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仙
摘要:數學是小學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困生的情況很難避免,面對學困生,教師的教學難度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教師還需要充分認識到學困生的問題,結合學困生形成的原因,積極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通過分類指導的方式,幫助學困生建立學習信心,從而更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教師在進行分類指導的時候,也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指導,保證教學指導符合學生的需求,進一步保證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學困生分類指導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目標是針對全體學生,滿足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求,使所有學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尊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放棄任何數學學困生,了解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轉化策略。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一)學生自身的數學基礎較差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學生通過學習數學可以使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與探索能力也都能獲得培養(yǎng)。但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辦法跟上教師的思路,猶如身處迷宮之中找不到出口。長此以往,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會產生抗拒心理,會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成為數學學困生。
(二)學生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不積極
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對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積極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可以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擁有足夠的責任心,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反之,學生如果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不積極,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缺乏目標,缺乏責任心,缺乏主動性,久而久之,變成數學學困生成為必然趨勢。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學困生分類指導的策略
(一)通過直觀教學方式,讓學困生對數學知識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
學習興趣不高是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難以感知數學的魅力、課堂枯燥、學生學習能力不足等,所以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指導的時候,還需要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在學習《圓柱的認識》這一課時,我給每一個小組準備的圓柱模型每一面粘貼上彩紙,底面使用同一色彩的彩紙,并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圓柱有多少個面?(2)圓柱的每個面的形狀是什么?(3)沿著圓柱的高剪開,可以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孩子通過直觀地觀察很快就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學困生瞬間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由此可見,采取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讓學困生更好地投身于數學課堂的知識學習過程之中,同時亦能夠增強其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
(二)針對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學困生,以問題導學為主
除了學習興趣不高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學困生是因為知識體系不完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不足所致,針對這類學生,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問題導學是指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也能隨之提升。例如,在“100以內的加減法”相關知識教學中,為了讓學困生更好地掌握加減法技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類似“小猴子和猴媽媽一起摘香蕉,小猴子摘了11根,猴媽媽摘了25根,請問兩人總共摘了多少根?現在小猴子和猴媽媽摘完香蕉回家,大家晚上吃了13根,請問還剩多少根?”問題引導的方式,能夠讓學困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和思考,學困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三)進行分組討論教學,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主學習數學習慣
自主學習意識較差,是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傳統(tǒng)的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地位,課堂講解占據大部分時間,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難以形成自主的數學思維意識,導致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下降,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中進行分組討論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地位,擁有更多自我學習的時間,學生之間共同討論,互相幫助,歸納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也為教師提供與學生溝通的機會,促進教師了解學困生的學習狀況,記性針對性的教學練習,提高學困生的轉化效率。同時小組內其他成員也能給學困生樹立榜樣,久而久之,學困生的不良學習習慣也能很好地糾正過來。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一幫一”學習小組的形式,讓一個學習成績好、學習能力強、學習習慣好的學生帶另一個學困生,通過“一對一”幫扶指導的方式,更好地完成學困生的轉化。
(四)設定不同的目標,設定有層次的練習
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在一節(jié)課當中,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設計不同的目標,并根據不同的目標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yè)。在進行針對學困生轉化的小學數學教育中,一定要加強對于學生的課程課后復習,只有及時地進行知識的鞏固,才能確保學生真正地掌握相對應的數學知識。另外還要引導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怎么預習,怎么聽課,教師在課上還要多照顧這些孩子,多提問,多鼓勵,課堂上及時輔導,課后,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時如果發(fā)現問題要及時地給予個別輔導,到他們弄懂問題為止,并督促他們及時認真改正錯誤的作業(yè),指導他們如何組織復習,開導他們怎樣正確面對檢測、考試,從而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其跟上集體的步伐。
結束語
總之,“學困生”不管在哪個班都是存在的,需要教師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用愛去關注,用愛去關心,用愛去呵護,幫助他們走出學習的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身”和“心”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仲禮.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原因及轉化分析[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4):214+216.
[2]史福明.小學低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對策[J].天津教育,2019(12):161-162.
[3]徐長梅.探索低年級數學學困生轉化的途徑和方法[J].名師在線,2018(3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