)進行。
總之,每個家庭都應該重視孩子的教養(yǎng)問題。這就要求父母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凌皓.中國教育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52.
[2]張華.淺析中國古代的胎教思想[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0,30(01):103-104
[3][4][5][6](南北朝)顏之推著.顏氏家訓[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88
[7]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