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寧
摘要:隨著國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孩子的關注點不僅僅限于吃飽穿暖的生理問題的考量,家長的關注點已經上升到了精神層面,學生的道德品質被賦予越來越高的要求。小學道德與生活的教學內容是教育部根據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而設定的一門學科。新課標賦予本學科的教學新的要求,互動教學的概念被提及到教學應用中來。本文通過對教學互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中的現(xiàn)狀以及有效的應用進行分析,促進小學生道德品質的發(fā)展。
關鍵詞:互動教學;品德與生活;小學課堂;應用分析
前言:互動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的一種教學方式。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是教育部門為了幼兒的道德品質能夠正向的發(fā)展,從而能達到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fā)展的目的。學生的道德品質觀念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且受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其最終的目的是學生能夠將知識實踐到生活中,使得學生能夠養(yǎng)成道德思維習慣。教師互動交流的方式加深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的理解引導學生將課堂中的知識實踐到生活中去,達到道德與生活課程開設的真正目的。
一、 品德與生活課堂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學方式單一
小學教師通常采用的是口頭傳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忽略了以學生作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使得學生對于課堂感到乏味,甚至有些格格不入。六年級的課程內容大多都與國家與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有關聯(lián)。所以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極有可能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無法提升興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講述的時候可能要求學生背知識點,但是由于學生的認知以及眼界的拓展不足,學生對于知識不理解,導致就算記住了也會很快忘記或者無法聯(lián)系實際,使得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二)重理論,輕實踐
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和家長認為品德與生活學科是屬于文科類,就得用背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就容易忽視學生的發(fā)展,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學生品德與生活的學習情況[1]。學生對于學科的學習最重要的目的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良好的品德習慣,但是教師對于學生的要求經常就是將理論知識爛熟于心,認為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才是好學生,這就導致學生的道德品質發(fā)展受到阻礙。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關注點就僅限于學科知識,使得本門學科的教學失去了他本來的意義。
(三)教學內容的局限性
由于學校對于學科教學都會設置一個大綱,教師根據課本進行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往往拓展很少,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課本上的內容對于小學生的品德發(fā)展遠遠不夠,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認知經驗對于學生的品格發(fā)展都起著影響作用,所以僅限于課本的內容往往達不到教師真正的教學目的。
二、互動教學運用在課堂的好處
(一)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主導,小學生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有可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2]。多媒體教學、游戲教學等方式都是小學生較為容易接受的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制定適合的教學方式,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提升學生學習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人教版六年級《環(huán)球旅行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的方式將世界各地漂亮的地方進行圖片展示以及通過一系列的視頻播放一些有名地區(qū)的紀錄片來激發(fā)學生對于本章節(jié)的學習;教師在通過互動教學時,請學生來說一說自己旅行過的地方,通過相互交流的方式來了解各地的風俗,促進學生世界觀的發(fā)展。
(二)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
互動教學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教師與學生交流過程中,學生必然有所思考,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但要理清自己說話的邏輯順序,還要對自己的語言進行推敲;促進了學生語言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多給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使得學生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品德與生活的課程學習內容。
例如教師在人教版六年級《我能為地球作什么》的教學中,教師在對課程講解之前,教師可以先請學生起來進行表述,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將問題引導學生自身,通過學生的反饋,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課程完成后再對學生提問同樣的問題—我能為地球做什么,再看看學生的回答,通過學生課后的回答來判斷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
小學生由于認知經驗有限,文字知識對于小學生而言相對難懂,教師通過互動教學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學生做出解釋或者通過舉相關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教師互動教學的方式不僅增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還提升了學生對品德與生活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的德育教育取得更快的進展。教師通過互動的方式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對知識理解有偏差或者不能理解知識的,教師能夠及時改善以及通過學生能懂的方式對其進行解釋教學。
例如教師在人教版六年級《打開國門 走向世界》的教學中,有些學生會提出問題:“我們的祖國已經很強大了,為什么還要與世界各國交流學習呢?”教師就可以通過明朝開始的閉關鎖國的相關歷史,告訴學生的利與弊,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四)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方便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定時的對學生通過互動的方式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學生開小差的情況,學生對于課堂的注意力將會更集中。
例如教師在人教版六年級《走向文明》的教學中,教學內容相對乏味,學生的精力就可能分散,教師不定時的讓學生闡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學生就會在課堂中集中精力學習。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升,促進學生道德與生活的學習質量。
結語: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教育對小學生的健全人格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教師通過互動教學的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以及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師生間的相互了解,方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以便于通過學生的反饋改善教學方式,使得教師與學生相互學習,促進教師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加強。通過互動教學的方式將教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將他們緊密結合,使得學生健全人格正向積極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董泉鳳. 提升品德與生活教學有效性的"秘密武器"[J]. 科普童話:新課堂, 2015(17):11.
[2]尹春燕. 互動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 文學少年, 2019, 000(010):P.1-1.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上堯小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 530000)